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每年过年,个人感觉没多大意思了,还是自己小时候的过年比较有意思!(人长大烦恼比较多么?)
那就说说我印象中的小时候过年。
腊月二十一:打主意或者说打准备,一家人就在一块吃饭时,会商量除夕夜要做那些菜买那些糖果,买多少斤肉,多少鞭炮等等。
腊月二十二:逛街(我们方言“街”练“该”)小孩们都会屁颠屁颠的跟着父母去,因为商家摆出来的所有糖果、瓜子,都是可以免费品偿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的,从一家逛到另一家,跟着逛半天就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糖及各种各样的瓜子,每换一家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专门对比一下什么糖果是上几家没有卖的,就挑它吃”。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全屋上上下下打扫干净。用仁糖(稻谷发酵做成的一种粘牙的糖)及糯米糕点送灶王,两者都是粘牙的食物,只为让灶王向玉皇大帝汇报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及自家窗明几净,显得勤劳。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意味着一年要结束了,忙了一年了,要好好休息、进补,吃好。为什么又叫“小孩过年”因为以前经济相对不发达,小孩不是天天都有糖吃的,但是这天父母会给他糖果,去其它邻居家也会得到一些。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家人不会做,太麻烦,量也不是特别大,几家人合伙一块做,量比较大,几家人共同出力,也不会那么麻烦。几家小孩们会一次性把豆花、豆浆,咸的、甜的吃到再也不想吃的节奏)
腊月二十六:把猪杀,小时候自家杀猪最开心,邻居家次之。(为什么杀猪怎么开心呢?难道是想看猪的嚎叫?当然不是啦!那是因为可以烤一个叫“食喉”的东西吃,那个有多好美味呢!现在不管吃的多好多饱,想想都能感觉到饥饿的感觉,也许是第一次吃肯德基、麦当劳那种满足吧!)
腊月二十七:杀阉鸡。(不多说)
腊月二十八:打糍粑,“糯米饭放在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直接上图)
腊月二十九,样样有。
除夕夜的菜(都是猪头肉一大碗,或者是一大碗猪蹄子,加一条红烧鱼、鸡鸭肉,等等,渐渐的变成了牛、羊肉火锅青菜外加一整条鱼,不管怎么变,鱼都不会少,且不管鱼大鱼都不会吃完,留一些初一吃。因为它象征着“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