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练收获—咨询师
收获之一:当来访者提到,孩子说某个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25%时,我挺惊喜,我还以为TA会说1%,但是当时我就不知道接孩子的话了。就这样一个话题,在咨询的当下,如何走得更慢一些,引发来访者更多思考呢?
1、您有问过孩子是什么让她打了这样的分数,而不是您说的1%吗?(我不敢问,因为怕给孩子压力)
2、猜一猜,是什么让她打了这样一个分呢?(从妈妈的角度看到孩子的变化)
3、那再猜一猜,如果您问了,孩子有可能会怎么说呢?(从孩子自己的角度看变化)
-这个猜一猜用的特别妙,可以让来访者无压力的思考和表达。
4、您以为孩子会打1%,而孩子却打了25%,有些什么变化是孩子看到而我们暂时没有看到的呢?
5、再结合您刚才说的,希望孩子向好的意愿更强些,您又有些什么新的发现呢?
6、如果我们在这里做一个角色扮演,把我们刚才聊的那些演示一下,不知道你是否愿意?
7、你是希望扮演妈妈的角色还是孩子的角色呢?
-角色的选择权交给来访者,通过这个过程,把刚才聊的内容再次强化一遍。
收获之二:当来访者说到,自己慢慢“抗”过了这些状况,可以在“抗”上面具体化一下,一个“抗”字里包含了来访者多少委屈、心酸、坚持、努力、付出啊!当观察员谈到这里的时候,来访者说立即被共情到了,很感动。我想如果说出更多“抗”字背后的不容易,来访者会更加有力量前行。
对这场咨询的梳理、反思。
来访者提到一开始咨询是聊孩子的话题,后面转向夫妻关系,希望老公也能像自己一样学习,通过自己学习以及请教刘老师,最终还是归回自己成长。接着,聊了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有困惑之处,也有成功经验。似乎,这次约练更多不是想解决工作上的困惑。因为聊完困惑后,来访者立即转到另一个话题。所以,我问了到是否今天咨询是想对自己的近况做些梳理?事后反思还是要进一步澄清来访者通过梳理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在反馈环节中,我更加清晰了,来访者希望更加有力量前行。如果能更清晰这样的目标,或许会就她自己说的这几个月自己的变化、成长做更多停留。
其实,这点上我和来访者有相同的感受,每次约练后不管是什么角色,都有一种赋能、充电的感觉,我想这也许就是来自场域和团队的力量吧。
在说到孩子给自己打分的时候,我当时内心的想法是,可以问问孩子是什么让你打25%呢?这也是在平量问句使用中,关注到已经做到部分的常用问话。所以,我试图让来访者自己想到这个问句,问了她是否在约练过程中遇到过类似平量问句的使用。来访者说没有遇到过。当时就想试着角色扮演,来访者说我还是不知道怎么接?我就直接告诉来访者答案了。咨询反馈阶段,观察员老师就这一点问得很巧妙,她并没有直接指出我当时走得快了点,而是问我是不是我想在这里做更多停留,并示范了怎么在这里怎么做才能更慢一点,引发来访者更多的思考,我感觉这里收获特别大。
今天用到更多的是对来访者的话做些提炼、总结,其实这也是一种共情,对方感觉到你在用心听我说,你听懂我说了,这样让她有更多倾诉的愿望,慢慢也聊到目前在孩子教育上的困惑。
关于读书方面,咨询师分享了自己的很多宝贵经验。
1、 焦点的书反复读,有些地方还要背诵,黑皮书、白皮书、黄皮书依次进行。
2、 结合其他一些心理学流派认知、精分等相关书籍,如武志红、丛非丛的书。对个人成长帮助比较大的书籍,《当我遇见一个人》、《家为什么会伤人》、《自我成长的力量》。
3、 一周看一部电影,订阅《小说月报》、读者等,更加贴近现实。有了心理学的打底,再看小说也会有不同的视角,宋老师说到,每个小说家都是心理学家,从某些角度看确实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