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乔尼丝·韦布是童年情感忽视领域开创者,临床心理学博士。临床执业近30年,曾在三个大型诊所出任主任。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开设私人诊所,专门治疗个人、夫妻和家庭的情感忽视问题。
关于本书
本书是首部提出并深度解读“情感忽视”概念的心理自助书。情感忽视是一种来自童年的隐形力量,是你童年缺失的东西。它难以察觉,却对你的一生有深远影响。
由于儿时情感上没有得到足够的照料,和父母的情感连接有所缺失,许多成年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但在内心深处,那种与父母、其他人以及世界产生联结的情感根基缺失了,他们一直纠结在悲伤、焦虑或是生命的虚无感中。
本书运用大量案例、练习和技巧,帮助你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童年的缺失和伤痕,了 解情绪的价值,陪伴你进行重建自我的工作,逐步掌握童年未能培养起来的技能,走出空虚感,找到内心本来存在的对自己的善意和内在平静。
本书也会帮助为人父母者避免将自己的童年情感忽视问题传递给孩子,变成一个知晓情绪的父母,抚育出能意识到情绪、能与他人有情绪共鸣的孩子。
核心内容
一、造成情感忽视的12种父母类型
二、被情感忽视孩子的特征
三、了解情绪和如何对待情绪
四、自我关怀
五、让你的孩子不再被情感忽视
前言
我们所有人都有对父母失望的地方。没有谁的父母是完美的,也没有谁的童年是完美的。我们也清楚大部分父母是竭尽全力地为子女着想的。所有的父母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有过情感忽视,但也不会造成什么真正的伤害。但当孩子受到太多的、持续不断的情感忽视时,问题就很严重了。
你是否有以下经历:
1.有时会感觉与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2.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
3.不喜欢求助于他人。
4.朋友或家人会抱怨你冷漠疏远。
5.你感到还没有发现自己生命的潜能。
6.经常希望自己独处。
7.暗暗地觉得自己可能是个骗子。
8.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舒服。
9.经常对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气。
10.对自己比对他人严苛。
11.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12.比起人,更喜欢动物。
13.经常无缘由地觉得暴躁,不开心。
14.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15.分辨不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16.有时感觉自己是旁观者。
17.相信自己是那种很容易过隐士生活的人。
18.很难让自己冷静。
19.总觉得有什么拖你后腿,让你无法活在当下。
20.会感到内心空虚。
21.隐隐地觉得自己有问题。
22.很难自律。
如果你的大多数答案是“是”的话,你可能经历过情感忽视。
一、造成情感忽视的12种父母类型
类型一:自恋型父母
自恋者时常感觉充满自信和魅力,自认为高人一等。虽然他们偶尔会意识到这种优越感不过是种镜花水月般的假象,但他们还是去追求印证自身这种优越的感觉,尽力忽视与此相反的证据。当优越感的假象被打破时,他们备受煎熬。尽管他们自视甚高,实际上却非常脆弱,易受伤。他们会记仇,推卸责任,冷落使他们受伤的人。只要事情不如所愿,他们就怒火中烧。他们不接受自己也会犯错。他们只喜欢聆听自己的声音。
自恋者成为父母后,会希冀自己的子女成为完美的化身,最低要求是不能让身为父母的他们丢脸。
自恋的父母从未意识到子女是与他们相互独立的个人。相反,他们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的延伸。孩子的需求实际上是由父母自己的需求定义的,如果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们会教训孩子这是自私,不善解人意。
自恋型的父母永远无法理解或顾及他们孩子的感受。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间里,用生锈的器具做手术的人。
类型2:专制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他们推崇规则、限制和惩罚,用一种既不灵活又强硬要求的方式抚养他们的孩子。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多。孩子被要求服从父母的规矩,还不能质疑父母。同时,这些家长也不会解释这些规矩背后的原因。他们只要求孩子执行,当孩子不遵守规矩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粗暴的管教。
