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gin |
“
还记得昨天那一讲最后,我给你留下的一个问题嘛?你觉得你比你父亲聪明嘛?
OK,今天我们就与王烁老师一起讨论一个话题就是为什么下一代人总觉得上一代人很蠢?
在说之前,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智商?智商跟智力又有什么区别。
”
美国学校里的华人更聪明吗?
这世界上显然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聪明,但怎样比较人与人的智力?心理学家发明了一套标准化智力测试,得分换算成智商。
智商是一种分数。而你真实的聪明程度,是智力。
这本来是两件事,但是又高度相关,智商很能说明人的智力水平,基本上是智商高的智力也高,反之亦然。而且智商与人的职业成就、收入高低、学术水平明显相关。
人的智商平均是100, 大多数人的智商水平分布在平均智商上下一个标准差的范围。这意味着全社会所有人当中,约2/3的人智商在85到115之间。如果你的智商比平均水平高出两个标准差,也就是高于130,那就摸到了天才的门槛;低于70的是弱智。属于这两种极端情况的人都很少,100人里头都只有两三个。
谈论智商其实遍地是雷,因为智商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确实是有差别的,有的人群的平均智商会高一些,有的人群平均智商会低一些。
靠谱同时审慎的态度是,承认智商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现实,但在没有充分证据之前,不要贸然归因。这也是美国心理学会的态度。
他们于20年前发表著名报告《智力:已知与未知》,承认黑人与白人智商的差别,但认为没有证据说明差别是来自基因还是环境影响。
你今天想要靠谱地讨论智商这件事,我推荐你一定要读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的这本书《我们在变聪明吗?》( Are We Getting Smarter )。詹姆斯·弗林,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智商研究学者。这本书不容易读,但要是能啃下来,会让你大开眼界。
举个例子:美国大学里的华人学生越来越多是因为智商高吗?
华人在美国精英大学里所占比例早就远远超过了总人口比例。比如说,1970年代,华人占美国总人口的2%,但华人学生占到哈佛学生的14%,斯坦福学生的16%,麻省理工学生的20%。这是因为华人智商高吗?
不是。对美国中学生的研究发现,华人中学生与白人学生相比智商没有差别,差别在努力程度。华人学生勤奋得多。
勤奋的用处还可以量化:与白人中学生成绩相当的华人中学生,其智商可以低对方7个点;反过来,某年度加州伯克利大学录取华人学生的录取线智商比白人学生低7个点。
勤能补拙 | 中国人说到底靠勤奋
顺便说一句,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群确实是华人,但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大陆,而是新加坡华人。其平均智商高达114,比全世界平均几乎高出一个标准差,整体赢在起跑线。
为什么会有弗林效应?
弗林是首屈一指的智商研究专家,著名的“弗林效应”就因他得名。虽然不是他第一个发现的,但他最为系统地研究,过去一百年来,全世界人们的智商都在变得越来越高。 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智商更高,既发生在发达国家,也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以美国为例,平均每年智商上升0.3个点,已经持续了50年,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已很惊人。相当说,如果100年前的美国普通人穿越到今天,其智商比今天的美国普通人低30点,基本是弱智。
反过来说,今天的美国普通人穿越到100年前,哪怕没有携带任何现代知识,单凭一个大脑,就已经踏进了天才的门槛。
更惊人的速度来自荷兰,从1952年到1982年,荷兰人的智商30年涨了22个点,超过每年平均0.7。当然这只维持了30年,但大多数国家在其人口智商增长的峰值期都超过每年0.6个点。
人类智商发生普遍、显著提升这件事,在绝大多数国家都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有研究认为对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智商影响最大的是寄生虫,消灭寄生虫的进展与智商提升的相关性很高。也有研究认为最重要的是营养,营养改善则智商上升。
弗林看法不同,他认为这些单一因素本身都不充分,也能找出反例。比如在某个饥饿年代出生的荷兰人,其智商居然高于非饥饿年代出生的荷兰人。
弗林认为智商提升的终极原因是工业化,而起作用的是工业化带来的社会整体变化: 更普及的学校教育、日常工作乃至生活对认知能力要求提高、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长,等等。
更重要的是,尽管两者高度相关,但是 智商不等于智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智商它本身就是一个测试的得分, 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智力本身,(intelligence),特别是通用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 简称g。什么是g?
