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使用有修色功能的防晒隔离,额头上顶着个定型卷睡觉,早上定5:30的闹钟起床只为独自待在卫生间。
看她每天依旧挂着夸张的港风刘海,乱糟糟的马尾出门,我逐渐焦虑了。旁敲侧击地讲内在修养大于外在之类鸡汤,没有多大用处之后,在某个早上,我脸色阴沉地说:一大早全家5:30陪你起床做饭,卫生间镜子前搞半小时,只来得及吃一小口饭,你自己觉得合适吗?
感受到指责,女儿第一时间选择反击,唇枪舌战的早上,我摔门而出,心里很后悔,怎么又沉不住气,选择在早上开启阴郁的一天?!
热销的《与青春期和解》- 如何解决青春期关键问题这本书里,作者莱曼博士列举了困惑家长的72个青春期孩子的热门话题,比如愤怒、同性朋友、家务、手机等等常见话题,其中有一个篇章就叫做:发型和仪容。从目录赶忙直奔主题,翻看后顿时轻松不少。
博士给出的四字解法:不拘小节。
时尚风格经常变,但内在的东西(对事物的看法,为人处事的方式)是不变的。不要因为孩子在穿搭、发型或卫生习惯上的问题与你相悖,而与他心生隔阂。从长远来看,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 你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 让小事过去吧。
莱曼博士列举青春期少年的种种“正常的样子“:青少年的世界里,每个青春痘都堪比维苏威火山,每个令人尴尬的评论在他们心理产生的效果都是加倍的,来自同龄人的每一次侧目或白眼都像在说:“你是一个失败者”。他们情绪低落时会低到谷底,高涨时会像激素一样飙到顶点,青少年的内心就像过山车。
如果我们仍然做直升机24小时盘旋监控,或者自觉被迫出局,准备彻底放手让他们“随而便之”,那就大错特错。在青春期的这段时光,虽然孩子们看起来特立独行又自以为是,但他们内心无法说出的潜台词是:“我的身体和内心在经历一场海啸,我真的需要与你的战斗。但,我更需要你,我需要你能够经受得住,稳固安全地站在我身边。” 我们仍然在赛场上,并且手持一张“父母牌”,如何打好这张牌,是我们要学习的事。
三种类型的父母
你要先确定自己是哪种类型的父母,以及过去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纵容型父母
关键词:百依百顺,没有准则和界限。
纵容型父母希望孩子们快乐。但是,哪个少年会一整天都感到快乐呢?青少年每天面临各种来自学校,朋友,生理,心理方方面面的冲击和压力,一个不快乐的青少年是正常的青少年。“不要为孩子人生的每一次颠簸做缓冲,不要为他的人生道路清扫积雪。” 纵容型父母可能努力想成为孩子的朋友,但孩子可能会有很多朋友,但他们只有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对不合理的请求坚决说不。当一个家庭中的规则是可以随时变化的,反而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
独断专制型父母
关键词:掌控,强势,按我说的做!
独断专制型父母觉得孩子应该听话,他们的意志在成年之前并不重要。他们往往无法管理愤怒问题,因为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孩子想要捍卫的界限被侵犯,孩子的意志不会感到被尊重,这个青少年必然会反抗的,而这些反抗在专制型父母眼中无法容忍和理解,家很难是平静而包容的港湾。
相比管教,鼓励,陪伴,尊重,是激素加速分泌的年轻人的刚需。
权威型父母
关键字:引导而平等,鼓励但有原则
权威型父母具有控制力,对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经过倾听和思考,就不去发表意见。他们尽量减少消极预期,专注于积极预期,鼓励和信任。同时他们建立适度的准则和界限,使家里的每个人在身心方面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允许犯错,但不会帮助孩子承担后果。
与青春期和解,父母要学习的第一件事:做权威性父母,给与父母无条件的爱,也保持父母该有的权威。
保持自我控制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一定经常感受挫败。孩子莫名奇妙情绪激动,一言不合关门谢客,大多数时候冲动不计后果,该挑战时又表现得像个懦夫…… 我们时常一堆问号,搞不清楚他们的脑袋瓜里在想什么?
“我不敢相信我的孩子会这样做,我应该怎么办?” “要怎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该怎么狠狠教训他才能防止他再次犯错?”
无论面对什么情况,如果能够保持自我控制,冷静的面对,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自己保持自我控制,并揭示失去控制的后果。
举个例子:在讨论某事情的时候,不知那句话突然触到孩子的爆点,孩子突然发飙,对你说了非常不敬的话。我们忍不住用更大的声浪和更有压迫性的语言压制他,与他无休无止的争论下去,直到我们自己喉咙嘶哑吗? 这一定会中了孩子的下怀,他会用不符合常理的逻辑精准地引导你的愤怒,然后在心里或表面冷冷的嘲笑,呵呵,作为父母,不过如此。
这时候父母的管教手法可以是:不可预料牌
对待他的挑衅和无礼,不必让自己血压飙升,只需保持冷静,顺其自然的做你要做的事,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合适的机会。当晚上他想借用你的平板时,就可以好好教育他了。当他问其原因时,就事论事告诉他,因为我不接受你早上对我的不尊重的做法,你需要为此承担后果。对此,如果愿意,我们可以心平气和的聊一聊。当我们有自控力,孩子就可能从我们身上学到如何自控。
提高感知价值
感知价值最早用于顾客,顾客在感知到产品或服务的利益之后,减去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从而得到的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主观评价,就是感知价值。
也就是说,感知价值是感知利益和感知付出之间的权衡,是主观的感受。消费者只会因为“感知价值”而买单,而非厂家认为的价值。
家长与青春期子女的这场旅程,也可以看作一种合作。
我们家长认为给他们最好的供养,用最好的服务照顾他们的生活,保证温饱和吃穿用住,已经提供了超高价值,这位消费者却不买单,真是不知好歹。
而年轻消费者们可能对这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不屑一顾,反而更在意“感知价值”。
如果我的感知利益是“优渥的照顾”,但我的感知付出是“被控制”,”被指责“,“被高要求高期待”,那抱歉,买不起。
如果我的感知利益是“被鼓励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那么我很乐意付出 ”遵守你设定的规则和界限,为错误承担后果“ 的代价。
在这场合作中,我们这些年轻消费者非常理智和拎得清呢。
那么如何提升感知价值,书中给了三粒维生素:
维生素E: 鼓励 (Encouragement);
维生素N: 拒绝 (No);
维生素C: 合作 (Cooperation)。
言之有物的不吝鼓励,温柔而坚定的合理拒绝,时刻保持的合作思维,让亲子感知价值提升,关系越来越好,家庭保持平衡。
回到最初的困惑,对待我们眼中“爱美”且“审美独特”的孩子,把目光从刘海儿中掠过,而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在,好奇她为何突然在意仪表,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需求是什么?与她一起探讨同学中流行的造型,买来合适的发饰鼓励她做新的尝试,聊聊她心里的小秘密……
当我们可以坦诚愉快地交流,那么我担心的早饭时间少,马尾不平整等等,都不会再是个困扰的问题啦!
青春期不长,却丰富多彩挑战十足,真是要,且行且珍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