专制型父母会惩罚或者打骂孩子,却根本不会跟孩子一起讨论一个问题或一件事。他们甚至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或想法。他们只按照他们自己头脑中的一般的小孩该有的行为模板来要求孩子,根本不考虑孩子的特别需要,不考虑这个孩子的气质或感受。
许多专制型父母倾向于将孩子的顺从等同于爱。换句话说,如果孩子静静地、彻底地服从父母,他们才感觉到被爱。
类型3:放纵型父母
放纵型父母在很多方面都是与专制型父母相反的。放纵型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被看作采取最不容易遭到抵抗的方式。往好里说,他们只是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快乐。往坏了想,他们根本不想做教育子女的工作。不管是哪一种,他们没有给孩子建立任何限制、规则,或在孩子青春期时可供叛逆的强有力的成年人形象。
放纵型的教育其中一个缺陷:毫无约束对青少年无益。青少年需要一个可以与之对抗的强大的父母。他们在与父母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后果的冲突中学习如何做出好的决定和如何管理他们的冲动。
放纵型的教育还有另一个缺陷: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反馈,她得为自己负责,找到她对自己的期待:她擅长什么,她的弱点是什么,她应该争取什么。
类型4:离异/丧偶型父母
离异/丧偶型家长经常只是拼命地应付生活。孩子失去了一个亲人,不管是父母离异,还是生死两隔,他们自己也在经历悲伤,也需要悼念。家庭里的悲伤是非常复杂的,也很难应对。而家长为了生活掩饰悲伤的情感,同样也忽略了孩子的悲伤情感。
类型5:成瘾型父母
吸毒成瘾、酒精上瘾等功能失调的上瘾的父母的孩子不仅受到情感上的忽视,还受到了创伤。
功能正常但有成瘾问题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在于:他们经常表现得像两个不同的人,而他们的孩子很难准确地预测在面对父母的哪一个人格。当他们撞见父母上瘾时的样子,他们忘了自己是父母。他们暂时在这工作上“开了小差”,所以他们可能是刻薄的、可怕的、不成熟的、自私的或不合时宜的,而他们平时是很正常的,同一个人可以是善良的、支持你的、富有智慧的、乐于助人的、有趣的或令人放心的。有这样父母的孩子整个童年充满了这样不可预测的教养,子女成年后会一直焦虑、担心和隐隐地感到不安全。
有成瘾问题的父母的另一个情感忽视的模式是:他们倾向于对自己上瘾时对孩子忽视进行过度补偿。
类型6:抑郁型父母
抑郁型父母对养育子女的工作缺乏能量和热情。不像自恋型父母需求关注,抑郁型父母常常像是不存在。他开始转向自己的内部世界,专注于自己,一心想弄清楚他是怎么了,并担心他是否能撑住。他精力不振,也无法付出更多。他不再参与到他的家庭生活中,当他参与时,他也可能是易怒或闷闷不乐的。
与抑郁型父母一起生活、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不知道如何以积极的方式得到大人的关注。表现好的行为会被忽视,而不当的行为至少能得到一些注意,不管是多么负面的注意。
类型7:工作狂父母
工作狂通常是动机心强、成功的人,他们受到同事、家人及社区的崇敬和追捧。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经常在默默地受苦。
父母长时间工作,痴迷于他们的工作,给予孩子的需求与感受的精力相对不足。但更糟糕的是,工作狂的孩子几乎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因为他们有成功的父母、花不完的金钱和各种各样的好东西。通过贯彻他们的工作至上信条,工作狂向他们的孩子传达的信息是,他们的情感和需要不太重要(损害了他们孩子的自我价值)。因为不会积极参与到他们孩子的成就和胜利中,他们无意中传达了一个信息:那些成就轻如鸿毛(损害他们孩子的自尊心)
类型8: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
当孩子在一个亲人有严重疾病的家庭中长大时,无论病的是父母或兄弟姐妹,通常给予那个孩子的照顾总是打折扣的。
作为照顾者的父母自己无能为力时,通常会有意无意地指望着孩子来无私地帮助。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或父母经常处于危机状态。
类型9: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
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们好像从来都不满足。他们指望孩子的光环照耀他们自己,绝大多数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都渴望这种“光环效应”,但也并不总是如此。
