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文稿一:
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有8年的从教经历,8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同时,我也是一位小孩子的父亲,正是因为拥有既是老师,又是孩子家长的双重身份,在幼小衔接方面感悟可能会多那么一点点,所以今天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九月,正迈着款款地步伐即向我们走来,你和孩子也一定对此充满了期待与喜悦,因为,你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生活,步入童年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同时,相信你也有很多焦虑和忐忑。因为在小学有诸多地方与幼儿园不同,孩子和您可能都将面临着适应小学生活的问题。
面对巨大的改变,我在此要提出两个相信:相信孩子,相信老师。具体内涵:一是家长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适应并过好小学生活;二是家长要相信老师,相信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并过好小学生活。
但是我们都知道,信任无法凭空得来,孩子的适应也不会无中生有。
今天,我的讲座将从学生入学后家长常见的焦虑症、家长心态行为对准小学生的影响、如何缓解焦虑症、准小学生入学具体建议等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一次交流,希望咱们都会有所收获。
首先,我们来看学生入学后家长常见的焦虑症。先看一个案例:
案例一
一年级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早上,学校要求孩子们自己独立走进校门,独立走进教室。从这天开始,家长不允许陪着孩子走进学校。几位妈妈站在学校大门外,眼巴巴地望着里面。
有人说:“好紧张啊,我好想进去看看啊。”另一位妈妈说:“我家孩子胆小,会不会被人欺负呢?”还有一位妈妈说:“孩子会不会磕着碰着呀?”……
虽然此刻孩子们已经步入了教室,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可是那几位妈妈还是站在那里望啊望,眼中的焦虑和不舍,让我们感受到了她们内心的恐惧和担心。
这样的情景相信大家都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会连着几天发朋友圈,发布一些:我的孩子在小学会不会饿着?有没有被其他孩子欺负?他过得快乐吗?......有意思的是,往往真的是这些家长的孩子会面临一系列的小学生活适应问题。其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但最主要的是家长本身对小学生活的无谓猜测所产生的焦虑在不知不觉中传达给了孩子,孩子本身对陌生的环境适应就有难度,如此一来,就真的焦虑起来而难以适应了。
再举一个我实际经历的例子:
案例二
这是我班的一个孩子。小博今年该上一年级了。入学第一天报到的时候,他的表现和同班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异常行为。但到了第二天,开始正式上课了,小博却出现不愿意上学的想法和行为。在家起床吃饭都特别慢,做事拖拖拉拉,嘴里一直嘟囔着不想上学。小博的妈妈看到孩子不愿意上学这种情况,刚开始一边帮孩子抓紧时间整理,一边好言相劝:“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呀?学校多好,有小朋友一起玩耍,有老师教知识,你怎么会不想上学呢?”小博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原因,总是那一句话:“我不想上学”。后来小博的妈妈见劝说的收效不大,就失去耐心,面对孩子一直拖拖拉拉不愿入校,出现了打的行为,最严重的一次把小博的鼻子打得流血,强制把孩子推入了学校。进入教室后,小博也是低头不语,不与同学们交流。连着几天小博都十分抵触上学,每次上学一家人都像是打仗。
过了一段时间,小博不再抵触入校,但是,他在学校开始拿美术课用的剪刀剪自己的衣服和裤子。好好的衣服一节课下来,破烂不堪。老师把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没有重视,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效果。他的行为虽然被老师予以制止,不再出现剪衣服的行为,但上课总是跑神,心不在焉,各科老师均因他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他,结果测试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变成了问题学生。
这个孩子随后的两年成绩一直都不好,语文数学都是三四十分,大家可以想象,小学一年级两科加起来考得不到一百分,老师、家长都会有什么想法?这个孩子是爸爸常年不在家,妈妈是很传统的女性,对孩子教育方面就是满足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因为是唯一的一个男孩,妈妈又比较宠爱,但面对孩子出问题,又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非常庆幸的是这个孩子的心理没有太大的问题,家长也特别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就是入学的焦虑没有过渡好,让我真的用了很长时间在转化这个孩子,其中艰辛就不多说,最后孩子在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能考到九十分左右,数学也能考到七八十分。
在这个实例中,很明显这个孩子遇到了安全感丧失后重建的问题,但是孩子妈妈没有敏锐捕捉到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在最初的耐心消耗掉之后就进行了简单粗暴的处理,这一处理看似立竿见影,实则压制了孩子的灵魂,这个孩子从今往后竟然几乎开启了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进而竟然影响到了孩子未来几年的校园生活,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这就说到了第二点,家长的心态和行为会影响孩子。如果家长出现焦虑,并且把这种焦虑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就有可能表现出焦虑。如果家长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这一点,及时做出调整,严重的孩子就会像小博那样,成为问题学生。
自2019年开始,我兼任了行政岗位,开始走出自己的班级,面向全校的学生。有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让我印象很深。
案例三
早上值班的时候,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不愿意入校。听门岗说这个刚转来的学生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总是班主任老师来了,哄半天才进班,要不就是死缠着妈妈,有时就无法上学,妈妈带他回家。为了他,妈妈是把工作辞了又找,找了又辞。班主任和班里的同学也都没有欺负他的行为。那天这种情景又一次上演,俩人已经争执了半天。妈妈说那咱不去吧?你看学校多好,又能学习又能玩了,孩子还是不愿放手,妈妈又说我还得上班了,要迟到了,不上班,去哪给你买玩具。快进吧!说的过程就是推的过程。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妈妈特别想尽快摆脱孩子。而孩子拼命挣扎不想离开妈妈。你能看到此时的孩子是弱小的,无助的。妈妈是焦躁的,无奈的。
