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千字 DAY.25】
前几日无意间路过字里行间的时候,随手翻了翻书架上摆放的《晓松奇谈》,其中有很大篇幅讲南明的历史,这是一段不太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历史,于是就好奇买来一读。
高晓松在书中旁征博引、又加上自己的见闻解释,算是趣味横生。这道让我想起了广州越秀山公园中,那座小小的绍武君臣墓。
通常的史书,明最后一帝就是在北京景山自尽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而此后的南明,大多数人知之甚少,有限的印象之中也就是一帮文臣武将带着一个小皇帝苟延残喘的自娱自乐,不想,南明王朝虽然只有短短20多年的时间,但竟如西晋、南宋一般,曾经占据着中国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尤其在开始的阶段,仅就疆域而言南明甚至是当时几股势力(满清、大顺、大西、南明)中最大的。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最终一败涂地,直至末代永历帝朱由榔南逃到缅甸,最终被吴三桂绞杀在昆明而终。
南明王朝经历了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政权、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的四帝一监国。虽然是皇权正统,但毕竟是亡国政权,五代帝陵虽名为皇陵,但其规模规格等都与巍巍十三陵想去甚远。
第一代弘光帝陵,是明安宗朱由崧之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东山头村
第二代隆武帝陵,是明绍宗朱聿键之陵,位于今福建省福州市罗汉岭。
第三代鲁王墓,是监国鲁王朱以海之陵,位于今福建省金门县太武山西麓。
第四代绍武帝陵,是明绍宗朱聿鐭之陵,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
第五代永历帝陵,是明昭宗朱由榔之陵,位于今贵州省都匀市高塘山。
这其中,我去过第四代绍武帝陵。
明绍武君臣冢,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秀湖畔,是明绍武帝朱聿鐭及大臣苏观生等十五人的合葬墓。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政权在福建覆灭,隆武帝之弟朱聿鐭在苏观生等人拥戴下于十一 月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而与此同时,明宗室朱由榔也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最为可悲的是,两个同在广州建立的南明政权居然还为帝位火并。直至时年十二月清军乘虚而入,攻陷广州城,苏观生自缢身亡,明绍宗朱聿鐭等君臣十五人被俘,朱聿鐭拒降清后自缢身亡。后朱聿鐭、苏观生等十五人尸骸被埋葬在广州市城北象岗山北麓流花桥畔,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广东乡绅集资重修并建“明绍武君臣冢”墓碑。1955年因兴建体育馆,广州市政府将绍武君臣墓从流花桥迁葬于越秀山木壳岗,1981年再次迁葬至公园南秀湖畔今址。
绍武君臣墓冢虽是帝陵,且是朱聿鐭、苏观生等十五人合葬墓,但规格甚小,仅一块墓碑、一抔黄土。墓坐东向西,正面竖墓碑,中刻“明绍武君臣冢”,上款为“光绪癸未孟冬吉旦”,下款为“粤东绅士重修”。
在绍武君臣墓旁,有南明将领王兴之墓。王明(1615~1659),字电辉,广东恩平人。于南明末在恩平起义拥护南明政权,被隆武帝授为副总兵,镇守阳江、阳春等地。后永历帝又授他为都督总兵官、虎贲将军,并加封为广宁伯。王兴英勇善战,屡败清军。平南王尚可喜等多次对他招降。他焚书斩使,决不降清。直至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才因粮尽援绝而失败,王兴妻妾16人自缢而亡,王兴本人自焚身亡。尚可喜感其忠烈,将17人遗骸合殓于王兴生前预制的巨棺中。后其弟尚文及孤子懋烈、懋熙等将17人骨灰运回广州葬于城南箕村,原墓碑题为“皇明虎贲将军县伯电辉王公偕同节元配张氏一品夫人暨十五庶夫人之墓”。后墓湮没,1952年在基建施工中被发现,出土陶瓮一口,瓮口覆盖“王兴将军墓志”志石一方,翁内盛有骨灰和残金饰。1954年,广州市政府将此墓迁葬于越秀公园,并重立墓碑,上刻“南明抗清殉节王兴将军暨妻妾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