前几天在天津生活的小丽打算用自己的积蓄在老家一个小城中给自己的父母买一套“宜居”的房子,让二老在家养老。
初心是好的,但是却因为太年轻,中了商家的套路。
因为是在天津有工作,只能请假一个星期回来看房买房,小丽知道自己买下来后还有各种手续要办,所以刚到家第二天就马不停蹄的开始看房,她打算从小城的南边开始往北一直看,正好刚刚到了南边就有一家,打电话去看房也非常满意,还被房东带到周围的房子看了一看,有好多不如这个的房子竟然还要更贵,比较下来,小丽觉得自己简直是太幸运了!没用一天时间就找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二话不说,就和房东签了购房协议。然而事实却没有这么幸运,当小丽把爸爸妈妈领来的时候爸爸看出了许多问题,比如这个房子的墙壁太薄,采光不好,承重墙已经有轻微的裂痕,冬天落地窗一定会冷等等一系列问题... ..
小丽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应该是被房东忽悠了。
其实这正是商家们的门道——对比原则。
首先小丽是生活在天津的,天津的空气并没有这个小城这么好,所以无论是买谁家的房子都是这么“宜居”。其次是房东领着小丽去的都是一些又破又旧的房子,还报出来更高的价格,使得年轻的小丽觉得这房子简直就是自己的幸运!第三房东利用了小丽时间不多的关键,急促的催促小丽,告诉小丽后面的手续有多么复杂,更进一步促使了小丽的购买。
其实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买衣服的时候你是否被听导购说过这个是“今年的流行款”?是否听说过“这件衣服就剩最后一件了”?是否听过打折达到“1—2折”?其实这都是同样的道理——对比原则。。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其实他的衣服真的只剩最后一件了么?如果你身边有卖衣服的小伙伴可以问一问他们。
如果有买过车的小伙伴应该更有体会,销售员们会在买完车之后像你询问各种配件和升级,比如轮胎,导航,贴膜,保险等等,在刚刚花了一笔很大的开销之后你会觉得这些都是小钱。然后结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花销就像注水了的猪肉,噌噌的上涨。冷静下来发现后续的小东西的开销也有个小几千了。是不是也利用的对比原则呢?让你觉得后者花起钱来非常容易?
看了这么多案例,希望大家在消费的时候能够理智消费,多等十分钟再付款,说不定就不想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