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北宋第四代皇帝。
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
他在位的41年,是文化非常繁荣的时期。因此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01、身世极富传奇色彩。
赵祯的身世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生母李氏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
她庄重寡言,后来被真宗看中,成为后宫嫔妃之一。
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真宗非常开心,时不时听听胎儿动向。
为了争当正宫娘娘,便与宫中总管都堂郭槐设计害李妃和她的孩子。
李宸妃分娩之时,他们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刘氏还叫宫女寇珠勒死孩子。真是最毒妇人心!
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将孩子交给了宦官陈琳,陈琳则将孩子装在提盒中送到了八贤王之处抚养。
宋真宗看到了被剥去皮毛的狸猫,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不可名状的妖物,便将其打入了冷宫。
没过多久,刘德妃临产,生下了个儿子,她的儿子被顺利地立为了太子,刘德妃也被册立为皇后。
刘后在宋真宗面前又不断地进献谗言陷害李妃,宋真宗下旨将李宸妃赐死。
太监余忠是个忠厚之人,他很同情李妃,自甘替李宸妃殉死,私放了李宸妃。
另一个太监秦风将李宸妃接了出去,送去了陈州,秦风最后也选择自焚而死。
李宸妃在陈州无法维持生计,只能住在破窑之中、靠乞食为生。
02、被封太子,即皇帝位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六年后,刘后之子却又因病夭折了。
由于宋真宗已无子嗣,只得将其皇兄八贤王之子(也就是当年被换走的皇子赵祯)收为了义子而封立为太子。
1022年,真宗驾崩,13岁的赵桢即位,他就是宋仁宗。
刘氏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权倾朝野,刘皇后一直把持朝政12年。
03、揭开身世之谜
后来包拯在陈州开仓赈粮,遇到李妃,这时李妃双目已经失明了。
李妃知道包拯秉公执法,就把自己曲折经历告诉了包公。包拯很同情李妃,决定帮她伸冤。
他与李宸妃假装作为母子,将李宸妃带回了开封。
那时,宋真宗也已经死去了,李宸妃的儿子赵祯已经顺利地当上了皇帝。
包拯趁进宫向宋仁宗狄皇后贺寿之际,将李宸妃带入宫中。
李宸妃才得以与自己的亲生儿子宋仁宗见面,她也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随后,包拯又让郭槐供出这件事情的真相,当时为太后的刘氏知道当时的阴谋已经败露之后,因惊慌得病而死。
04、亲政,宽松仁厚治天下
刘太后执政12年,没有做出任何政绩。1033年3月,刘太后病逝,24岁的仁宗才开始亲政。
宋仁宗是千古仁义第一皇帝,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
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赵祯在位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文武忠良。
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
(1)改善生态环境,繁荣经济
宋仁宗时常常下暴雨引发山洪暴发和丘陵泥石流,使田地荒芜,房屋倒塌,民不聊生。
他下令官府派人开发经略五大湖,治理丘陵泥石流,南方真正成为渔米江南,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他鼓励茶叶种植,改善了盐碱地地区的经济,结束了五代离乱的恶性自然生态,还发展了茶文化。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是宋人四大雅事。 欧阳修有茶诗:“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说的就是点茶。
宋仁宗时期还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纸币便于携带和流通,它的产生是货币史的一大进步,更是当时经济繁荣的体现。
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还注重工商业的发展,取消宵禁制度,允许百姓夜晚开张,出售物品。
宋仁宗开展东南贸易,扶植景德镇在内的陶瓷产业。
他还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了和边关异族的经济沟通,让宋朝一跃成为东亚经济强国。
(2)保护动物,营造和谐社会
宋仁宗在接手国家后,对国家动植物资源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大普查。
在全国各地对花草鸟兽,进行绘画造册建立档案,开创工笔花鸟画档案,
并培养鼓励任用大批画手,对动植物物候学,进行监测研究。改善了环境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4)生活简朴,不扰民
