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的以效果为美,已经多少年了,这个想法至今有人赞成,有人不屑,有人反对。不过他的另一个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早就被人废弃了,就像扔进垃圾桶得垃圾,不再被实用。打败为艺术而艺术得正是“实用“”两个字。艺术包括文学,应该对社会有价值,对人类有贡献,对生活又影响,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做一个亦人亦仙,亦俗亦僧的人。无论你的艺术世界多么奇幻,多么精彩,多么美妙,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没有对别人产生影响。而真正得艺术家必然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样才足以称得上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幻想狂。
只是爱伦坡的这两个主张,以效果为美和为艺术而艺术本来是一套的,现在被人认可的只有以效果为美。确实,现在以效果为美还是有实用的,不过并没有多少人重视它,也没有几个人把它发挥到极限。如果把以效果为美发挥到极限,我想,我们会看到不可一世的坏人,虽然最终被打败,我们会看到横行霸道的小孩,虽然最后成长了,我们会看到神仙和凡人的差距并不大,虽然最后凡人在地上生活,神仙回到了天庭。效果不是物的本身,而是环绕在物周围的那一圈光环。
心理学里面有这样一个术语,日晕效应,说的是太阳周围的光芒让太阳看起来更大,其实这和以效果为美是差不多的。诚然,没有太阳就没有那一圈光环,或者可以有一个荒诞离奇的想象,太阳只有周围的一圈光芒,没有中间那个橙色的圆盘。这是不可能的,这是违背生活常识的。所以,以效果为美也有一个前提,就是言之有物。
中国唐代出现了一个运动,古文运动,提倡的就是言之有物。文学不能假大空,文学不能是飞来之物,文学必须和现实生活有关。可是古文运动太过强大言之有物,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有哪一篇不是言之有物的?!可是言之有物中物,如果我心里没有那个物,你又怎么让我在意那个物。假设你是卖香蕉的,我却不吃香蕉,那无论你怎么吆喝,我也不会买的。因为我不吃香蕉,我心中没有香蕉这个物。这样言之有物就会有自己的局限了,而以效果为美可以突破这个局限。还是拿卖香蕉的做比喻,如果香蕉有一个漂亮的包装,我可能会买,如果我知道香蕉的保健功效,诸如通便促进肠胃蠕动,这样我买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如果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喜欢吃香蕉,我或许也会跟着喜欢吃香蕉,我也会跟别人摆谈香蕉的味道,甚至有一天我能分辨出八成熟的香蕉和九成熟的香蕉的区别。这些香蕉之外的东西,和香蕉有关,但不是香蕉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效果。
效果依托物品本身的存在而存在,但不是物品本身,但放大了物品的实用效果。这样以效果为美就走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圈子,有了实用。以效果为美,是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翻倍了物的作用。既然以效果为美和为艺术而艺术被人分开了,那就让它们分开得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失败是因为它不够实用,而以效果为美可以实用,可以有自己的实用价值。前提是,言之有物!
散散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