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无意间发现一部精彩的纪录片《揭秘西夏陵》。可能大家会觉得,纪录片这么枯燥会好看么?当然,而且非常有意思。就像我们的电影拍摄越来越先进一样,纪录片也同样得到长足进步。
现在的纪录片早已不是,我们小时候看得那样,干巴巴一个人讲一些枯燥的知识。这部纪录片,用引人入胜的叙述,唯美的画面,配上情节演绎。就像一部电影一样,展现了被人遗忘的西夏陵的发现过程。
在贺兰山东麓,传说有一片神秘的遗址,千年的时间里,见过它们的寥寥无几。一位明代的古人形容它们像是水面上冒出的气泡;一位德国飞行员形容它们像美洲的白蚁堆。这些神秘的遗址真的存在么?它们又是谁建造的呢?尘封千年的秘密,即将被揭开。
1970年考古学家钟侃被调到宁夏展览馆工作。 一个当地农民把自己无意间看到的神秘景象告诉了他。农民看到一群外型像蒙古包的建筑,大约有100多个。可是钟侃在书本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记录,展览馆的同事们也没有提到过这个地方。
考古学者的好奇心驱使钟侃去一探究竟。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古的交界区,延绵200多公里,贺兰山东麓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战略要地。他猜想这是古代某个王朝的军事重镇,然而考古队的成员一路走来,却并没有发现这个地方。他们不禁怀疑农民所看到的是一个幻相。
历史总是重复相同的情景。600多年前明代也有一位年轻人和钟侃一样,在寻找这个神秘的遗址。这个年轻人就是朱元璋的第16位儿子朱栴。他16岁时,被朱元璋分封为宁夏的坐镇藩王。
宁夏地区的文化深深感染了朱栴,他决心写一本关于宁夏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文化古迹的书,也就是后来的《宁夏志》。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搜集大量的资料文献,还需要实地考察。而在考察过程中,朱栴偶然发现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惊呆了。
钟侃第一次发现这个建筑群的时候,和朱栴一样心中充满了疑问。这些或圆或方的黄土高台,是古城,是宫殿,还是陵墓呢?又是由谁建造的呢?
经过几天的搜寻,考古队发现了很多石碑碎片,上面刻有汉字和符号。这些符号引起了钟侃的关注,他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符号是一种文字。那这就说明,这一代曾经出现过文明且高度发达。可是史书中却找不到关于这个文明的记载。
其中一个考古学者,拿到一些贺兰山岩画的图片。岩画中的文字和他们找到的石碑文字是一样的。这就说明,贺兰山东麓曾经生活过一个游牧名族。于是他们有了几个对于遗址的猜想:
1/东晋时期的大夏国曾经在贺兰山一代建造了繁荣的统万城,那么这个遗址会不会是大夏国的城池呢?但是,大夏国政权只存在了25年,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是无法建造一个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群的。于是,第一个猜想被推翻了。
2/有人提出新的观点,这个遗址有没有可能是唐代的陵墓呢?然而,宁夏在唐朝时期是边疆小镇,时有战祸。唐朝的王侯将相怎么会把陵墓建在偏远的地区呢?又一种猜想被否定,真相似乎越来越远。
考古学者遇到了瓶颈,就像明代的朱栴为了找到遗址的秘密,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古籍却一无所获。正在朱栴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再次来到贺兰山东麓,遇到了一位牧羊人。事情就这样悄悄发生了转机。
而考古学者钟侃在研究石碑上的文字的时候,突然想起几年前发现的宁夏古塔佛经。原来遗址石碑上的文字就是西夏文。这正好和明代放羊人告诉朱栴的一样:这里曾经有一个繁荣富饶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君王骁勇善战,人们都称他为昊王。
而饱读诗书的朱栴立马意识到,这位昊王就是西夏开国皇帝元昊。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国家。党项人原来是生活在西藏地区,一路迁徙来到黄土高原,在这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最终成为与当时的宋,辽分庭抗礼的西夏国。
根据这些信息,朱栴在《宋史》中找到了关于这个遗址的明确记载。不过那时西夏被宋国列为外国,故而是被记录在外国传之中。而西夏历史上有9位皇帝,这个遗址正是西夏皇室的陵寝和墓葬。数年后,朱栴终于完成了《宁夏志》。
而600多年后的考古学者钟侃也翻看了这本《宁夏志》,在其中找到了这个古建筑群的描写。历朝历代以来西夏国是不被承认的王国,或者被看成是外国。故而,西夏陵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被破坏的非常严重。
因此很多疑团一时无法解开:这座陵墓群原来是什么样子?这上百座陵墓,哪9个是帝王的陵墓?这些陵墓当中是否隐藏着传世的珍宝?考古队员们感到责任重大,他们接下来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西夏陵的考古研究,而是要重现它们的雄伟景象,去打开一扇通向失落国度的历史之门。
我们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掌握人类发展的规律,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发展规划。考古和历史研究都对人类文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无法好好保存文化古迹,无疑是给这些研究进程带来了阻碍。因此,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这都是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明天。
而西夏陵的种种疑团将会在下一期的纪录片中一一向大家揭开,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