他的生活也较检点。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
赵桢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
赵桢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
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
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
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
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
(5)尊重文人,宽容包涵
仁宗热爱读书、练字。他聪明过人,又勤奋好学,他的书法遒劲有力,在宋朝皇帝中堪称翘楚。
赵祯对读书人也比较宽容,没有兴过文字狱。
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在这次晋级进士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
“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
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当时的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之严厉制裁。
宋仁宗却很淡定地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血气方刚的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科举考试中“妄议”朝政,且矛头直指皇帝,即便是在“康乾盛世”,也难逃其被灭九族的命运。
宋仁宗的宽容心胸,由此可见一斑。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
成都太守一看,吓出一身冷汗,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请朝廷制裁之。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一定按“谋大逆”严惩。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
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纵观数千年历史,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宽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
但宽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只有宋仁宗做到了。
(6)知人善任,名臣辈出
宋仁宗时期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一时群星闪耀。他知人善任,他的朝堂也是名臣辈出。
文学界有“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学术界有的“宋初三先生”石介、孙复、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全是活跃于赵祯时代的大学者。
周敦颐的《爱莲说》至今传颂;邵雍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仍是多少有志之士的座右铭;
程颢程颐是兄弟俩,都是周敦颐的徒弟,程门立雪讲的就是进士杨时拜见程颐的故事。
政治家有范仲淹、富弼、韩琦、王安石、章惇、吕惠卿、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苏辙。
词人宰相”晏殊,更是宋仁宗的左膀右臂,一生以举贤任能、奖掖后进为后世所称道。
晏殊的门生故吏可以说是遍布天下,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
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也皆经他栽培、荐引,并都得到重用。
司马光在神宗时期因不得志而写成《资治通鉴》,但却是在仁宗时期开始步入官场,一路浮沉积淀。
宋代较聪明的两名科学家——苏颂与沈括,
苏颂发明了世界上较早的自动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沈括则是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无不涉猎的天才,写成了《梦溪笔谈》。
毕昇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
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
虽然制作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
北宋最著名的将领,“面涅将军”狄青,也出现在这个时代,被范仲淹一手挖掘和培养。
宋词也在仁宗时期大放异彩。苏轼的豪放派与欧阳修、柳永等人的婉约派并展风采,这些在历朝历代中也是少有。
(6)对臣子宽厚,善于纳谏