如果一个人做某件事很行,但做另外的事不行,那么他只是擅长做某件事而已,人不见得聪明;但如果他做这事行做别的各种事也行,那么他多半比较聪明,或者说,g值高。同一人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有一半左右可用他的g值来解释。
其实,没有谁是天生的音乐家、棋手、数学家,或者其他。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技能出现得太晚,时间太短,进化还来不及重新搭建专门的大脑回路。
所谓天生的音乐家、棋手、数学家,他们是有天生的高g智力,但不是必然注定只能在特定的领域里成功,换个领域,同样努力,他们一样成功。
智商测试测的主要是通用智力,也就是g值。智商测试有多个模块,对通用智力的要求有差别,有的高有的相对低。分解弗林效应,发现主要发生在对通用智力要求不太高的模块里,而对通用智力要求较高的模块影响很小。
我们是不是比上一代人更聪明?
智商研究界由此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百年来人类智商涨分没有实际意义,因为通用智力没有变化。
另一派,就是弗林自己代表的这一派,则这样说:
我们是不是比前辈聪明?如果问题是“我们出生时的大脑是不是比祖先的更有潜能?”那么答案是“否”;但如果问题是“我们是否面对比祖先更宽广的认知挑战,并发展出新的认知技巧以应对这些挑战?”那么答案是,“是”。
打个比方。人类顶尖选手的百米短跑水平早已跑过曾被认为天堑的十秒大关,障碍跑成绩却只略微提升,跳高则几无变化。人的体质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变化,只是社会更重视百米跑成绩,训练和提高的正反馈主要发生在百米跑。
但是,难道说只要人的体质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就没有意义吗?当然有,否则怎么会有人关心谁是世界飞人。
同样地,智商提升的那些测试模块,对应着人们抽象能力的提升。 几代人之前,人们更习惯于将抽象概念映射到具体对象上,而较少围绕抽象概念展开思维。
今天则不然,对抽象思维的训练和挑战,远不只是在学校课堂,早已渗透到社会与家庭的所有方面,学习、工作,乃至娱乐。
电影电视和电游也是这一代人智商提升的重要环境因素。几十年前的经典电影,回头去看,常常会觉得太幼稚;我偶尔回头去读日本围棋黄金年代六大超一流棋手的棋谱,往往惊讶于其水平之低,与记忆中初次读到惊为天人的感觉对比强烈。
所以说,代沟是真实的存在。不是说两代人如何调节对另一代人的态度就能化解,它坚实地存在于代际之间的认知能力差别。
我们觉得上一两代人像弱智,下一两代人觉得我们像弱智,简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当然,同样的道理,如果换用年鉴学派创始人、历史学家布罗赫的话说,会温情一些:
一代人是怎么刻划出来的?
首先是年纪,这群人比上一代人年轻,比下一代人年长;更直接的是他们的共同经历和影响:他们为同样的事情激动。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这些事态度一致,有可能是激烈分歧,但共同点是就某些事激动,而上一代和下一代人都不会为这些事激动。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最后,还有一个故事推荐给你延展阅读,讲的是哈佛校长、著名经济学家萨默斯,他因为评论科学家的智商,而被赶下台的事。如果他读了这本书《我们在变聪明吗?》,可能就不会被灰头土脸地赶下台了。
补充回忆以下哈佛校长下台的故事:
说错一句话,好好的哈佛校长就做不成了。
多年前,当时的哈佛校长拉里·萨默斯跟一群教授谈起为什么女性科学家比例低,提出一个注定令他后悔的假说:
是不是因为女科学家的智商标准差比较小?