分辨一个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是否有情感忽视的关键点在于:支持。健康的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支持他们的孩子想要实现的事业。不健康的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向孩子施压,强迫他们达成家长自己的期望,他们这样对待一个孩子,使他的感受和情感的需求变得无关紧要,他的个人深层的部分被拒绝了。这些孩子要想适应家人、与家人相处并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唯一方式,就是参与这场情感否认,假装他们的情感自我不存在。难怪被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总感觉在自我感知中有一个情感空洞,他们缺乏对自己的爱,也缺少在情感上与他人共鸣的能力。
类型10:反社会型父母
反社会者有一个不同于我们其他人的主要特点。这个特点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良心。简单地说,反社会者没有内疚感。正因为如此,他几乎可以肆意妄为而没有任何内心的煎熬。
反社会者可以信口开河或随心所欲地行事,却不会在第二天感觉不好,永远不会。对于反社会者而言,其他人的感觉是无意义的,因为他没有与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
所有的反社会父母都有个共同点,对他们来说,抚养一个孩子与其他一切事没啥两样:都是关于权力和控制的。
类型11:孩子即父母
这类型的父母允许、鼓励或强迫他的孩子表现得像是一个成年的家长一样,而不是孩子。有时这个孩子必须照顾他自己,有时他必须照顾他的兄弟姐妹。在极端情况下,他甚至必须像家长一样照顾自己的父母。
这种类型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将非常可能成长为责任心过度,但却不了解自己的感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该在乎什么的人。
类型12:“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都是为你好”型父母很可能是构成情感忽视父母的最大类群。事实是,爱你的孩子和能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是完全不同的。要孩子健康地成长,只是爱他是不够的。父母要想能够与他们的孩子产生情感共鸣,他自己必须是一个认识并理解大部分情绪的人。
情感忽视的一个不幸的特点是,它会自我传播。情感上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一个对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盲点。当他们自己成为父母,他们不明白自己孩子的情绪,他们抚养的孩子都会有相同的盲点,继而重蹈覆辙。
二、被情感忽视孩子的特征
有关情感忽视,我能看到这些人成年后会出现某些共同的特征。它们是
1.空虚感
2.反依赖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4.对自己毫无同情,对他人满怀同情
5.负罪感和羞耻感:我到底怎么了
6.对自己生气,自责
7.感到自己有致命缺陷(如果人们真正了解我,他们不会喜欢我)
8.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
9.自我约束能力差
10.述情障碍: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1.空虚感
空虚感本身不是一种病,不像焦虑症或抑郁症。它更像是一种一般的不适感觉,一种时有时无的、无法满足的缺失感。空虚感的人可能有种泛泛的感觉:你缺失了些其他人都有的东西,或者你是站在世界的外面往里看着的感觉,就是有些不对劲,却难以名状。它让你感到与世隔绝,好像你本应该更加享受生活,却没有。
空虚的标志和信号
一、 有时,你感觉身体内是空的。
二、你情感麻木。
三、你质疑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四、你会有没来由的自杀想法。
五、你乐于寻求刺激。
六、你感到不同于其他人,并对此困惑不解。
七、你经常觉得自己是局外人。
2.反依赖
反依赖指的是一种不需要任何其他人,或更具体地说,恐惧依赖他人的倾向。反依赖的人大费周章地避免寻求帮助,不表现出也不想感觉到自己需要别人。他们拼尽全力不去依赖别人,即使自己要付出巨大代价。
反依赖的标志和信号
1. 你有抑郁的感觉,但你不知道为什么。
2. 你长期有莫名的想逃跑或想死的愿望。
3. 即使童年很快乐,你记忆中的童年也是孤独的。
4. 其他人说你冷漠。
5. 亲人抱怨说你情感上很疏远。
6. 你更喜欢自己做事情。
7. 很难开口请求帮助。
8. 你在亲密的关系中不舒服。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许多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自尊较低。自尊较低的人倾向于以消极方式看待自己。他们夸大自己的弱点,淡化自己的优势。
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的标志和信号
1. 很难确定你的才能。
2. 你感觉到你可能倾向于过度强调你的弱点。
3. 很难说你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4. 你不确定你的兴趣是什么。
