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去看了期待已久的白鹿原话剧。3个小时的演出,故事非常紧凑,几乎完全遵从了原著。
陈忠实的这部小说横跨了70多年的历史,描写了白鹿原上三代人的感情纠葛。矛盾的冲突点有很多,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父辈子辈的观念冲突,个人命运的不甘,国家命运的飘摇。当一个故事讲了70多年,它就已经不是故事了,从国家层面看,看历史。从个人层面看,看人性。
回到那个年代,一切的选择已经不是现在所说的非黑即白,而是分布着很多的模糊地带。国共两党的争斗和处事方针对那一时代的人来说,又有不同的意义。后人看到的历史终究是胜利者的欢歌。陈老先生只对抗战而死的一个士兵有过着重描写。他是鹿子霖的儿子,鹿兆海。他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角色。忠于爱情,忠于国家,为抵抗倭寇进攻而死。尽管他加入了国民党,陈老先生仍然敢于赞赏他是白鹿原里顶好的一个娃娃!
看白鹿原电影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地金灿灿的麦子,象征着白鹿村淳朴、幸福的生活。读小说的时候,感叹于朱先生的神机妙算和动荡背景下人民的疾苦生活。而话剧的舞台表达方式相对较少,时间紧,道具一般也简单,故事的呈现完全依靠演员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陕西人艺的演出完全采用陕西方言,稍显沉重的口音更衬托出原上村民性格的厚实,韧性。舞台布景非常昏暗,村民们都是灰黑色褂衫。还原了那个年代贫穷、动荡的真实样貌。
由于故事跨越时间很长,最后的半个小时,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个主角儿演员几乎是呈90度弯腰驼背状态在参演,对比如今喜欢用替身的年轻小鲜肉,他们实在可敬可佩!
剧终,保利剧院掌声不息,很多观众激动的站了起来为他们喝彩。全体演员谢幕有十多次观众才渐渐散去~
感谢陕西人艺的精彩演出。他们用现代的艺术形式另这部经典重焕光彩。看这部话剧,像是完成一个期待,看看自己心目中的小说被搬上舞台还是不是这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