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桂花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课文内容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景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桂花雨》这篇散文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名作,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先写自己最喜欢桂花,喜爱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怀念家乡的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文章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二、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弥漫着桂花一样芬芳浓郁的思乡情愫和淡淡乡愁。但对于一直与亲人在一起的孩子们,想要理解乡愁,还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地对话和交流。学习这篇课文时,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以读代讲,充分挖掘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涵,通过对文本的品悟,体会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默读文章的能力,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了解生活,也学习了一些理解词句含义的方法,这节课将继续训练这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能力现状,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学习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桂花、糕饼”等4个词语,学会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感情写作方式,并将这种写作方式尝试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丰富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乡愁的内涵,是本节课着力突破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应以教材为主体,以单元为整体,整合三级课程资源,让课外资源走进课堂。品读课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乡之情。结合拓展阅读和小练笔,提高“能说会写”的能力,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教学中,我重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带领学生亲自找到桂花树让学生对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理解重点词句。
2、品读感悟法: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听读、演读帮助学生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进行有效的语感培养。
学法
语文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生可以围绕“作者更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摇花乐”、“桂花香”,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的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包括以下环节:课初交流,谈话导入——自主学习,品读课文——拓展阅读,主题链接——能力迁移,学以致用——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下面我将每个环节设计意图进行说明:
(一)课初交流,谈话导入
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是我们固定的读书交流时间,主要展示学生前一天的读书效果,有利于及时指导与促读,交流内容主要以本学期课标推荐书目,符合单元主题的文章为主,这一环节既能有效的检查督促学生读书,又为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这节课课初交流的内容以琦君的作品为主,也可以是与琦君相关的资料,具体内容不限制。
谈话导入环节,我用李白的《静夜思》导入新课,这样既能复习过去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学习,品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小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文中细节描写提出问题,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感情,分析对比手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抓住细节,入情入境,感受情怀,体会摇花乐,抓住课题设计问题:桂花雨是什么?
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容易便能找出描写桂花雨和摇桂花的句子。然后重点指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迁移运用。
2、抓关键词,以读促悟,体会情感,感受桂花香。
通过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边读边画,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小组合作,通过抓关键词感悟,品读两处地方的“桂花香”。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推想文中词句的意思,辨别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浸”字来体会桂花在母亲及故乡人们心中和生活中的意义。抓住“全是”和“香飘十里”,感知小山上的桂花之多,体会桂花之香。
3、花香对比,畅谈感受,升华情感,品味思乡情。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思想,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通过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抓住文中母亲的语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尝试对比写作手法的写作运用。
(三)拓展阅读,主题链接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学生视野延伸到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思乡文章《月是故乡明》。
授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通过主题拓展阅读,将学生视野从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四)能力迁移,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家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家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这个问题,能再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以“情”延伸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
(五)课堂小结:
我与同学们再次回顾古诗《静夜思》,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诗道出了所有思乡人的情怀。是的,人人都有一段割舍不去的乡情,它就像一条神奇的丝带,将漂泊远方的游子和家乡紧紧连接在一起。古今中外,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自己的思乡情怀,让我们走进浩瀚的书海,撷取这些闪亮的星星吧!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六)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设计了两项作业:1、将课堂上的小练笔修改整理,认真抄写在作业本上。2、寻找打动你的思乡文章,推荐给大家。
课后作业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的“完成课后练习”的方式,通过小练笔、微写作的方式,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当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呈现。在设计板书的时候,我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进行板书。板书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既能体现文本与单元主题的关系,展现文本的重点与主旨,还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意思,构建知识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