5. 当事情变得具有挑战性时,你很快放弃。
6. 你选择了错误的职业或换了好几次工作。
7. 你经常觉得自己像“一颗卡在圆孔中的方钉”,一种格格不入感。
8. 你不确定你的父母对你的看法。
4.对自己毫无同情,对他人满怀同情
我们有两种类型的同情心:对他人的同情心,以及对自己的同情心。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通常对人富有同情心,但缺乏后者。他们经常非常容易原谅别人的弱点缺陷,至少在表面上如此。人们发现他们很好交谈,因为他们似乎乐于接纳又不随意评论。然而,对待自己时,他们往往是相当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会因自己的某个弱点对自己生气,却很容易容忍别人有同样的缺点。
缺乏自我同情心的标志和信号
1. 其他人经常会请你出来聊聊他们的问题。
2. 其他人经常会告诉你,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3. 你无法容忍自己的错误。
4. 你头脑中总有一个批评的声音,指出你的错误和缺陷。
5. 你对自己比对别人更加严格。
6. 你经常生自己的气。
5.负罪感和羞耻感:我到底怎么了
当孩子从他们的父母那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他们的感觉是一种多余的负担,或干脆是错误的东西,他们经常会开始因为拥有感觉而感到内疚和羞耻。他们会开始努力对他人隐藏自己的感觉,甚至不再拥有感觉。
负罪感和羞愧感的标志和信号
1. 你有时没有明显原因地感到沮丧、悲伤或愤怒。
2. 你有时感到情绪麻木。
3. 你有一种感觉:你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4. 你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
5. 你倾向于压抑感情或避免动感情。
6. 你试图隐藏你的情绪,这样别人不会觉察到。
7. 你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8. 你觉得你没有理由活得这么不开心。
6.对自己生气、自责
如果你对什么感到深深的羞耻,而这种东西恰好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绪,你很难不对自己生气。羞耻,进一步发展的话就会变成自我导向的愤怒。
对自己生气、自责的标志和信号
1. 你很容易也经常对自己生气。
2. 你使用酒精或药物消愁释怀。
3. 你经常感到厌恶自己。
4. 你有自我破坏的行为或倾向。
5. 你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不能更“正常”。
7.感到自己有致命缺陷
大多数经历过情感忽视的成年人共有的一个特征是,都有一个埋藏心底的秘密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或有缺陷。
致命缺陷的标志和信号
1. 你害怕与人亲近。
2. 你很难向他人敞开心扉,哪怕是你最好的朋友。
3. 你往往预想无论到哪都会遭到拒绝。
4. 你避免主动交朋友。
5. 你可能很难让对话持续。
6. 你觉得如果人们与你走得太近,他们就会开始讨厌你。
8.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
关爱一词最恰当的描述是爱、关怀和帮助的组合。没有被情感滋润过的孩子长大后极难向他人投以情感上的关爱。
难以关爱自己或他人的标志和信号
1. 人们有时会说你待人疏远,甚至可能是冷漠。
2. 人们有时会认为你傲慢。
3. 你经常认为别人太情绪化。
4. 别人来找你只是为了听取实用的建议,而不是寻求情感支持。
5. 当有人在你面前哭泣时,你会感到不舒服。
6. 你哭泣时自己觉得不舒服,特别是还有别人在身边时。
7. 你不喜欢那种有人真的很需要你的感觉。
8. 你不喜欢感到自己需要什么。
9.自我约束能力差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常常对他们不应该做的事欲罢不能,如吃垃圾食品、超额开支和其他自我放纵。相应地,他们也很难强迫自己做那些应该做但又不想做的事,如做家务、任务、工作或锻炼。
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标志和信号
1. 你觉得你很懒。
2. 你是个拖延者。
3. 你很难遵守最后期限。
4. 你倾向于过度进食、喝太多、睡过头或超支。
5. 你对生活的乏味感到无聊。
6. 你往往回避乏味的任务。
7. 因为你完成的事情很少,你会对自己生气。
8. 你的成就低于预期。
9. 你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10. 你经常是没有头绪的,即使你知道你有能力做得更好。
10.述情障碍
如果有一个症状可以称之为是情感忽视的共同之处,那就是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表示一个人的情感有缺陷,不论在知识层面还是在意识层面。述情障碍在一个人身上最极端的表现是他无法辨认自己的情感,也无法辨认其他人的情感。有述情障碍的人在生活中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容忍,甚至感受任何情绪、情感。
