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杨万里:心怀热忱,足以抵挡所有的委屈和无奈!

杨万里,南宋诗人,一代名臣,后人多称他为诚斋,兼善诗文,其文兼擅众体,步趋韩柳,其诗素雅清欢,又有童趣,创“诚斋体”为世人称道,尊为诗宗。

一说到杨万里,就能想到荷花,当然,写荷花的诗并不少,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商隐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还有张籍的“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可在我看来,都不如杨万里诗中的荷花来得细致生动。

每一个经历过“背诵全文”的人,或许都忘不了那两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尤其是其中两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样是荷花,一个是初夏才露眉的菏叶未得舒展,一个是盛夏半亩方塘的潋滟美景。

清新与华丽,万物生长在诗中尽显,让人瞬间爱上夏天。

可是鲜有人知道,这两句极具“赤子之心”的诗句竟是杨万里年过半百写下的,此时的杨万里已在官场浮沉数年,却并没有影响他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万里无暇顾及周遭种种,纵使家国蒙难命运偏消,纵使几度起落流离,却依然对生活心怀热忱,留心于生活里的小情趣,万象俱来,返璞归真,着实难能可贵。

值得一说的是,杨万里一生写下很多诗,却在三十多岁焚诗毁稿,而后一反往日诗风,渐成“诚斋体”,即便这样,存世之作也达四千余首。就连存诗近万首的陆游都自愧不如,他在《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中写道:

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

少年穷困,勤而上学

公元1127年,杨万里出生在吉州吉水的一个穷苦家庭,母亲早亡,但是他有一位平凡但伟大的父亲。

其父名为杨芾,酷爱读书,虽然家中经济并不宽裕,但就算忍饥挨饿节衣缩食,也要省下钱来购书和藏书。

虽然家境平平,却成了当地有名的藏书之家。

得利于这样的家庭环境,虽然生活穷困,但幼年的杨万里却在精神上饱受滋养,自小便熟读各类诗书,其父亲也十分重视杨万里的教育,不惜花费重金请来当地的名师高守道、王庭珪悉心教导。

杨万里曾写诗回忆幼年读书时的情景: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夜雨》(节选)

杨万里也没让父亲失望,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才情,年纪轻轻赋诗写文皆有所成,可惜的是,早期的诗并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进士及第,初入官场

1150年,杨万里赴临安应试,未中。

又过了三年,二十六岁的杨万里再次赴临安参加考试。

这一年,杨万里和各地学子大咖云集临安府,那年,是一个科举大年,生源质量极高,名人辈出,陆游、范成大、虞允文、张孝祥皆在其列。

殿试中,皇帝亲临,各位才子各展拳脚、竞相绽放,一番激烈地较量后,张孝祥夺得状元,杨万里名列前茅,进士及第。

年少入仕,意气风发,做了两年参军之后。杨万里被派到基层去当县令。

1163年,因张浚推荐,杨万里调至临安府,未及赴任,就因父病归家看养,第二年父亲杨芾病故,杨万里在家服丧。

三年丁忧期满之后,杨万里回长安,此时的杨万里依然一腔济世报国之志,他写长篇政论《千虑策》,先后谒见名臣陈俊卿和虞允文。

《千虑策》让众人对杨万里刮目相看,他在文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展示了杨万里的政治主张,或许因为太过激进,杨万里依旧未得重用。

1170年,再次做回了县令。官虽小,却有实权。

那一年南宋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天下,都穷的厉害。

老百姓穷,交不上税,交不上税,国库就会空,然后国家就更穷!

流年不利,杨万里刚一上任,就赶上天下大旱,更是民不聊生,很多百姓因为交不上税被关进县城大牢。

杨万里虽然年轻,但也一眼能看出其中的关键问题所在,他深知是中间官吏们层层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释放因为交不起税被关起来的百姓,每户发给一张通知书,放宽税额和期限,并严令不得抓捕和拷打交不起税款的农民。

当官就要为民做主,杨万里此举深得民心,百姓纷纷感恩戴德,很快便筹钱交税,不扰民而税赋足,一时之间传为佳话,各地纷纷效仿。

可能是气运到了,所谓知行合一,理论上有《千虑策》,在实践中又政绩突出深受爱戴,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不失为一个好官。

右丞相虞允文听说了杨万里的事迹后,非常赏识他,召他为国子博士,自此,杨万里在京任职。

一身正气,官场浮沉

距离中第,杨万里已经在官场十余年了。

按说能有此际遇,理当安分守己,好好过过富贵悠闲的小日子。

可杨万里,本性依然是一个书生,也许性格使然,当他看到大臣同流合污,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时,终究还是没忍住。

