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这隐秘的私语,已然在她笔下流淌,诉说着花开的灿烂和梦落的凄凉。可更多更多的心腹话,却在这个夜晚随风逝了吧。 ——题记
显赫世家
咸丰年间,晚清名臣李鸿章回乡间办团练时曾得到当地一个名叫张印塘的官僚的帮助,二人联手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告捷。这位张印塘便是张爱玲的曾祖父。李鸿章因此与之成为世交。当时张印塘之子张佩纶还年幼,但因为父辈的关系,得到了当时权倾一时的李鸿章的照拂。张佩纶在李鸿章的影响下,从小苦读诗书,23岁时便中了状元。尽管后来官途略有不顺,但承蒙李大总管的照顾,最终名利双收,迎娶了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当时《孽海花》一书详细记载了这一豪门婚姻。
之后,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出生在位处南京的张侯府内,凭借着显赫的家世度过了安稳无忧的少年时光,成年后迎娶了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的孙女黄逸梵。后来二人生下了张爱玲和她的弟弟。
张爱玲出身于官僚世家,可家庭生活并不幸福,这也为她以后写悲剧故事埋下了种子。张爱玲在她的散文集《流言》中记述:“母亲有时候还会说自己家的事,但是她憎恨我们家,她说当初说媒的人为了门第葬送了她的一生。”
张爱玲的父母一直分居两地。她与母亲和姑姑的关系很好,在父亲那边因为有一个泼辣跋扈的晚娘,一直闹得很僵。有几次恶毒的晚娘竟然怂恿张爱玲的父亲将她幽禁起来,最后还是她使出计谋和侍女串通,把求救信交到警官手上,才得以脱险。自从那次风波之后,张爱玲跑去和母亲一起住,再也没回过那个大烟缭绕的张侯府了。据张爱玲在回忆录中记载,母亲是一个聪慧温厚的女人,懂诗书礼仪又善于钢琴绘画,经常教爱玲写字作画,这也为张爱玲之后在漫画,文学方面的造诣打下了基础。张爱玲的姑姑也是知礼节,虽书读得不多,但常常妙语连珠。张爱玲的《流言》中有一篇《姑姑语录》,专门记载姑姑在日常中的诗语。
“有一天夜里非常冷,我解了衣服便急忙钻进被窝。姑姑在一旁看着好笑,便轻轻吟诵一句:‘冬之夜,视睡如归。’”“洗头发,那一次不知怎么的头发很脏很脏了,水墨黑。她说:‘好像头发掉色似的。’” ——摘自《流言》
张爱玲回忆道:“自己与母亲姑姑一同住是平生最安宁的时光,可少年时的深深围墙却是我一辈子的梦魇。”少年时期,出身士族的张爱玲自然要学习文学。可小小年纪便要承担如此重的课业实在让她焦头烂额。她自己说:“每日背诵文章,记不住就动了歪脑筋。读到‘太王事獯于’,谐音成‘太王嗜熏鱼’方才记得。”可是反过来看,若无这般扎实的底子,恐怕沉香屑可真是要沉到世外了吧。
初出茅庐
也许是老天赏赐的饭碗,张爱玲从小便热衷写作与绘画。上小学时,便自纂了一篇小说,讲的是男女爱情的悲剧,影射的是父母的婚姻。由此可见其天赋异禀。第一次正式过稿是投在《大英公报》上的一幅漫画,得了五元钱的稿费。爱美的小爱玲立即去买了一支丹妮唇膏。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埋怨她没能将那纸币留下来做个纪念。一心钻研文,未想画先行。张爱玲的文章首次刊登是在中学时期,她的自传《我的天才梦》用寥寥一千字展示了她天才的情怀与野心,荣获榜首。令评委大为惊异的是,在文中,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对绘画音乐艺术竟有如此独到的见解。
“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其敏感。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像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摘自《我的天才梦》
早期的张爱玲虽文风老成,可实现“天才梦”最快捷最直接的方式是做插画。张爱玲的插画以线条舒朗见长,多是黑白插画,画风朴素阴郁,和她喜爱奢华的性格不搭。早期的插画以人物为主,小说人物的配图,或是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人,张爱玲都会将他们用画笔记录下来。她善于用黑白分明的色块来表现人物神态和光影位置,初看画作显得单调无趣,甚至技法拙劣。可细细品味却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甚至她的一幅图便将这个人的故事经历展现出来。除了画人物,张爱玲还擅长设计服装。她曾用英文给《二十世纪》投稿设计图,凭借着对时尚敏锐的嗅觉,创作出一批超前于民国品味的设计,编辑看后大加赞赏,希望能再次邀约。
