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读书5本,全年计划19/100。
1.《文心》
知道这本书,来自于简书作者的推荐。这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是中学生,也包括教学环节另一端的中学教师,最初登载于《中学生杂志》,1934年出版单行本,曾多次重印。
全书以故事经营,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在囊括“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金句摘录:
*学习的主体——自己。进学校固然可以求得知识,但离开学校并不就无从学习。(场所不同罢了)加入我们不要学习,即便在最适宜的场所,也只能得到七折八扣的效果。所以,”退学“不就是”失学“;惟有自己不学才是真正的”失学“!
* 小说的本质:(除记叙实事外的)含有其他的东西——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含:好比一碗咸汤,看不出一粒盐,呷一口尝尝确是咸的,即盐味含在汤里),小说的目的区别于叙事文与议论文。
* “诗的意境”的得到并不在提起笔来就写,而在乎多体验,多思想。生活经验有限,好比小小的溪流兴不起壮大的波涛,做不出怎样好的诗不足为奇。(消化即是多体验,多思想;囿于窄小的圈子,胸中内容不足,自然不会输出出众的“作品”)
* 读书笔记:(1)若读书不是浮光掠影,必能随时有所见到,写出来就可。(读书精细、不苟且的方法)(2)这是一种判断,需要例证使论断精当,只把读过的书摘抄几行或几句,说很好或不好没有意义。(3)不需辞藻修饰,简短朴实为宜。(记录是一种精细过程的方法,论证是一条思维发散寻求联系的纽带)
2.《前世的秘密》
据说本书为美国灵性大师泰德安德鲁斯的绝世力作,是全球范围内探讨“前世今生”话题最重要的作品。作者围绕“人真的有前世轮回吗”这一问题,深入探讨了“人死了以后,灵魂去了哪里?”“为什么有些人会在你的今世出现?”“你们前世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怎样找到灵魂的另一半?”“潜意识里究竟隐藏着什么?”“如何走进你的前世?”“打开前世会对你的今生有何帮助?”等问题。
看了之后有些失望,书里提供了很多探寻前世秘密的方法,大多是冥想,其实就是利用潜意识的投影,来得到前世的一些信息。这些探寻的方法很常见,并无新意。唯一认同的是:每一个灵魂来到世间都是有自己的使命所在,之所以会经历磨难,一定是因为我们自己需要补上这一课。
佛家谓三世因果,前世已远,如何过好今生才是最重要的。
3.《世说新语》
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述东汉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比如《为朋友舍命的苟巨伯》:苟巨伯远道而来看望朋友,可是准备攻城的贼兵闯了进屋,贼兵怕有诡计,质问他们为什么不逃跑。苟巨伯毫不畏惧的说:“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代替朋友的性命。”就这样贼兵羞愧难当,让下城池,撤退了。
4.《萨提亚治疗实录》
维吉尼亚•萨提亚是享誉世界的家庭治疗大师,也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开创者。
本书完整地呈现了一次家庭访谈的过程,并逐条加以对照说明和短评,作者试图籍此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当萨提亚在选择运用某个策略、干预过程,或是使用某个特殊的语句时,她是如何思考的,书中附有大量治疗场景的插图,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加深印象。本书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萨提亚处理家庭个案的实录,书中的案例全部发生在一个为期两天的家庭治疗工作坊中;第二部分是萨提亚理论和信念系统的概括介绍,值得每个心理咨询师宝宝阅读。
5.《哈佛凌晨四点半》
网上好多人说这是一部假鸡汤,但也丝毫不妨碍它依然是一本成功的励志书。
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有的人会期盼下一秒的逆转,有的人渴望下一秒的太阳,有的人则百般无聊地盯着他随风飘走。本书展示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教室,灯火通明,坐满了认真学习的学生,他们在认真地看书、专心地做笔记或者积极地思考问题。他们将自己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这种强烈的学习气氛感染着每一位哈佛学子。正如哈佛的一条很有代表性的校训中所说:“假如你想在毕业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如鱼得水,并且得到大众的欣赏,那么你在哈佛期间,就不会拥有闲暇的时间去晒太阳!”
在书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猎人带着他的狗去森林里打猎。在日落时分,猎人赶紧命令狗去追。然而过了好长时间,狗并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野兔跑掉了。
猎人生气地问道:“野兔哪里去了?”
狗趴在地上“呜呜”地叫着,猎人明白它的话,意思是说:“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可是最终没有追上野兔。”
那只野兔死里逃生,回到自己的洞穴后,家人急切地问道:”你受了伤,后面的狗又尽心尽力地追赶,你是如何逃脱的呢?”
野兔回答说:“狗的确是尽心尽力了,可是我却是竭尽全力的逃命!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无戒日更挑战第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