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挺好》挺火的,你看了吗?我看了,初看片名以为会是一部很温馨有爱的家庭剧,然而剧情却残酷到背后发凉,有人说,“生活里真有这样的家庭和父母吗?一家人啊,哥哥会这样对妹妹?”而我想说,真的有,现实尤甚,生活远比电视残酷的多,苏明玉还算幸运的,她聪颖有能力,就算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也能跳脱出来,给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生活里若有100个这样的原生家庭,却只会出现1个苏明玉,电视固然戏剧化但始终源于生活。在有儿有女的家庭里,我们或多或少会在苏明玉身上看得到些许自己的影子。
我是90后,但不是独生子女,更是超生的。我生长在一个传统封建的家庭,父母没工作,一家人靠父亲做点生意生活。家里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大姐长二哥2岁,二哥、三姐、我各差5岁,当时父母冒着风险生我,就是想再要个男孩,无奈,我是个女孩,未能遂他们的愿。大家都知道的9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之紧,我刚出生连母亲的奶都没喝上,便送至二姑家,带到2岁又转至大姑家直到高中、大学......我甚至没有父亲的姓,回忆起童年,真的是我一辈子的结,缺失的父母爱和完整的家庭,是永远也弥补不了的窟窿。
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在父母身边长大,我随着大姑。后来长大我还真是庆幸我跳脱出我的原生家庭,虽然骨头断也连着筋。家里的哥哥,独子,受宠可想而知。从我二哥出生之后,父亲的生意做得还算不错,说不上条件优越,但还算的上小康,哥哥在家就是想要什么有什么,他们的重男轻女心思一点也不隐藏,就想电视里明玉一家在饭桌上,明玉妈妈把好吃的都给苏明成,对明玉明成态度360度翻转一样,但是我们家没有苏明玉,在这样的环境下,两个姐姐只能用争吵、忍让、哭泣来发泄情绪,她们都结婚成家,但这些过往,往往也会是她们生活里濒临崩溃的一株稻草。
再说到我,我对他们应该一辈子都是怨的。小的时候,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生了我不带我?虽说是那个年代的特殊性,但是为什么我又能在大姑二姑家?小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她是捡来的”,其实我还真是希望我是捡来的,不知道父母是谁不知道他们所谓的苦衷,我没有童年的阴影,让我重生一次。有时候在想,当年,我若是个男孩,命运应该就是另一番模样了。后来,慢慢长大,感受最多的就是:“我是多余的”,因为身边都是一家几口...
谁说天下父母都爱孩子,不是的,他们爱孩子,但不是爱每一个孩子。我还以为他们会觉得没有陪伴我心里有所愧疚,然而后来的现实让我一次次更加绝望,他们唯一做到的就是给了我生命和供我读书,在我高中以前,印象里我在大姑家生活,他们给我大姑钱只有学费和零星的生活费,我从来没有过零花钱,我姐姐就几百元的生活费,而我哥哥,2000年左右上高中就是一月3000,大一就单独租套间还配备电脑用摩托罗拉手机;高中那些年,我哥大学刚毕业,他们为了找关系给我哥安排工作、买房子、结婚,差不多花光了他们的积蓄,而他们没有考虑到还有两个女儿在读书,后来父亲生意上亏空,家里已经没有钱支撑下去,后来我还是在大姑的帮持下我读完了高中,姐姐勤工俭学读完了大学,一直记得姐姐毕业那年回家站在天台说“我已经两年多没有买过新衣服了”那时的神情......我后来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靠助学贷款和奖学金,毕业后努力工作还助学贷款。我记得毅然辞职准备公考的那段日子,父母回老家,我租住的房子还有三个月到期,顶着压力咬牙备考,那段时间,我就是拖着行李箱东奔西走,往返于大姑家和老公(当时还没结婚)工作住的地方,那种无力的漂泊感我想我会一辈子记得,然而那段日子,他们只打过一次电话,不是关心而是责备,问我为什么要辞职?说我不务正业,他们懒得管,让我自己看着办!...那几个月,是大姑和老公精神上不断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坚持到了最后,还好吗,我也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工作成家后,他们没有一个电话,更没有来我工作的地方看过我,我生在一个多姊妹的家庭,却感受不到任何的热闹和谐,相反,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孤儿,孤零零的来到这个世界,从未体会到所谓父爱母爱,这种童年的缺失,是要一辈子去治愈的,换个角度看,我也感谢这经历,把我磨砺得自强自立。同时,我也庆幸自己遇到大姑这样的亲人,视我如己出。所以,像苏明玉说的,亲人间是真的也分缘深缘浅的。
像我们这样一个有儿有女的家庭里,父母把一生的心血放在儿子身上,其实无所谓偏不偏心,这就是原生态现象父母忙碌一辈子都为了儿子,就指望着养儿防老,在那样的时代和环境他们没有错,更谈不上愧疚。如若真的会愧疚,那他们在送走我的那一刻就会不舍,会不忍,所以我也看淡了,不是原谅,而是随着岁月流长,慢慢放下,也是放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