在行政上,赵祯尊重主管部门的自主权,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刚愎自用,他还善于纳谏。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
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
有一次,包拯反对任命仁宗宠妃张氏(温成皇后)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
赵祯便改让张尧佐出任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言辞更加激烈,带领七名言官与赵祯理论。
赵祯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言官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
赵祯最终采纳了言官的建议。他回到后宫后,对张氏说:“汝只知要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赵祯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时代,也算是很难得的。因此,他被历史学家称誉为“守成贤主”。
谏官王素曾劝谏仁宗不要亲近女色,仁宗回答说:“近日,王德用确有美女进献给我,现在在宫中,我很中意,你就让我留下她吧。”
王素说:“臣今日进谏,正是恐怕陛下为女色所惑。”
仁宗听了,虽面有难色,·但还是命令太监说:“王德用送来的女子,每人各赠钱三百贯,马上送她们离宫,办好后就来报告。”讲完,他还泪水涟涟。
王素说:“陛下认为臣的奏言是对的,也不必如此匆忙办理。
女子既然已经进了宫,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打发她们走为妥。”
赵祯说:“朕虽为帝王,但是,也和平民一样重感情。将她们留久了,会因情深而不忍送她们走的。”
(7)对下人仁慈。
他是一个让人很有安全感的皇帝,性格温和,总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这对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说,很不容易。
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
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
对待下人的过失,宋仁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带来的罪责,可见他的确很仁慈。
(5)用物质换来繁荣盛世
1039年1月,私自搞独立的西夏要求宋朝承认西夏政权,遭到了仁宗的拒绝。
2月,西夏王李元昊带兵攻打宋朝。朝廷出现两派,讲和派和主战派。
最后主战派赢得胜利,主战大臣韩琦、范仲淹等带兵打退了西夏军。
1042年9月,西夏再次派出重兵侵犯宋朝,宋军惨败。
西夏军一路烧杀抢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仁宗只好求和,不料李元昊根本不答应。
直到1044年,辽国攻打西夏,西夏为了抗击辽国才答应了宋朝的求和,表示愿意称臣,不过同时也向宋朝索要巨额“岁赐”。
虽然宋朝给西夏送钱并没有阻止西夏继续闹事,骚扰边境,不过西夏在拿到钱后明显收敛多了。
因为边境的和平不仅为宋朝节省了大笔的经费,而且还促进了两国的贸易。
通过双方的贸易,宋朝轻松的剪了西夏的羊毛,每年赚个几百万是很轻松的,给西夏的岁赐其实早就赚回来了。
在两国的贸易中,宋朝不仅赚到了大笔的钱,而且还能得到急需的马匹等物资,可以说非常划算。
(6)爱护别国百姓
当时,朝鲜半岛封建王朝高丽岁岁向北宋进贡。
有一次,使者回来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教训高丽。
宋仁宗说:这只是高丽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
所以最终置之不理,没有去诉诸于武力,宋仁宗多么仁义。
(7)庆历新政失败
宋仁宗亲政,经过十年时间的摸索,他对宋朝开国以来积累下来的“三冗”积弊有了深深的了解。
他不仅仅只想做个守成之君,也想励精图治,试图解决掉宋朝的“三冗”积弊,让国家更加富强。
远景规划当然是强国、强军,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努力。
因此,宋仁宗于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以范仲淹为首,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为辅,发起了“庆历新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但可惜的是,范仲淹等推出的改革策略太激进,损害了贵族的利益,遭到守旧派强烈反对。
最后连背后支持改革的宋仁宗都扛不住,只得放弃,范仲淹等改革派陆续被贬斥。
这次改革失败,对宋仁宗的打击相当大,此后,直到宋仁宗去世,他明知宋朝弊端重重,但都不再敢进行任何改革尝试。
庆历初年实施的“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04、情路坎坷,身不由己
宋仁宗虽贵为皇帝但自己的婚姻却无法做主,因为刘太后把持权力,他所娶非所爱。
(1)被迫违心立后
他曾有过两位正妻,分别是郭皇后和曹皇后。
但这两位皇后全部不是宋仁宗喜欢的女人,宋仁宗最喜欢的两位女人都姓张。
