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前段时间听了江岚老师在文字之光中讲《春江花月夜》,后又看到江岚在简书上的文章《【讲座笔记】读书分享|孤篇如何压全唐》,再次学习品读,受益匪浅。
在唐诗中张若虚的墨迹并不多,只有两首,但他的《春江花月夜》却是名篇,被后人誉为“孤篇压全唐”。
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扬州人,初唐诗人,因作《春江花月夜》而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相传《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为魏晋南北朝时南朝陈后主所作。在《旧唐书音乐志二》中记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然而陈叔宝(陈后主)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在《旧唐书音乐志二》中又说“自长安以后,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转缺,能合于管弦者,唯《明君》、《杨伴》、《骁壶》、《春歌》、《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等八曲。”
诗人张若虚借用了此曲美丽的名字,站在扬州曲江边赏月观潮时,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下面让我们欣赏此诗。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全诗以“月”为灵魂展开叙述,以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作为描述对象,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又由景、情、理依次展开。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面对江月诗人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的离愁别绪。通篇意境深远,哲理宏大,首尾呼应,收放自如。
《春江花月夜》犹如一部美妙的交响诗画,其中有唯美的画面,有回旋的音乐,也有深刻的哲理,特别是诗人在诗中展现的大宇宙观,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正是因此,将这首诗推向了“压全唐”的高度,也正是这首诗类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灵魂拷问,使之被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或许这正是这首诗的价值所在。
这首诗,它美在何处?
一是展现了画面美,诗人在诗中以绝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丽朦胧的春江月夜图,其中有月与花,月与人,月与夜,月与江的对话。
天水一色,明月升起,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鲜花盛开、香气袭人的原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霜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辉色。
这样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的幽美恬静。
二是展现了音乐美,《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歌曲名,属于吴声歌。创始于陈后主,可能是采用吴地流传的民歌乐曲改编而成。张若虚是扬州人“吴中四士”之一,对此曲定会非常熟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吸取了南朝文学的精华和同时代文学的营养,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共为九韵,达到九五之尊的极数。
诗人以平声韵起首,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韵交替,高低相间,转承和谐,回环往复,层出不穷,音乐的节奏感很美。
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是和内容相协调的,又是随着诗情的转换而转换的,做到了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和谐一致,情切意浓而富有民歌色彩,读起来婉转悠扬,曲折优美。
三是展现了情感美,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愁,在诗中还描写了一位女子,或许是虚拟的人物,或许是作者感情上的一种幻象,情绪上的一种寄托。
用明月楼、妆镜台、卷帘门、捣衣砧等具象物质描写一位思妇对夫君的思念,“愿逐月华流照君”。两个人相隔千万里,只有月亮可以把两地相牵,仿佛只有月光可以将两个人拉到一个时空之中。
随后,诗人进一步说,鸿雁传书,鱼龙潜游,都无法带去我的思念。这种对人生离别的感慨,真挚动人,可歌可泣。
四是展现的哲理美,在这首诗中,诗人抓住了宇宙中最本质的东西,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人生代代无穷尽,而江上的月亮年年却总是相似的。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候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日复一日地长流水。这两句问句有着深刻的哲学涵义,如同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一样。
在茫茫然的宇宙中,有什么是你牵挂的?这是人的一种状态,但愿月光照到你我的身上。
生命短暂,但人对整个宇宙的探索却是无穷无尽的。
总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到美的意象之中,它是一首唯美的交响曲,一首深刻的哲理诗,闻一多称《春江花月夜》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拉开了盛唐的大幕。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