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岭西段天然林区为例)
一、人工林天然化,天然林荒芜化
我国森林经营其实也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传统中既有糟粕,也有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推陈出新,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从秦岭西段某林区森林经营与管理的现实看,实现并不容易。我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智慧,但是近20年来,我国的育林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了。经过连续的、不间断的采伐经营的异龄混交林,是我国大部分森林资源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应对难以预测的未来变化的最佳策略。但有的地方原本漂亮的人工林因得不到及时的密度调整,与萌生的阔叶树形成混交,密度整体偏大,人工林“速生、丰产、高效” 的发展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有负于老前辈营造人工林的血汗与艰辛啊,实在可惜。而天然林由于长期静态保护,已经看不到清晰的发展方向,看不到整齐的林相与合理的层次结构,看不到疏密有致的空间分布景象,目的树种与非目的树种同台表演,鱼龙混杂,实际上已经荒芜化。与“优质、高价、高效”的永久性森林的经营目标背道而驰。
二、森林保护天经地义,采伐颇具争议
森林保护已经采用了多种方式,层层签订了管护责任合同书,层层传递压力,传导责任,护林员每天要写巡护记录,尽管每天写“一切正常”之类的虚假记录,也要落实“痕迹”。这已经是普遍的做法,有的地方甚至不惜代价用上了高科技,如云台视频监控、交通要道卡口视频实施监控,加上各式各样的宣传牌与警示语,森林保护真可谓天衣无缝。林业从业人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护林员。提起森林采伐与经营,知道的人凤毛麟角,甚至觉得非常奇怪。树木从生到死,必然经历品质和价值不断增加到不断降低的过程。树木的成熟期,就是其品质和价值由增向贬的拐点,既是树木的经济功能的拐点,也是生态功能拐点。因为,树木从这个时候开始,各项生理机能开始退化。一个林龄一致的森林生态系统,到了这个拐点,就应全面更新;一个异龄混交的森林生态系统,一定时期内只有部分立木出现这个拐点,这时只是对这些立木择伐。对于提高森林质量的疏伐、卫生伐,由于长期没有上级下达的任务,大部分人甚至觉得没有必要,保护就是唯一,采伐就是“别有用心”。对幼龄林透光伐、中龄林生长伐、近熟林成熟林更新采伐更是少有人去关注和重视。古代先哲们对可持续经营早有总结,“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这个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比一九八七年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上权威解释更容易理解。但是在森林文化、生态文明氛围如此浓厚的今天,竟然无人问津,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失灵了。
三、经营技术冷落,专家学者边缘化
经营森林就是要使森林始终保持合理的密度、合理的层次结构、合理的空间分布、特定的发展方向和预期,如果不经营,终将走向退化。绝对化的天然林保护,对于被反复砍伐后的残次林是必要的的,但也不是唯一正确的,虽然保护了天然林,但同时也保护了天然林的“敌人”,和退化次生林内的种种“有害资源”,使得它们恣意为害,而压制了那些“有益资源”,使得它们不能增值。经营森林其实就是对自然力的充分利用,因为自然力不会自动顺应人类的需要,达到提升森林质量的理想效果,对自然力的负能量,只有经营才能规避。消极的保护只能得到消极的后果。一把斧头,可以砍光一处漂亮的大森林,也可以砍出一处漂亮的大森林。所有森林,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均应进行经营。在这里,砍伐是调整森林结构的基本手段,所有的经营性砍伐,疏伐、卫生伐、调整伐等等,都是砍伐。采伐才是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各种机能永恒旺盛的秘诀。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很好的技术人员往往从事不对口的专业,经营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看不到前景,一塌糊涂,一个全新的林业发展思维亟待树立。
微信公众号 “务林人说说”致力于国有林区森林经营技术推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希望更多的同行们参与交流,共同勉励!祝生活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