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读著名心理学家武志宏的《我们为什么爱评价》一文,明白了自己在平日里,有时爱向熟人言不由己地诉说一些苦衷;有时在亲人面前,爱喋喋不休地发牢骚,并报怨自己如何地操劳费神,却为啥没人能理会呢?等等这些都是在无意识地在评价着与自己有链接的人,而丝毫没能考虑对方的感受!我的碟喋喋不休的唠叨也就是我对别人的评价,它是一种投射,它是自己情绪暄泄的一种表达方式。
儿子在上高中前,学业上还称得上好学生;在家里也挺乖顺的,初中毕业后顺利的考上了我们区域最好的重点高中,然而在这就要决定他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期,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却有了抵触情绪;对我们希望他考取好大学显得有点信心不足呢!由于校区离家有四公里的路,在学校就给他要了个宿舍,免得中午跑回家吃饭耽误休息时间,更为了他能一心一意备战高考。不曾想,他偏与我们做对,竟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上网打起了游戏。
为了收复他的玩心,我们不惜花费钱财,让他和另外两同学天天拼租车回家上下学,使他的玩心才慢慢有所收敛。记得,儿子一上高一时的第一次家长会上,他的班主任王老师曾当着众家长的面吩咐,家长务必配合老师,让自己的孩子在三年当中的每一天的学习都紧迫起来,一定每天告戒自己的孩子,必须把今天的学习状态调成明天就要高考的备战状态。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肯定是贪玩游戏造成的。开完家长会,回家一见到孩子,就数啰了起来:高考要的是分数,总想着玩游戏,能用心学习么!玩游戏玩得好就能上好大学吗?现在不努力学习,能考上大学么?考不上大学能找到好工作么?……孩子低着头,闷闷的从嗓子眼冒出一句:“我也就是偶尔玩一次。”我立刻声色俱厉地吼道:“一次也不行,有一次就会想着二次,上瘾了还得了!怎么能考上大学!考不上能找到好工作……” ,儿子在我的嚷嚷声中拿起了书本,我也就停止了数啰和指责。后来的实践证明,我釆用的这种限制儿子玩游戏,让儿子一心一意用功学习的方法,并没使儿子的学习成绩有所长进,更令我恼火和费解的是,一次给他洗校服时,竟从裤兜里发现了一张网卡来!我这颗为孩子考不上好大学,而着急的心,更加的焦躁了起来。凡是有朋友提起儿子学习成绩怎样的话题,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向人家数啰起儿子玩游戏不好好学习的不是来,逢人便喋喋不休的数啰。看完了这篇文章,愚钝的我,今天才幡然醒悟:原来在朋友面前数啰孩子贪玩游戏,其实就是在无意地评价自己孩子,而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不管对方愿不愿意听我叙叨,自己一股脑的把烦恼和焦虑投射到与自己无亲情关系的外人身上,肯定会让外人心烦的,只是焦躁的我无心察人阅色罢了;对儿子喋喋不休的埋怨,儿子仅能用沉默来表达心烦罢了!只能用沉默战胜我一次一次的焦躁,只能用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制止住我对他不好好学习贪玩游戏的满腹牢骚。心理学家给了爱评价者即爱喋喋不休的人,一种确切的解释:大多数爱喋喋不休的人,在评价别人时,心中的那个“小我”,是活在了自以为是的投影当中。被投射者不自觉中会中了投射着“小我”的圈套,而认同了投射的内容;如果给予了回应,而这回应也是虚伪的,只是应付而已,说到底只能让被投射者心烦。自己总对孩子喋喋不休的唠叨,其实就是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而已,更深层的说,就是自己并没有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与其说是为孩子好,不如说是自己在发泄私愤!
再三阅读《我们为什么爱评价》,收获最大的就是:充分认识到了自己有一个总爱无意识地给自己乱添烦恼的毛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慢慢消除自身缺点,要多学习,多给自己储备好能量;常刻服自己莫须有的焦躁心理弊病。如今孩子已长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对于孩子成家找对象的事,我必须改掉那个“喋喋不休唠叨”的缺点了。
自己有“爱评价别人”的缺点,可能大多数都有。告诫自己,不要把心思用在评价别人身上,多思考自己,多改变自己,多看看自己每天进步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