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对《易经》进行研读,除了南怀瑾的《易经系传别裁》书籍之外,还主动搜索一些视听材料进行学习。
在网搜到首都师范大学鲁洪生教授讲座,要付费的,挑了试听的来听一听,也是挺有收获。
《易经》其实并不是别人想象中是哲学,其实它是个方法体系,最主要的就是“乾、坤”,没有具体的意思,是一对相反相成的词语,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如果掌握了这个变化的规律,就很多事物都可举一反三领悟。
据说,《论语》和《道德经》等经典国学,都从这《易经》繁衍出来。在朗诵《论语》的时候,就发现里面有很多相辅相成相反的词语,比如说“鬼、神、君子、小人、美和恶、大和小”等等相反相对词语。这和《易经》的“乾、坤”是相对应的,是“乾、坤”的衍生。
至于书法和《易经》,有种内在联系,书法是在追求着一种变化,变化成章法,比如说书法里面的粗细、俯仰、长短、大小、参差等等的矛盾变化,都是“乾坤”这个词是相对应延伸出来的。
我想啊,书法其实只要掌握好这个笔法之后,结构方面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的;反正你就在这个方块的范围之内,自由书写不超出这个方块的范围,你就可以得心应手;可以和王羲之等等的书法大家相媲美。
放手一试吧,人人都是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