述情障碍的标志和信号
1. 你有一种易怒的倾向。
2. 你很少意识到自己有一种什么情绪。
3. 你经常对别人的行为感到纳闷。
4. 你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纳闷。
5. 当你生气的时候,往往是过度的或爆发性的。
6. 有时候你的行为可能会吓到自己和他人。
7. 你觉得你在本质上与其他人不同。
8. 有一些东西在你心里面丢失了。
9. 你的友谊缺乏深度和实质。
三、如何对待情绪
首先要学会认识你的感觉,并用文字描述它们,能说出“我感到难过”“我很沮丧”或是“你那样做伤我心了”,这些话有着巨大魔力。当你能识别并能向自己和他人说出你的感觉的时候,你就掌控了方向盘,踩在前进的油门上了。这意味着你将内在的东西表达了出来,将不为人所知的情绪告知了他人,意味着你开始掌控自己。你在运用最有价值的资源:你的情绪,你生活的动力。
其次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觉。如果你的情感曾受到忽视,你很可能难以接受并且信任你的感觉。请务必记住下面三条规则:
(1)没有坏的情绪
(2)情绪并不总是理性的,但它的存在总有其原因。
(3)情绪很强大,依然可以被掌控
识别和命名练习
第一步
闭上双眼,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个空白的屏幕,放空你的大脑。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关注你的内心。
第二步
问自己:“现在我有什么感觉?”
第三步
仔细关注你的内心活动。注意那些跳入你脑子里的杂念并快速抹去它们。集中于这个问题:
“现在我有什么感觉?”
第四步
试着辨识你的感觉,并用文字描述它,你可能需要不止一个词。
第五步
如果你很难辨识出任何感觉,可以查阅本书最后部分的感觉词汇表,看看是否有一个或更多的词跃入你的眼帘。
第六步
当你找到了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你的感觉的词,就可以进入下一步,试着想想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现在问自己:
“我现在为什么会感到________?”
IAAA四步骤
IAAA看似一个退休基金的缩写,实则不然。这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着“识别”(Identify)、“接纳”(Accept)、“归因”(Attribute)和“行动”(Act)。这些步骤综合了上述三个原则,最大化情绪的价值,并从中汲取能量,获得指导。首先,识别情绪;其次,接纳情绪,不以对错来评断它;接着,试着察觉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也就是归因;最后,看看情绪是否对应着某个行动,如果是,以合适的方法来应对。
四、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第一部分:学习关爱自己
以下四个步骤能帮助你学习如何关怀自己。
步骤一:将自己放在首位
步骤二:调节饮食
步骤三:锻炼身体
步骤四:休息和放松
要学会如何更好地将自己放在第一位,如下我列了一些指导方法,能够有所帮助。培养这一技能时,你会发现一些方法较其他而言实践起来更加简单。
学会说不。毫无疑问,生活中身边的人很了解你,他们知道你会有求必应,因为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都是如此。
寻求帮助。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骨子里很抗拒依赖他人。
发现你的好恶。从小到大,也许很少有人关注你的喜好。
优先自己的享乐。当你自幼经历过情感忽视,你很可能不会深入地考虑和选择让自己去享乐,而会把别人的愿望摆在你自己之前;或者你的家庭忙于生计,没有什么空闲去娱乐。
某种意义上最后这点涵盖了前三点。为了优先自己的享乐,你要拒绝那些离自己兴趣太远的要求;需要不时地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才能感受到他人充足的支持与连接,以便更好地获得各种机会;你也需要知道你喜欢什么,有的放矢地寻找符合兴趣的机会。
关爱自己步骤二:调节饮食
并不是所有忽视孩子情感的父母都会忽视孩子的饮食。但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家长们或许提供了充裕的食物,但还是可能在饮食方面忽略孩子的情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希望你在意识到你的饮食问题是由儿时经历过的情感忽视造成的,你可以不再责备自己,这样会减少你的沮丧感。不再继续浪费精力在自责和自怨自艾上是非常重要的,要将精力更多地用于自我关怀上面,并做出改变。
关爱自己步骤三:体育锻炼