我就说你是不是不想和妈妈分开,男孩点点头,我说我们要来学校学习,不得不暂时分开一会,让妈妈亲亲你的小手,这样你想妈妈的时候可以把小手放到脸上,他妈妈就不好意思起来,扭捏的亲了孩子的额头。虽然扭捏,但我发现孩子脸上的紧绷松了一点,看来是有效果的,这也说明他没有从妈妈那得到安全感,而妈妈一再想甩掉他就加深了他的恐惧,他才会坚持不上学要跟妈妈走。但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点。后来看他还是不愿进,我又说要不让妈妈留下一件你的东西,想妈妈的时候看看,中午就来接你。孩子点点头,在我看到希望的时候,这个妈妈赶快翻包说中中中,给你啥,这包纸?要不这个银行卡?你看你想要啥?那种急切的语气让我感觉到她还在极力摆脱自己的孩子。敏感的孩子怎么会没感觉呢?最后她留下一件外套匆匆走了,孩子仍然站在原地。
我相信孩子这种行为背后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但就我们看到的,其实如果家长稍微倾听一下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给足安全感后,这个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善,很可惜大家都很在乎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真正的看到孩子,看到自己对孩子有多深刻的影响。
所以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小学,真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大于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见了太多父母离婚,成绩好的孩子一下子成倒数,叛逆期到来,亲子矛盾爆发,乖孩子让家里鸡飞狗跳。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就很心疼,这些其实是可以通过真正倾听共情、通过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来改变的。那么在小学入门时期我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对孩子进行积极教育。面对孩子的突发事件,请家长保持冷静,想想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如果不知道怎么办,可以咨询老师或者周围有经验的人。
其实,我还是想说,请相信孩子,相信老师,小学和幼儿园时期的教育侧重点不同,家长要随着孩子即将步入学校成为小学生而转变一直以来以“包办代替”“谨小慎微”“无微不至”为主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方式。请家长给孩子信心,给孩子足够的信任,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可以适应新学校的集体生活,并且相信老师一定能照顾好孩子,面对孩子出现的状况,老师一定会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说完第一点心态,我们就来说说具体的建议:
如何处理家长的学生入学焦虑症?
1.直面焦虑,2.接受焦虑,3.分析焦虑,4.解决转移(焦虑)。是很正常的事情。请家长正确看待这种焦虑,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接纳自己的情绪。这就像做错了一道题,你要是想着没事,这次是失误,下次我细心点就好了,我敢保证,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你只有真正看到这个问题,分析当时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以后怎么避免,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你才会避免再次入坑。遇事先客观看待,多问一句“为什么”,然后再去想“怎么做”,这样问题处理起来就会更顺畅了。
同样的,家长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以列出来是哪些让我焦虑,比如接送孩子时间问题、早上起来是做早餐还是买早餐、会遇到怎样的学校老师、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等等。当你把这些详细的问题一一列出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就冷静下来了,觉得踏实。接着再看哪些是你现在能解决的,比如接送孩子,是和家里老人商量接送时间,还是和爱人交替接送;早上为保证身体健康,早起半小时做早餐,或者周一到周五买,周末自己做改善伙食,这些都是能自己解决的。解决了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你的焦虑就会减少很多。
1.要学会目送,坦然接受孩子的成长。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说:“”
那么剩下的就是你无法确定的了,分到什么样的老师,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等等,这些你一时半会决定不了,那么我们就想我们能做什么,比如入学前的家长会你会对老师有一个基本了解,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都希望遇到的家长是配合他工作的,不说为班级出多少力,就是日常的带什么书本,完成什么作业,一些打卡点赞等硬性任务尽早完成,班主任都会觉得很感激,你想,班主任的工作很繁杂,同时他也是任课老师,教学任务也很重,他要讲课、要改作业,要管理班级,确实十分忙碌,学生上课再没书没本,下课不完成作业,那班主任(任课老师)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和家长轻视这门功课,轻视这个老师,一次二次可以理解,要是多次这样,可能就会对你这个家长有看法了。而那些打卡点赞等硬性任务是学校安排给班主任的,哪个班级没完成,要通报批评的,要是每次都是你没完成,那肯定也会让班主任对你有看法。所以配合好老师的日常工作,让干什么按时完成就好,重要的是你的这种操心,也会影响孩子,带动孩子也对自己的事操心。越往高年级走越省力。所以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列出来以后,想想哪些我能尽力做到,我就要求自己做好。哪些想也是白想,就等事情发生了再说,其实最后你会发现,很多你担心的事情都没发生。没必要过度焦虑。
具体的建议
第二点:鼓励孩子,向往小学生活。
在孩子将要步入小学前,家长应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入学准备教育。以积极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孩子,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孩子,你长大了,是个小大人儿,恭喜你,要上小学了哦!”