这个时期,张爱玲小小年纪便会写会画,以文才成名指日可待。
遍地花开
1940年,张爱玲以全区第一的成绩通过了伦敦大学远东区的入学考试。然而当时英国突发战乱,新生无法前往。于是母亲带着张爱玲到了香港大学就读文科。在这里,她认识了终生挚友炎樱,她的天才梦也正式起航。
张爱玲这样描述炎樱:“炎樱她个子生得小而丰满,时时有会发胖的危险。”炎樱有印度血统,生性活泼乐观,中文不精,也是常常妙语惊人。张爱玲将她的话收集起来,组成了《炎樱语录》。之后炎樱和姐姐开了一家服装店,找爱玲来帮忙。张爱玲负责设计新款式和写衣评,炎樱负责上色和宣传。就这样,服装店红红火火地开张了,《炎樱衣谱》也应运而生。
“Two armfuls is better than no armful(软玉温香抱满怀)”
“炎樱描写一个女人头发的黑:‘那种黑,是盲人的黑。’” ——摘自《炎樱语录》
“墨绿旗袍,双大襟,周身略无镶滚。桃花缎的直脚钮,较普通的放大,长三寸左右。领口钉一只,双襟两端各钉一只。虚虚组成三角形的图案,使人下颔显得尖,因为心脏型的小脸是穆时英提倡的,还是一般人的理想。” ——摘自《炎樱衣谱》
在香港的这段时间,绘画设计方面张爱玲只是小有成就。真正令人心生敬佩的,是她在港以及回到上海时期的文学创作。张爱玲文风新奇大胆,善用视觉想象对人物场景加以摹写,将自己对美学方面的认知,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小说中的意象美而不妖,比喻修辞恰如其分并让人耳目一新。她善写爱情悲剧,塑造的人物性格荒诞却十分真实。她多产而作品又精良,天女散花般将自己的小说配以插图投到上海各家杂志社,博得一众好评。就这样,张爱玲的天才梦遍地开花,终得正果。
在投稿阶段,她认识了《天地》的主办编辑苏青,并意趣相投与之成为好友。最为著名的《沉香屑》发表后引起了才子胡兰成的注意,成了二人姻缘的红线。
隐身海外
就这样,张爱玲声名鹊起,一夜之间上海文坛似乎都被她霸占了,同时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份爱情。有人说:“张爱玲真是写尽了上海的悲欢离合。”这话一点不假。《万象》《天地》找她约稿,自己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张爱玲简直写疯了!然而正当她人生得意之时,却得知自己心心念念的爱人胡兰成,竟是个大汉奸!可她如今已深陷泥沼,对他恨也恨不起来。一个正处于事业爱情双得意的女人,就这样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爱与道义之间进退两难。
终于,1949年,胡兰成从香港出逃,到日本东京避难。张爱玲也自知这段情再无可能,主动断了联系,一心专攻文学。可祸不单行,这时张爱玲被批为文化汉奸,自解放以来文风也不跟大趋势。于是自称不适应国内环境,隐居海外。
在美国,张爱玲深居简出,素与外人不相往来,在此期间用英文创作了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虽两部小说得到美国人民的广泛认可,可时代感,艺术性大不如从前。
值得一提的是,隐居美国这段时间,张爱玲与胡适合作研习红学,历经十年,终于将研究成果出版,定名为《红楼梦魇》,以对诗“绿蜡春犹卷,红楼梦未完”开启此书篇章。《红楼梦魇》考究细致,主要通过几种不同的抄本来探寻续写者是否为高鹗,及对各个抄本的纰漏之处加以指正。总之《梦魇》一书为红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爱玲晚年孤身隐居美国,投入大量精力翻译《海上花列传》和考究红楼梦。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公寓里逝世,一代杰出的才女就这样香消玉殒,“从尘土中开出的花”复归尘土。
你说生活不过就是一个冷冷的姿势,到死也不会有人看一眼。你说生命不过是一条华美的袍,可上面爬满了虱子。梦想的花从海上开,到海外败。外面的风大,一吹,人这一生就只剩个写不完,画不完的繁华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