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一个人的朝圣》
1个人,87天,627英里,1封信,1位20年未见的老友,从英国最西南到最东北,千里跋涉,只为一个愿她存活,不切实际的期望。
哈罗德,这个60岁的老人,在收到故友奎妮的一封信后,突发奇想,鬼使神差的迈开了穿越英格兰大陆的脚步。思绪不由得跟着他往前走。一起穿越了高山,走过了寂静,历经了风雨,忍耐着寂寞。一起走过最初的彷徨,内心的亢奋,过程的平淡,不时的挫败,偶然的狂欢,咬牙的坚持,最后的平静。看到最后一页,不由得长舒一口气,仿佛自己也走了627英里,终于抵达。贝克里不是终点,我们的内心才是。
除去故事本身,小说的语言描述很美,足以说明译者的语言功底。文中描述到,“月亮的轮廓渐渐清晰,圆润而饱满,像一枚透出水面的银币,高高挂在夜空”,又如“几缕白色云朵闪着光,像黑银相间的鲭鱼,所有的屋顶,马路都浸在一片最柔软的蓝色里”,美得如诗如画。
他的627英里,穿越了自己的一生,从童年爱的缺失,到成年平凡的岁月,从陷入爱情的狂热,到柴米油盐的琐碎,从中年丧子的痛楚,到婚姻生活的淡漠,从内心深处的疏离,到幡然醒悟的谅解。这也仿佛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
一个人就像一个过客,走过五湖四海的远方,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看过璀璨明媚的风景,听过甜美悦耳的声音,可是别忘了,从出发,到过程,至终点,我们都是一个人在体验。
想说,勿忘初心,恒爱人,亦要爱护自己。
第二本《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这是朋友送的一本,我在睡前会翻翻。感觉就像那个公众号“夜听”,一个妇女之友,用他充满磁性的声音,同你道晚安。
作者自己说,如果你在机场书店偶然看到这一本,随手拿起来翻一翻,里面的故事和字句可以略微抚慰你对等待的焦灼、对未知的迷茫、对过去的无奈,甚至可以微微一笑,那这本书就是有意义的。我想是的,这就是这样一本书。
文末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任何一本书,都是作者倾注心血积累而成。所以,所有的文字都值得尊重,而喜好,只是不同阅读者自己的体验。在输出这个过程,作者已然完成,所能产生对共鸣,就像果酒发酵后未知的味觉触动,至于哪一种口感会打动你,都只会是偶然出现的小概率事件。英文里有个词,echo,一般译作,回声,共鸣,是一种挺难言传的感觉。不过当你看到个别字句,没有悲恸大哭,没有开怀大笑,只是,嘴角上扬微微一笑,我想,这样细微的如蝴蝶振羽的瞬间,就是对作者最好的反馈了吧。
文字是现代文明发展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人类精神世界最珍贵的财富。当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越来越觉得感恩,也越来越觉得释怀。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或许这并不是一种功利性的导向,而更是一种源自内在的深深吸引。
每月书单已坚持半年有余,重拾阅读习惯,是我近年来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小事。喜欢读书的人,他们心里是安静的,脸上是温柔的,整个生命都充满自信,不再计较鸡毛蒜皮,有勇气仰望星空浩瀚。因为,星空本就如此。
也愿,阅读带给你宁静和快乐。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