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讲坛第209期
讲座听后笔记
中国农民工的发展
嘉宾:杨志明
今天的中国离不开农民工,高层次人才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在中国的经济转型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据2015年统计,全国有2.77亿农民工,其中外出务工的有1.69亿人,他们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劳动大军。中国农民工曾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有农民工快递员参与敲钟,农民工春晚、农民工电影《油菜花开》等都显示了农民工的地位在提升,他们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的付出不可或缺,他们同样拥有无限的智慧,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故事比比皆是,他们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走出农村,走进城市,他们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镇创造了财富,为改革发展增添了活力。正是亿万的中国的农民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在探索中前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如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那种“城市病”“贫民窟”等社会现象,但目前在各大城市仍然有大量的农民工居住在地下室、工地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等社会保障服务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依然在农民工群体中广泛存在,急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提升和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中国特色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三大特征。第一,就业带动。农民工可以选择在家就近工作,一方面解决了就业,另一方面又能够随时照顾家里;农民工也可以选择到东南沿海等发达城市和地区就业,这些地方劳动力需求大,工资水平也相对较高,农民工的收入可以得到改善;农民工在外地就业学会了一定的技能,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资源,在一定机遇条件下可以回乡创业,既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又为家乡创造了更多地就业岗位,为家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第二,保障地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分田到户的土地农民工享有土地继承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也享有继承权,还享有农村集体土地利益的分配权,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农民工依旧可以回到农村,在农村得到生活的基本保障。第三,渐进转移。农业劳动力往城镇转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城市的落户政策及各方面的社会因素制约了农民工在短时间内完全转移到城镇成为市民,同时返乡创业、就业的“城归”也间断性地大量涌现,所以劳动力的转移是一步一步渐进的。
现如今,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农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镇享受同等教育,农民工的孩子在接受教育之后文化水平得到提升,可以考取大学改变自身命运,也可以学习各种职业技能。这些新生代的农民工正在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宝贵人力资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高、视野开阔、接受新鲜事物快、易于融入城市,年轻而富有活力,他们的权益诉求也已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其市民化的要求比父辈更为执着。而提升农民工技能,弘扬闻名于世的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复兴工匠文化,能够很好的激发农民工的智慧和创造力,让他们承担更为重要的社会角色。在制造业、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行业里,每个农民工都可以得到职业技能的,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实现由普通工人到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转变,农民工的生活也就可以达到较大的改善,从地下室搬到地面上,从工棚到工房,从集体宿舍到员工公寓,从租房到买房,一步一步将会得到改变。
改革开放激活了人力资源,激活和发展了农民工这个承载着人口红利的最大劳动群体。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镇,投入到城市化、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来,然而农民工市民化却面临着“三难”:缺少技能、稳定就业难;改善住宿条件、大城市落户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三低两多”难。针对上述问题,杨志明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农民工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子女有教育、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的“十有”目标和扩大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工落户、促进劳动保障等措施,并呼吁大学生关注农民工。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高层次人才,有意愿的,可以深入农民工,有能力的,可以组织农民工,有魅力的,可以引领农民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最后,杨志明部长提到,农民工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胆子要大、步子要稳、鼓励探索、分步推进、成熟先行。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要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城市,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充分发展之时,也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取得更大成效之日。
201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