无法按捺住心中腾发的正气,每遇不平不公之事,必奏之。

一身浩然气,为人直敢言,这是当时朋友对他的一致评价。

官场上这样的人总是容易不遭人待见的,不知不觉,就会得罪很多人。

一会是颇受器重的天子近臣,一会又是遭排挤的外官,漳州、知州、广东,杨万里的足迹也踏过很多地方。

道法自然,诗入佳境

仕途不如意,在不断的浮沉之中,杨万里的诗也已经焕然一新。

当时流行的是“江西诗派”,一眼望去全都是效法唐诗气韵的“超级模仿秀”。

黄庭坚是这么写的,陆游是这么写的,范成大也是这么写的,大家全都一样。

杨万里却不甘心与此,人到中年,反而破釜沉舟,焚诗毁稿,将前半生诗作付之一炬,他先后学习王安石的七绝、晚唐的绝句,一次次地跋山涉水、寻幽探险,不断地思索、激发创作灵感。

当我们读到那首《小池》,终于看到了那个焕然一新的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除了自然风光,杨万里的笔下也多有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 》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蓬头稚子步履不稳急急的追赶黄蝶,却因菜花与黄蝶一色,遍寻不着,小儿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藏在小小身影里的天真和稚气尽数显露。

《舟过安仁 》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晴空无云,两小儿却撑开了伞想让吹动船走,奇思妙想,饶有趣味。

从“师古人”到“师自然”,杨万里摆脱了所有的桎梏,开宗立派,“诚斋体”名留青史。

上书致仕,辞官归乡

再说到杨万里的仕途上,杨万里直言敢谏,终于惹恼了皇帝。

1188年,孝宗采纳翰林学士洪迈之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万里力争主战名相张浚当配飨,指斥洪迈不俟集议、专辄独断,无异“指鹿为马”,因此惹恼孝宗。孝宗说:“万里以朕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阁,出知绢州。

1189年,宋光宗即位,光宗是杨万里的学生,登基后重新将他召入京城。

复召还朝的杨万里依旧一身正气,指摘时弊,无所顾忌。他曾一个月内连上三道奏折,要求光宗爱护人才、疏远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俭,三日断,四日亲君子,五日奖直言。”

1189年冬天,杨万里任接伴金国贺正旦使,也就是让他去接金国来宋的使者。

迎送金使,杨万里往来于江、淮之间,望着淮河以北割让给金国的故土,看着被战争涂炭的凄惨民众,深刻感受到山河破碎的耻辱和民不聊生的悲痛。

他初到淮河便写下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后自镇江过长江时又写下《过扬子江二首》,慨叹半壁沦陷的惨淡,抒发半壁偏安的怨愤,爱国主义情感真情流露: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过扬子江》(其二)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崤函百二关。万里银河泻琼海,一双玉塔表金山。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时间。

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杨万里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最后一次被贬是在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未就职,八月谢病致仕,回归吉水。自此幽居在家,与世隔绝。

此后,朝廷三番复召杨万里回朝,他都一一谢绝。

想必此时的杨万里,已无心为政,更向往陶潜一般逍遥自在不被世俗所扰的心性。

病势家中,追谥文节

晚年后的杨万里也一直关注朝廷情势,独断专权的丞相,依然力主北伐,甚至还要启用一个68岁的诗人来全权指挥军事。这个诗人大家也很熟悉,他就是辛弃疾。

正当辛弃疾准备奔赴北伐前线时,一场疾病突如其来。大病之下他壮志未酬身先死,令人唏嘘感慨。

消息传到杨万里耳朵里,他一听说还要朝廷还要另外安排将领北伐,杨万里再也无法淡定,他给朝廷上了一封折子,在这封奏折中,他强烈谴责了当权丞相无视民意,一意孤行的行径。

写完奏折,又写了一纸遗书。

不久,溘然长逝,告别了他魂牵梦萦的赵宋江山和百姓,那一年,他八十岁。

六年后,朝廷宣敕,赐杨万里谥号“文节”。文章足以盖一世,清节足矣励万世,此为文节。

如今我等纵观杨万里一生,无不心生敬仰。

他为官,勤勤恳恳,仁政治民,给百姓以期限,不许官吏扰民,倒深得百姓爱戴。

他身居朝野,直言不讳,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却活的随性所欲。

他为政,多加指点,忧国忧民,有诗句显露,亦有《千虑策》君道国势之计谋。

文人墨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生于南宋,大厦将倾,一人之力,微若蝼蚁。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杨万里只是一个有着小情趣的诗人,因为他的诗中,从来都没有愤恨之语,哪怕是在最失意时写的《闷歌行》,字里行间,也尽是豪言讴歌: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近看两日远三月,气力穷时会自休。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杨万里最后上书的奏折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唯有孤愤!

这般刚强坚毅,这般气节,这才是真正的杨万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8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78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868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9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9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2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9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9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9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4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4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3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5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