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已经24周了,孕期已过半,宝宝棒棒的,和妈妈坚持到最后一个工作日,终于可以收工在家休息一周了,明年咱们再出发。近两周的关键词就是胎动,小家伙越来越活跃,也越来越有劲儿了。动作大的时候感觉肚子里面叽里咕噜的,从一边迅速窜到另一边,尤其半夜的时候被小宝宝一折腾真的睡不着呢。不过宝宝开心健康就好!
最近读《巨婴国》,听张德芬修心课都蛮有感触的。趁着有心思赶紧归纳下有这么几点:
一、顺应自然接纳生活的不如意,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的问题就出在老是好装不做自己,感性大过于理性,不够成熟。比如有不顺的事情我就习惯于怪罪于自己,自我攻击,让自己羞愧恼怒甚至迁怒于亲近的人,好翻旧帐揭旧伤疤,而成熟的心理能看到自己的责任,也能看到别人的责任,而更关键的是,无论事情如何不顺,都不攻击自己,而是如实看待自己,安抚自己,并寻求支持。同时,让一些必然出现的情感,如悲伤,得以流动。并且,不管如何归因和有何种情绪,都会自爱。
我也是个控制狂,希望一切事情按照自己预想的发生,如有一些状况外的事情,如家里漏水、家具坏了等等我就会失控,从而又怪罪自己,我需要学会顺应自然,顺其自然里藏着一种很深的东西,就是接纳。这意味着你接纳这个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不再把它视为一个充满恶意的和自己对着干的魔鬼,而把它视为一个中性的甚至好的东西,让它发生就好了。
人格健康的人,则愿顺从事情本身的道理,能承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有比较成熟的自我,你便会知道,只要有耐心,总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想办法。当然,你再厉害,也不会完美地掌控你的人生,但你会知道,可以基本上掌控你的人生。
最好的等级,是自信和热情。自信,即生命能量能自然地滋养自己,相信自己能做成想做的,同时很靠谱;热情,即生命能量能流淌到其他人或事上,滋养对方。
二、做真实的自己,不伪装,让能量流动
弗洛伊德说,攻击性和性是人类的两大动力,温尼科特则说,攻击性即生命力。
用精神分析的话来讲,原始的生命力都是带着攻击性的,一个人必须将他带着攻击性的生命力展现在关系中,以此和另外一个同样如此真实的人建立关系,然后才能得到亲密,并被救赎。我给人的第一感觉都是很随和,但时间长了会发现我冷淡的一面,很难跟我建立亲密关系。因为我没有在关系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彼此没有能量流动,自然无法建立连接。欲望、声音、愤怒、喜悦、爱、恨、高峰体验、歇斯底里……这些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热情。先是黑色热情流出,被拥抱后,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生命力!
人必须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出各种选择,根据自己的感受,活出自己的生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证到,别人和自己都是人,别人和自己都是值得尊重与爱的。
并且,无论如何,都要学习真实,以自己感觉为中心发展真自我,别太在这个关系中委屈自己,否则最后会发现,这最不值得。
三、将自己的小家庭放在第一位,建立亲密的链接,彼此滋养。
从三点下手:第一,在孩子最小的时候,特别是一岁前,给予无条件的爱,特别是妈妈,要在情感上与孩子尽情地互动,和孩子经常有皮肤接触。这时的爱必然要伴随着亲密与互动,若无亲密与互动,而只是非常紧张地照顾孩子的物质与安全需要,那么,孩子不会感觉到爱,他会觉得,真实的自己是糟糕的、不值得爱的,他得成为另一个人才能被爱。第二,当孩子逐渐有能力开始探索外部世界时,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感觉、声音去探索世界,让孩子知道,他的内在是足以成为他行为的凭借的。相反,中国父母最常做的是,干涉孩子的任何一个选择,要孩子听话,按照自己的来,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第三,特别重要的是,鼓励孩子的活力流露,而活力有两个重要的表现,一个是创造力,一个是性。中国父母需要深刻学习,才能懂得尊重孩子的活力与性能量的流动和表达。
总的来说,对于1岁前的小婴儿来说,怎么爱他/她都不过分,爸爸妈妈要和宝宝保持亲密互动,一岁以后给孩子自由去探索世界,鼓励孩子的活力流动。同时我也十分赞同,其实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有自己的事情,都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爸爸妈妈努力给宝宝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和资源,但我不认同大多数中国家长念叨的:一切为了孩子,这样家庭的孩子背负着全家的希望与寄托太累了,孩子只须承担他一个人的生命重量,而不必承担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生命重量,也就没那么累。我也不需要孩子孝顺我,我不要用父母的身份去控制和道德绑架我的孩子,权力的本质是控制,权力和控制的对立面,是爱与自由。我只需要我的孩子爱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