尽管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一致而清晰地表明体育锻炼是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最主要的活动,大多数美国人还是不锻炼。
以下三点是终身锻炼的基石,如果能做到会受益良多:你能意识到并理解锻炼的价值和重要性;你找到了能乐在其中的运动方式;你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关爱自己步骤四:休息和放松
我们已经谈过将自己放在首位、调节饮食和体育锻炼,最后一个关键点在于关注你放松的能力。我发现绝大多数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可以分为两类:要么休息或放松得太少,要么太多。
自我关怀第二部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有一个一个简单但又高效的重写大脑的办法,每天你必须做三件你不想做的事,或停止做三件你想做却不该做的事。
自我关怀第三部分:自我安慰
自我对话可能是最有用和万能的自我安慰策略。这需要在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从始至终地自己跟自己说话。你可以静悄悄地、自己一个人、在脑海中和自己说话,无论场景是在公众场合、会议上或是火车上都行。用一些简单而坦诚的事实提醒自己,能让你看清楚事情的本质。
自我关怀第四部分:同情自己
同情自己这方面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感觉或者哲学。想通过改变行为,也就是由外到内地建立自我同情是极为困难的,最好能从内而外慢慢培养。
请记住,同情和同理心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之一。它能治愈人心,给人安慰,让人团结,它以一种积极又引人注目的方式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你对别人的同情心是你对他人和世界的积极影响的一部分,现在是时候让你自己也能受益于此了。
以下有五个指导性原则,能帮助你增加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原则一:反向黄金法则
黄金法则是“像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对待别人”,而对于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来说,道理一样,只不过是反向的:“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也就是说,那些你不会对关心的人说的话,也不要让你内心批评的声音对你说。你不会因一些事而惩罚你关心的人,也不要因此而惩罚自己。
自我同情原则二:觉察到破坏性的指向自我的愤怒
指向自我的愤怒是自我同情的反面。无论什么时候你对自己感到恼火,请将其视为一个契机,将这火气转变为对自己的同情心,就像你对其他人那样。
自我同情原则三:从自己的智慧和同情中获益
作为一个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你很可能是个很好的倾听者。
现在你只需要学会运用你不带批判的智慧,以同样的方式帮助自己。这意味着你要用自己的智慧开导自己,并且能够倾听和接受你自己的声音。别人都从你的帮助和关心中受益了,为什么你自己就不能呢?
自我同情原则四:培养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
作为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你没能从父母那儿习得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一个有益的、积极的、充满爱而坚定的声音会像跟自己的对话一样,向自己提问,让自己从不批判的角度去思考哪里出了问题,今后怎么做才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自我同情原则五: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
同有各种感觉一样,犯错也是我们作为人很重要的一部分。感觉和过失是人性不容商榷的必要组成部分。你要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没有很多很多情感、没犯过很多很多错的。如果你遇到谁说他们不是这样,别听他们的,都是一派胡言
五、让你的孩子不再被情感忽视
无论我们作为父母做错了什么,都是可以修复、弥补的。孩子有难以置信的适应性。像我之前所说的,孩子就像小海绵一样,会吸收我们给予的所有东西。反之亦然:孩子不会吸收我们没给的东西。所以只要我们改变了给孩子的东西,孩子也会改变,通常在一段适应期后就能看到。除此之外,你自身的改变也会慢慢影响你的孩子。你的改变越多越积极,孩子的改变自然也会越多越积极。甚至对青少年也是一样的,虽然青春期的孩子有些不同,因为他们总是极力不让你,也就是父母,看到自己的改变。别被骗了,青春期的孩子也会改变的。
如果你有被情感忽视的特征,在你养育孩子的时候,作者也提供了应对办法。
1.空虚感vs.用最上等的燃料填补