在行为上,提前调整孩子的生物钟,按上小学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目前,“双减”政策和郑州市“5+2”延时服务后,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为8:00-8:20之间到校,11点50左右陆续放学,下午上学时间为2:30到3点,放学时间为5点——6点之间,中间要午睡,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前一到两个月为学生调整作息时间。
其次,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或者附近看一看,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老师和小学生,也可以鼓励他:“以后你就在这里上学了,老师们会教你很多知识,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学校里面认字,数数,做游戏,你也会跟他们一样快乐,一样聪明一样棒!”
再次,还可以带孩子一起挑选新书包、作业本、文具等,并教会使用方法。为孩子准备一个印章,给他的物品上盖上印章,防止丢失。为孩子们顺利步入小学生活做好物质和心理准备,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感到光荣和自豪。
第三点:学会自理,养成良好习惯
进入小学后,孩子必须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的能力。能自己按时喝水、会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会照顾自己,同时还要学会集中注意力,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够遵守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在家里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没收拾好的时候多提醒提醒,也不要带情绪,慢慢地孩子自己就养成习惯了,有时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当他没做好的时候,你又没提醒,今天想起来收拾了就收拾,明天摆的乱糟糟的你也不说一下,这样没有秩序感和规则感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不要小看这些行为的养成,这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就拿书包整理来说吧,有的学生书包课本和作业本都是和家长一起商量好的,分开按格放好,上课老师让找什么一下子就找到了,动作快速干脆利索。有的孩子家长也没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放,老师教了整理书包,回到家没有家长的监督,孩子也没很好的执行。书包就乱糟糟的,上课让找一个作业本,孩子猫着腰,手伸到抽屉里半天找不到,已经着急了,眼看别人已经开始写了,他还没拿出来,然后他的动作就开始更大了,把书包从抽屉里拽出来,头埋到书包里找,这个大动作一定会吸引老师的注意,老师发现别人都开始写半天了,到你这儿连本子都没拿出来,肯定要批评孩子,孩子受到批评,心理更加恐慌,找不到本子着急的心、没写作业不安的心、被老师批评惶恐的心,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你觉得孩子还能真正的沉浸在学习中去吗?那作业肯定是写不好,又会被批评没找到本子借别人的本子就算了,写你还写不好?其实,还是沉浸在那么多情绪没出来的缘故。别说影响孩子一天的学习状态,那几天里一想到这事他肯定都不好过。有人会说那老师能不能不吵俺孩子?这个肯定不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咱不要指望老师对你一个特殊对待,因为这是一个集体,任何的奖惩都会对集体有影响。如果是家长仍然不帮助孩子,书包还是老样子,渐渐的孩子老挨批评,不管是多好的孩子,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家长再不意识到,后果可想而知,要知道,信心比金子还宝贵啊。所以小学低段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你就知道有多重要了。
第四点:与人沟通,培养交际能力
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逐步培养孩子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第五点:家校沟通,重视老师建议
理解、尊重老师,是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前提保障。孩子送入学校,有的家长会有很多担心。其实,老师对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一个班里的几十名学生,出现问题,老师都会发现,并及时引导纠正。进入学校,老师教学生规则、立好规矩是好事,形成习惯以后,孩子的未来就不会为那些不良行为问题买单,而专心学习了。但是,这也得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学校和家庭真正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孩子的问题才会真正得到解决。
家长平时要多和老师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一旦发现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出现异常,要及时跟老师沟通,并且一定要把老师反馈的信息重视起来。针对孩子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让不良行为尽快得以纠正,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予以观察,看是否有反复的情况出现。
家长朋友们,面对小学,请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面对孩子的行为,真正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这样,孩子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才能积极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从容自在地活出精彩的人生!同时,请相信老师,不仅仅是相信老师会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更要相信老师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家校共育,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就能取得教育的最大效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