宋仁宗十五岁时,准备大婚,他自己看中了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想让张氏当皇后。
可当时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刘娥为拉拢开国勋贵们,否决了宋仁宗的提议。
刘娥强行让已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郭氏当了皇后,仅仅让张氏做了个才人。
宋仁宗在皇太后刘娥的强压下,不得不娶了郭氏,如此婚姻,夫妻之间的感情自然不好。
后来张美人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宋仁宗很悲痛。
刘娥死后,宋仁宗马上就在郭皇后还在位的情况下,追封死去的张美人为皇后。
可见宋仁宗对张美人生前没能当上皇后抱有相当大的遗憾。
(2)废后风波
宋仁宗一直不喜欢郭皇后,刘娥太后去世后,郭皇后失去了靠山。
她不但不懂得谦让与宽容,还处处与后宫嫔妃争风吃醋,从而引出了宋朝立国以来第一起废后风波。
当时,后宫还有两个美人尚氏和杨氏都极为得宠。
尚美人的父亲因女儿得宠而封官加爵,恩宠无遇,一时倾动京城。
郭皇后对此大为不满,尚美人知道宋仁宗不喜欢郭皇后,便经常向宋仁宗诉说郭皇后的不是。
有一天,尚美人在宋仁宗的面前讥讽郭皇后,刚好被郭皇后听见。
郭后不胜愤怒,上前要打尚美人耳光。宋仁宗见势不妙,急忙过来劝架。
郭皇后已经举手搧出,这一巴掌出尽全力,收势不住,刚好打在了宋仁宗的颈部。
郭皇后指尖锐利,在宋仁宗颈中划出了两道血痕。宋仁宗只觉得脖子火辣辣地疼,顿时龙颜大怒。
但他性格文弱,虽然生气,却没有发作,只是带着尚美人走了。
宋仁宗被打后,尚美人不断煽风点火,宋仁宗越想越是恼火。
宰相吕夷简素来和郭皇后有嫌隙,听说后,煽动皇帝要废后,并且还提出了郭皇后无子无德的理由。
宋仁宗虽然愤恨皇后,但一听宰相提到废后,还是比较谨慎的态度,说:“皇后虽然可恨。但废后一事,却有干清议。”
宋仁宗被吕夷简再三煽动后,激愤起来,决定废除郭皇后。
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同知谏院孙祖德、侍御史蒋堂等十多人联名上奏,称“后无过,不可废”,坚决反对宋仁宗废除郭皇后。
但无论范仲淹等人如何力争,最终宋仁宗把郭后废为净妃、改在长宁宫居住。
郭净妃却怀恨在心,始终无法释怀。郭净妃仍然与尚美人、杨美人争执不断,让宋仁宗不胜其烦。
第二年,宋仁宗干脆下令,将三人全部赶出宫,其中郭净妃就出去呆在瑶华宫。
(3)被逼立曹后
郭皇后被废后,在勋贵、军方和群臣的压力下,宋仁宗又立一位开国勋贵家族出身的皇后曹皇后(开国名将曹彬孙女)。
宋仁宗和这位曹皇后的感情依旧不怎么样,他后来又喜欢上一位姓张的妃子,并专宠之。
张氏的妃位一直升到贵妃,宋仁宗其实有意改立张贵妃为皇后。
但曹皇后的背后有勋贵家族力挺,宋仁宗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皇佑六年(公元1054年),刚刚三十出头年纪的张贵妃病逝。
宋仁宗悲痛之下,不顾群臣劝阻,追封张贵妃为皇后,此时,曹皇后依旧活着。
这就是著名的“生死两皇后”的故事,皇后尚在,就追封死去的爱人为皇后,宋仁宗把这事干了两次。
这是宋仁宗因为政治因素,在爱情无法选择的情况下,用这种方式弥补心中的遗憾,真是情路坎坷。一代君王也有许多无奈。
05、离世朝野痛哭,辽国君臣悲伤不已
仁宗一生无子嗣,赵祯的三个儿子全部早夭,他于是在景佑二年(1035年)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入皇宫,交给曹皇后抚养。
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赵祯在临朝受文武百官参拜时,突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
同日,辽朝使者正在紫宸殿拜见赵祯,赵祯语无伦次。宰相文彦博只好对辽朝使者说是钦酒过量所致。
此后几天,赵祯病情愈益加重,天天大呼“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等等。
宰相文彦博、富弼等人负责全权处理朝廷内外大事,并组织京城百官在一些大寺院、道观进行祈祷活动。
但是大臣们的祈祷没有能够延长宋仁宗的寿命,1063年3月,宋仁宗的生命终于走到尽头,终年54岁。
宋仁宗骂崩后,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作一团,
纷纷披上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开封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辽国皇帝得知消息后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一时之间,宋辽边境的百姓远近皆哭,可见受惠于他的不只是宋朝百姓。
宅心仁厚,克己复礼的宋仁宗比起那些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秦皇汉武不知道好多少倍。
他虽然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却为各种人才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文化在他统治时期空前繁荣。
他短暂的改革没有改变宋朝衰落的趋势,却以“仁治”赢得了民心。
在中国历史上,宋仁宗也算得上一位比较贤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