空虚感来源于儿时情感上没有得到足够的照料,没有填满。小时候和父母的情感连接好像有什么缺失了,无论是情感连接的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所缺失。
你越关心自己、爱自己、理解自己、重视你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越能关心、爱惜、理解和重视孩子和他们的感觉。你的空虚感会渐渐减少,孩子有空虚感的可能性也会逐步下降。他们的小油箱里将充满富余、长期燃烧的优质的对自己和他人的爱,这会支持他们一生的幸福美满。
2.反依赖vs.相互依赖
如果成年后你有反依赖的特征,说明在某个时间点上你接收到了来自父母的信息,表示他们不能接受你依赖或需要他人。
你的父母不够重视、容忍或没有满足你的情感需求,这就好像在告诉你:你最好做个极其独立的人,最好避免需要别人的注意或帮助,最好自己照顾自己。
当你变得不再那么害怕依赖别人,你的孩子也会如此,但最重要的是: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在他们身边越多,孩子就越能建立相互依赖的平衡。别担心这样会让他们太过依赖。孩子会过度依赖的原因只会是在他们并不需要的时候,你提供的帮助太多了,方方面面都想帮他们。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vs.强大、清晰的自我认识
这项成年后的特征主要源自于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是谁。
养育孩子时,每天关注孩子,给他们有帮助的反馈是很重要的,但这不等于对他们过度批判或者给负面的反馈,因为那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学习方面也是如此,对孩子自然擅长的地方给予反馈,对他感到困难的学科也要反馈。
有时只要你能在孩子身边,观察他,一句话不说,就够了。你的孩子会留意你的观察,并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倒影。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参照父母这面镜子,从中看到自己的不同方面。这些不同的方方面面在不断成长、改变、发展,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清晰而完整的人的准确映像,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在他成年伊始,他将拥有你之前没有的巨大优势:一个完整、清晰和强大的自我认知。这是个只有你能给他的礼物。
4.对自己毫无同情心vs.同情心
如果你对孩子有同情心,孩子也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同情心。你也许还记得第一个自我同情原则是反向黄金法则。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这个法则变形为:像你希望以前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一样对待孩子。你应该花点时间想想:如果我是他,现在我需要从我父母那里得到什么,才能让我能学到教训,再继续往前走?
自我同情的第二个原则,应用于养育孩子时,包括观察孩子,并在看到孩子对自己太苛责时做出反应。告诉孩子他对自己发的脾气有些过了,脾气也不该撒在自己身上。
自我同情的第三个原则是让你的孩子受益于你的智慧和同情。为了让孩子学会原谅自己,你必须先原谅他。孩子会内化你对他的严厉程度。这涵盖了前两个原则,因为涉及对孩子的过错进行反馈,即适宜地让他对自己负责;看到孩子对自己太严厉时进行干预;以及帮他理解自己的错误和情况,并最终原谅他。当你为他做了所有这些事情,他会慢慢学习这样善待自己。
帮助你的孩子建立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也就是自我同情的第四个原则,让孩子培养对自己的同情至关重要。作为家长,陪他一起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帮助孩子判断他是在哪里出错了,接着向他说明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教训。带领他走过理解、负责、学习和原谅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十分宝贵,能让你的孩子拥有成为成功而坚强的成年人所需要的支持和负责任的品质,这样的他会懂得爱自己和他人,也对自己和他人富有同情心。
5.负罪感及羞耻感vs.健康的自我接纳
还记得是什么导致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有负罪感和羞耻感吗?正是因为父母没有接纳和承认孩子的感觉,才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情绪一定是因为自己有什么毛病。
如果你尽力遵循了情绪管理的所有原则,你就能教会孩子摆脱负罪感和羞耻感。你将给予他让他一生受用的重要技能。通过你,孩子会明白自己的感觉是自己正常、健康的一部分,他需要聆听感觉给自己的信息,他也不需要惧怕自己的感觉。这样,他会成长为能接受自己情绪的人,甚至重视这个至关重要、紧密相连而又丰富的自己的一部分。
