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识树vs问题树:以问题为中心
1.1 到底是要专注,还是要多元?
知识树的思路,是典型的专业知识细分的学习路径。工业化时代每一个领域都相对独立,发展缓慢,一个人有机会学完一个细分领域的所有知识。
在一个高度变化,多领域跨界的时代,完成任何任务都需要调取多领域的知识,全靠自己学习显然来不及。
学习的速度,跟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这就是你焦虑的根源。
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学海无涯,终身学习者很容易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你需要一棵“问题树”。和知识树不一样,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它包括四个方面:
a.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b.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c. 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
d. 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问题树创造知识体系的过程和网络搜索的方式一模一样。
你需要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
增强学习动力的最好方式是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
专注于你的问题,调用多元知识。在目标上专注,在手段上多元。
未来没有专业,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才不会管你调用了哪些学科?
1.2 提问抗折扣
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
19世纪,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30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5-10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5年
21世纪,2-3年
怎样应付知识折旧?第一是多读不容易折旧的经典,就是一二三四手知识;第二是不断更新最新的内容,不管是哪一种,你都需要不断地问自己:“这个能更好地解决我的问题吗?”
1.3 提问即思考
1W,2W时候:问题通过技术和策略;
3W,4W时候:思考变成了系统和判断标准;
5W,6W时候:价值观和哲学层面
这就是How(怎么做)— What(做什么)— Why(为什么)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必须用一个小时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1.4 提问即创造
创造是一个“思想组合”的过程。创造是一个面对难题,在脑子里不断把过去的模块进行各种组合,最后产生解决方法的过程。
有三种形式的创造:一种是灵感迸发(跨领域组合),一种是厚积薄发(同领域组合),一种是即兴发挥(知识和场景组合)
时代是水流,答案是河岸,而问题是船只
2. 为什么每天进步1%,却还是没有那么多长进?
复利公式的两个条件: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不能忘记。然而大部分人的学习都不满足这两个条件:首先是知识无体系化,今天学到的概念和明天知道的内容显然没法叠加到一起,互相产生作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符合复利的两个条件:
a. 为了解决问题,昨天的思考和学到的知识会马上应用到今天的解决方案上去,形成迭代;
b. 如果一个知识有用,就不会被忘记;如果没用,忘记也不可惜。
3. 做一名真正的终身提问者
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是终身提问者。终身提问者的学习目标明确,更不会在知识树里迷路,问题就是他的明灯!
你的问题有多多,你的知识就有多多。你的问题有多好,你的专业就有多好。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
3. 1 别列书单,列问题单
问题用两个指标来分类:相关性和好奇心
相关性是你回答了以后立刻有重大收益的内容;好奇心是你最有动力学习的未来方向!
3.2 假装写本书
你想集中研究一个话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假装自己要写本书!
3.3 问题少年提问术
如何提出一个让人无法抗拒的问题?
a. 不做伸手党,准备充分,目标清晰
古典对自己的员工有一个“百知谷”要求:一个问题没看完百度,知乎和谷歌搜素前三页,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去提问!
b..好的问题都是组合拳
c. 输出答案
知识源头就在大脑和大脑的交界,知识和知识的碰撞中。
问题少年就是这样一个无法拒绝的姿态和技术!
d.五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a.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b.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样?
c. 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儿见过这种模式?
d. 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e.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