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小伙伴去港岛徒步,三四人结伴而行,玩的也是不亦乐乎~~
期间当然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正当我们在攀爬一处斜坡时,迎面来了一男一女两小孩,男孩的年纪稍小一些,约摸三四岁的样子…正要从斜坡上下去…
这时小孩的父亲在远处我背后的地方传来鼓励的声音…但看到小朋友有些许害怕,考虑到石头有些杂乱不平,我便搭了搭手,让小朋友顺利下到平地上来~本以为会得到家长的些许肯定或是感谢(日常生活经验~(>_<)~),没想从前面传来的声音让我吃了一惊:“你们看好自己的路就好,不用管他…”前面有个身影从树丛边窜出来,应该是小孩的妈妈,对我们(或是对我)的行为觉得略显不满…
于是,我才察觉,这或许是母亲不希望我们过多协助,想让孩子能有独立挑战自我的机会!
在一阵意外之后,我回想起半年前另外一次徒步看到的情景:
那次是去卫径徒步,途中看到一白人家长带着一卷发碧眼的小天使在爬坡,那女士只是在后面保持距离的跟着,丝毫没有想要“插手”的意思,那时便明白,或许这就是外国友人的教育思维模式!学会放手…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前两天也看过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说到对于女孩的“底线教育”和对男孩的“阳光教育”,其实还是挺认同的!(后续分享)
文中作者提到,他的一刘姓朋友是搞地质勘测的,最喜欢带儿子去探险。有一天,他就带儿子野营去了。奶奶本不想让小孙子去:“那个山太陡了,摔了咋办?”“还有野猪,危险得很。”
但那朋友偷偷对老母亲说:“其实就是一个普通旅游景区,我告诉他可能有野猪出没,是想练练他的胆。”
那晚,父子俩在帐篷里,似乎听到了野猪的叫声。父亲把一根木棒递给儿子,自己也抄起一根,假装守卫起来。
得益于多次这样的“冒险教育”,小小刘的胆子比一般孩子大得多,他坚毅果敢,成了十足的男子汉。
现在很多家长总是这么教育儿子:
“那里不能去,太危险了。”
“这个地方不能呆,有危险。”
其实教育家理查德说得好:“缺乏冒险精神的孩子,往往习惯于墨守成规,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创新。”
真正的爱孩子,或者是在该放手的时候适当放手,当然,前提是你对情况有足够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