6.自责vs.原谅
原谅是自我同情的最后一步。当孩子犯了错,你可以使用同情心原则来帮他理解错误哪部分是自己的问题,哪部分是别人或者环境导致的。这样你就能帮助他分析明白如何改正错误,不再犯第二次。然后你要帮助他原谅自己,不再纠结于此。
如果我们不原谅自己,我们犯的错误就会成为自我的不必要的一大部分。它们会吞噬我们对自己的感知,甚至成为我们自身。
7.致命缺陷vs.讨人喜爱
确保让孩子不仅知道你爱他,还要能感觉到你喜欢他,爱他,这是至关重要的。温暖、关怀的拥抱、大笑,以及真正享受孩子的个性,都是在向孩子传达这种感觉。
如果你感到对自己有爱,你就有能力让孩子感到爱。如果你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感,这也会传给孩子,让他们感到自己很有价值。最主要的一点是:当你正面应对你内心缺失的东西时,这些缺失不会转移到你的孩子身上。
8.不会关爱vs.付出和关心
当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情感忽视,你可能接受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是不完整的。
作为父母,尽管你的父母给你的关爱不尽如人意,你现在的工作是确保你孩子的情感海绵永远不要变干。你为了让孩子感觉到被关爱所做的每个特殊的举动,都会让他在未来有能力并且愿意去关爱他人。
当你注意到孩子看起来很难过,自发地给他一个拥抱。
如果觉得他不开心,问问他是否还好。
在你觉得孩子需要时,多花时间陪陪他。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过渡期,或是一些比较困难的时期,例如,刚开学或学期即将结束、到新的地方、人际关系变动等等,和他聊聊,为他做些特别的事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他在经历些什么。
大致知道孩子的感觉,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感觉,并教他用文字表达出来。接受并且承认这些感觉,他会感到自己被关爱着。
9.缺乏自我约束能力vs.自我控制
你能教给他的东西:有条理,有清楚的规矩,做事有合理和可预测的后果。
有条理:当你为孩子规划有条理的生活时,你就在教他该怎么规划自己。
有规矩:当你为孩子规划好了有条理的生活,安排总体比较确定,在合理范围内又有些灵活可变的空间,那么随后让孩子完全明白这个规则就十分重要了。某种程度上,自我约束能力就是能制定清晰的规矩,并且让自己遵守的能力。要确保规矩清晰明确,适合孩子的年龄,易于他遵守。不要毫无理由地,或是不通知孩子就进行修改。孩子需要清楚地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后果:你的孩子必须知道如果不守规矩会有什么后果。后果必须既清晰又合理,并且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执行。后果的执行不能取决于你是否注意到,或者有没有精力去执行。孩子需要知道你是认真的,也需要知道你的反应会是什么。没有遵守的规矩只会让他学到怎么违反规矩,而后在缺乏自律里挣扎。
10.述情障碍vs.了解自己的情绪
了解情绪是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你会希望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觉及其原因,并且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你也希望他能看懂别人的感觉,并且能推断出别人的感觉和行动的原因。
遵循以下五个步骤能让孩子有更高一层的情绪意识:
1.关注并且察觉孩子的感觉。
2.努力去感受孩子的心情。
3.替他用文字表达他的感觉,并教他用自己的话表达。使情绪词汇表辅助你进行这一过程。
4.使用纵向提问技巧,帮助孩子理解产生这些感觉的原因。
5.让情绪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每天使用表达情绪的语言。单是这样就能向孩子传递情绪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且激发他对理解生活中感觉这一面的兴趣。
总结
不管我们是否被情感忽视,但已经为人父母,这是我们作为人类最伟大的特权之一。无论我们的境况如何,出于本能和社会的必然性,我们都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有责任去改变既定的条件,花比我们父母更多的时间,用更多的爱,给孩子我们所没有的优势。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能比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你更加满足的。这将是你能做到的最有成就感、最积极有爱、最充实又英勇的事迹。你会切身体会这过程中的每一步。你的孩子会变成最好的他们,你也会变成最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