萨默斯是著名的高智商分子,经济学家、财政部长、哈佛校长,年少得志,一路春风得意,直到这句关于智商的话捅了马蜂窝。哈佛教授揭竿而起,群情激奋,指责他歧视女性。纷争经久不息,萨默斯最后辞职了事。
是萨默斯错还是哈佛讲政治正确过了头?
还得从智商(IQ)说起。
在前文中,我们解释过了智力和智商的关系,再来理解一下萨默斯犯错的那句话的意思是,男性和女性的平均智商也许没差别,但也许女性智商的标准差比男性的要小。
也就是说,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的智商更加扎堆在100附近,低于70的少,高于130的也少。
潜台词是,哈佛当然不会有弱智了,智商高于130的天才多的是,而这些人中,男性会多一些。
表面上看,这几乎是个学术问题,用得着那么大惊小怪?哈佛教授们是不是讲政治讲到连正常的学术讨论都不容忍了?
实际上,也许萨默斯真的不知道,但他确实触碰到了男女平权的核心问题。弗林(James Flynn)的书《我们在变聪明吗?》(Are We Getting Smarter)中,就讨论过类似的问题。
书里问道:如果男大学生智商比女大学生智商高,那么能不能说男性智商比女性智商高?
对此有两个相互竞争的假说。第一个假说是两性智商一样,女大学生智商略低于男生的原因是因为大学录取女生的智商门槛较男生略低;第二个假说是男性智商略高。
两者都能解释为什么大学里男生平均智商高过女生这个现实,细节是一堆数学,不展开了。有趣的是,在第一个假设下,如果两性智商一样,那么对应的是大学女生智商的标准差会大过男生;而按第二个假设,男性智商优越,则大学女生智商的标准差比男生小。
所以说,胡乱猜测女性智商标准差小,萨默斯想用一个聪明的方式谈论两性智商,却贸然触碰了禁地。
| End |
本讲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讨论了“为什么下一代人总是觉得上一代人很蠢”,这背后其实是人类认知的进化。
王烁老师说道,此灵感来源是詹姆斯·弗林的书《我们在变聪明吗?》,王老师把这本书推荐了给我们,我也分享给你们!
今日思考
王烁老师留下的思考题:
我们比前辈智商得分更高,但我们真的比他们更聪明吗?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
关于我对思考题的思考
——儒商诗人
感谢王烁老师的分享,其实说老师话我对这个问题挺有感触,因为这个问题经常发生在我的生活里,我就在这里以我与我父亲的例子说说吧。我不知道我是作为一个创业者的优越感还是怎么样,我总以为自己很有创造力;我经常不认同我父亲那一天“陈旧”的观点,所以总会有一种优越感——认为我就是比我父亲聪明,我能想到的一些创新方法上一辈的人就是想不到。——但是其实现实是可能是你认为你比上一辈聪明
OK,接下来我来表达以下我的看法: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从环境、物质出发,确实我们这辈人比上一辈人更具备“聪明”的条件与环境,像王烁老师说的人类的认知在进步,允许我再补充一下,我认为:“人类的认知在不断地快速进步”更为准确!互联网地发达使信息更加快速以及片碎化地让我们接受到,我们的认知也在不断在这种环境中得到了提升。从而使得智力“值”得到提升;最后,我想在王烁老师说的智商与智力两个维度里再延伸一个概念——智慧,我们这么看,或许因为我们这边环境优越所以导致可能智力比上一辈要高,但是并不代表我们比上一辈要有智慧。
总结一下:你的智商未必比你上一辈高,可能只是你的优越感而已,你觉得你比你上一辈人聪明。环境导致,上辈人环境不如现在优越。你可能比上一辈人聪明,但是你未必有他么“智慧”
----
明天我们要进行的认知讨论是:你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认知训练营》持续更新中
欢迎关注:儒商诗人
----
我已经建立了一个“认知升级训练”的专题——《认知升级·集中营》
https://www.jianshu.com/c/dcfded36bd18
我将所有《30天认知训练》的内容官方首发在《认知升级·集中营》专题里
当然如果你也有相关认知升级的独特的看法或者干货内容欢迎投稿到专题,感谢!!
我们一起打造一个认知升级内容社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