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以情感为纽带的,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有所养,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怀。
我有兄弟五人,并且经济状态都还不错,而且我们都还年轻力壮,母亲去世多年,只有父亲一位老人。但是,我们都深感赡养老人的不易,特别是和老人一起生活,要让老人活下去容易,但要让老人感到幸福快乐并不容易。
探究中国目前的养老体制,发现我国目前老年人的基本养老现状是:
一、居家养老,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以家庭为中心,靠子女亲属养老;
二、社会养老,城镇和农村均由社会福利机构负责养老(指各级民政部门开办的敬老院、福利院,属于国家出资);社区居委会、街道办开办的养老机构、托老所等(属于自收自支性质);
三、民间养老,一些民营企业投资开办的养老院等,有养老意愿的个人进行选择。一般这样的养老院收费较高。
有关专家学者对国家养老现状的建议:
一、建议国家财政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各地的养老设施的建设上。比如,多建公立养老院,扩充养老院服务人员,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等。
二、允许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入养老设施的建设上。但是应该给予他们减税或者扶持的政策。且在审批的各类环节予以保障其畅通、便捷和快速办理手续。
三、鼓励更多的各类商业保险公司(包括国内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开展养老险业务,鼓励公民个人除基本社保外,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办理商业养老保险,并将缴纳的保险费在交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四、建议全国居民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已基本养老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工作年限,发放不同比例的养老金。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根据国家发展程度的不同,各国施行的养老措施也不尽相同,但最终目的都是努力让老年人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国的实际国情,让养老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和城市无收入老人的养老,已经日益沉重地压迫着他们的家庭。
都是一样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分工的不同、工作性质的差异,再加上特有的 “双/轨/制”,目前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退休养老金悬殊巨大。农村老人在年满七十岁以上者,只有每月七十元的生活费。区区七十元,虽然还不够基本的生活,但较从前已有巨大的进步。
任何形式的养老,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
有比较高额退休金的老人,尚可过上还体面的晚年生活。没有或者只有很少退休金的贫困老人,吃饱穿暖还要靠自己去赚钱,或者依靠儿女提供必须生活保障,真真正正“靠家庭养老”。这部分老年人要想保证“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实非易事。
在社会资本介入的前提是以牟利为目的、政府提供的公共养老设施天差地别微乎其微、老年人自身的养老资金严重贫瘠的情况下,居家养老已经或者只能是大部分家庭唯一的选择。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有所养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居家养老是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的情况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的和谐,“老有所养”是关键。老有所养除了资金问题的妥善解决,还要有精神层面的有力关怀。
据有关文献资料阐述:在我国老年人口中,农村老年群体收入来源有限,身体健康问题突出且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养老问题。农村老年群体作为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早已纳入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之中,而综观现阶段有关老年群体救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重点偏向于城市老年人,关于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的学术研究相对较少;另外,当前针对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仍停留在政策性的物质救助层面,缺乏社会伦理和精神需求方面的伦理救助,对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不足,无法达到理想的救助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覆盖弱势群体为目标,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重视发展老龄事业”。
当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主要关注老年群体的物质需求方面,忽视了心理救助和精神救助对老年群体的重要性。而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的大量外流,农村老年弱势群体面临着远离子女关怀、心理孤单等精神困境,是物质关怀无法满足的。
因此,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应逐步提上日程,应逐步加强政府和社会的伦理救助与精神关怀,引导和号召全社会成员重视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促进其自身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总之,在完善物质救助的基础上关注伦理救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
精神赡养,就是要求全社会从根本上体现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作为老年人也要改变观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认识适合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最好方式。适合自己的精神养老方式可以改变老年人在生理上、心理上退化所带来的孤独和低沉情绪,还能启迪老年人的心智、使之达到身心愉悦。同时也是构建和促使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一把钥匙。
精神养老在解决农村老人精神需求与满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村养老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影响着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精神养老的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在此方面职能发挥不到位、农村传统孝道文化衰落等原因,严重制约着其发展,使它面临着重重困境。为此,需要家庭、政府、社会组织、老年人自身等多重力量参与到相关服务中来,共同提高我国农村老龄群体精神养老。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传数千年。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家富国才强,家安国才稳。如果忽视了养老这个基本的社会问题,人民的幸福感又从何而来?!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9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