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是我认真阅读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不料竟被完完全全吸引。
第34章的最后,三体世界给地球发来最后的信息,内容只有五个字:你们是虫子!全书一共36个章节,这已经是尾声了。
第35章节的题目就是“虫子”,字数是所有章节里最少的,只有4页多一点,地球上的科学家在绝望中重新燃起希望,因为,譬如人类所认识的真正的虫子(蝗虫),虽然人类竭尽全力消灭它们,但它们从来没有被灭绝,它们一直存在。那么,即使三体世界通过两颗“智子”锁死了地球上的科学研究,即使在四百年之后,三体世界终将入侵地球,占领地球,但被他们称为“虫子”的人类,同样也未必就会消亡!这,似乎是人类的誓言!令人振奋。
我推测,看完这本书,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观点:在浩淼的宇宙中,外星文明大概真的存在;我们需要通过努力继续探索,并建立和外星文明的联系,这是地球文明发展本身的需要;对于某些外星文明来说,地球文明也许非常低级;地球文明对于自身发展中所显现的“恶”和局限,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地球文明的发展也许还非常有限,但每一步都非常有价值。。。我忍不住跟家里小盆友感叹:物理学(科学)探索真的是非常有意思啊!你想想,这个世界的未知还有那么多!
小盆友曾经粗略了解过此书,有点兴趣,我极力向他推荐这本书。其实,这是一本适合每个人阅读的科幻小说。作者深入浅出的描述,使整个故事非常容易理解。我的物理常识和知识都非常有限,对书中涉及的很多理论一知半解,或者干脆全然不知,读起来仍觉得非常顺畅,而且多少增加了一些物理知识(尽管非常浅薄)。
书中有一个观点我觉得最有意味。第2章提到,在高能加速试验中,超高能撞击试验结果每次都不同,让物理学家们觉得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匀,这意味着宇宙普适的物理规律不存在,也就意味着物理学不存在,这种认识导致了一批物理学家绝望而自杀。第3章,探寻物理学家自杀真相的主人公汪淼也在问自己:难道物质的本原真的是无规律吗?难道世界的稳定和秩序,只是宇宙某个角落短暂的动态平衡?只是混乱的湍流中一个短命的漩涡?紧接着提到了“射手”假说:
有一个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虽然,小说的最后已经交代得非常清楚了,超高能撞击试验因受到三体世界发射到地球上的“智子”的干扰,才会产生没有规律的结果,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研究绝望,也正是三体世界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是,我却忍不住幻想,假如这一切并非是三体世界有意为之,而是真实存在呢?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这个世界的一切其实都只是偶然?再联想到“虫子”的比喻,对于地球上真实生存着的虫子们,我们人类的存在又是什么呢?比如,蚂蚁,蚁群里是否也有物理学研究?是否也有科幻小说?哈哈,科幻小说是可以打开你的幻想之门的,幻想,是人类发展的源动力!
作者的文笔也非常简练优美。小说着重科学思索,对于情感描写总是一笔带过、举重若轻,但其中对于女主角叶文洁在齐家屯的生活段落,浓墨重彩,是小说中最温暖华丽的描写,我非常喜欢。所以,不妨费点时间摘录如下(有点长):
在叶文洁的记忆中,这段日子不像是属于自己的,仿佛是某片从别的人生中飘落的片断,像一片羽毛般飞入自己的生活。这段记忆被浓缩成一幅幅欧洲古典油画,很奇怪,不是中国画,就是油画,中国画上空白太多,但齐家屯的生活是没有空白的,像古典的油画那样,充满着浓郁得化不开的色彩。一切都是浓烈和温热的:铺着厚厚乌拉草的火坑、铜烟锅里的关东烟和莫合烟、厚实的高粱饭、六十五度的高粱酒。。。但这一切,又都在宁静与平和中流逝着,像屯子边上的小溪一样。
最令叶文洁难忘的是那些夜晚。齐猎头儿的儿子到城里卖蘑菇去了,他是屯里第一个外出挣钱的人,她就和大凤住在一起。。。
有一次,她放下书,看到大凤把纳着的的鞋底放到膝上,呆呆地看着灯花。发现叶文洁在看自己,大凤突然问:
“姐,你说天上的星星咋的就不会掉下来呢?”
叶文洁细看大凤,油灯是一位卓越的画家,创作了这幅凝重色调中又带着明快的古典油画:大凤披着棉袄,红肚兜和一条圆润的胳膊露出来,油灯突出了她的形象,在她最美的部位涂上了最醒目的色彩,将其余部分高明地隐没于黑暗中。背景也隐去了,一切都淹没于一片柔和的黑暗中,但细看还是能看到一片暗红的光晕,这光晕不是来自油灯,而是地上的炭火照出来的,可以看到,外面的严寒已开始用屋里温暖的湿汽在窗户上雕出美丽的冰纹了。
“你害怕星星掉下来吗?”叶文洁轻轻地问。
大凤笑着摇摇头:“怕啥呢?它们那么小。”
叶文洁终于还是没有做出一个天体物理学家的回答,她只是说:“它们都很远很远,掉不下来的。”
这个世界,多么神秘!看来,科幻小说之旅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