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里,我给大家揭秘了理财世界里的一个神秘家族:理财规划。对这个家族里的八个子女做了个简单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家族里的大姐——现金规划,学学怎么和这位知心大姐交朋友吧。
在日常的生活中,几乎是处处离不开钱。吃个饭要花钱,坐个车要花钱,买个日用品也要花钱。这些生活中经常性的支出就构成了我们的日常支出。在日常支出之外,还有一些我们意料不到的支出,比如事故、生病等意外事件导致的支出。
为了应对上面这两类支出,我们手头上要保留一定数量的现金。那,这个一定数量是多少呢?有讲究吗?有的,现金规划解决的就是这个数量问题。
1.现金规划是个啥?
在理财规划家族的族谱里,对现金规划的介绍是这样的,现金规划是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短期需求而进行的管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融资的活动。
看着这个介绍是不是有点懵?别急,听我来给您一一分解。
所谓的短期需求其实指的就是上面那两类支出,日常的生活开支和是意外支出。现金,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手中的毛爷爷。那现金等价物是啥呢?就是在性质上等同于现金的资产,主要包括我们银行卡上的存款和余额宝这一类的货币基金。为什么它们可以作为现金等价物呢?因为它们的流动性非常强,还不会发生亏损。像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基本都做到了随时存取和消费,相当方便。
短期融资,说白了就是借钱,主要工具是信用卡。此外,通过蚂蚁花呗、蚂蚁借呗这样的网络渠道来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需求也很方便,京东类似的工具有京东白条和京东金条,花呗和白条可以用来消费,借呗和金条可以用来支取现金,当然,会产生一定手续费。在一时手头紧张时,这些工具都可以用来应急。
2.说了这么多,到底保留多少现金才合适呢?
别急,我们先来了解现金规划的目的是什么。现金规划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保持高流动性以应对日常支出和意外支出,一个是实现一定的收益性。手头上的现金保留太少的话,可能会一时资金周转不过来,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而保留太多的话,机会成本就会比较高。
机会成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济学概念,值得在这里多说几句。机会成本是做某一件事时所放弃的其他事情中能给你带来的最大效益。例如,你手头上有10000块钱,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以现金形式留在钱包里,要么用来投资一个年收益8%的理财产品,那你选择留在钱包里的机会成本就是10000*8%=800块,这成本可不能算小。也就是说,手头上保留的现金并不是越多越好
其实,衡量我们手头上应该保留多少现金有一个现成的比值,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是流动资产(个人而言就是手头上的现金)与月支出的比值,反映的是流动资产在保持月支出稳定性上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流动性比率应保持在3-6倍,也就是说我们手头上应该常备的现金是我们月平均支出的3到6倍。如果你月平均指出是2000元,那你常备的现金就是6000到12000元,不宜太多,也不宜过少。具体来说,如果你的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可以选择流动性比率为3;反之,如果工作缺乏稳定性、收入无保障,则应该选择流动性比率为6。
3.具体多少比较好?
拿我自己的小家庭来说,属于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的家庭,选择流动性比率为3倍左右,考虑到月支出在3000元左右,预留家庭支出储备金设定为10000元,同时保留5000元的家庭意外储备金,因此手头上常备生活应急备用金15000元。
考虑到在应付日常所需之外,我们的现金规划还要追求一定的收益性,因此这15000元我是这样分配的:3000元以现金形式持有,2000元保留在银行卡,其余10000元以货币基金持有,获取一定收益。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笔钱应付日常是够了,要是有个大的意外支出那不是捉襟见肘了?是的,在这边备用金之外,我们要准备一些短期资金周转的工具。拿我个人来说,我开通了两张信用卡,额度加起来是22000元,蚂蚁借呗和京东金条的额度加起来是14000元,如果真有大的意外支出,手头上能可调动的资金总额有15000+22000+14000=51000元,作为工作稳定的工薪家庭,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总结一下,我们手头上应该保留的现金数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能应对日常支出和意外支出,一个是机会成本要小,参考依据是流动性比率,数目应该是月平均支出的3到6倍。
看到这里,对于手头上应该保留的现金数量和形式,你心里是不是有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