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渴望被「爱」。爱,究竟是什么?很多人觉得就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这就是爱。可是在工作中,彼此对对方好,是因为双方之间有「利益关系」,一旦利益关系不在了,也就人走茶凉了。
这么看来,所谓的爱与被爱,并不是彼此对对方好这么简单。于是,我看到了这样一种说法,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表达“我爱你”这个意思是这么说的:我被你的存在感染了,你的一部分在我身体之内生长和成长。
这个生长的部分,并不是物质层面的生长,而是精神层面的生长。这个精神,就是「我的感受无条件地被你看见、理解、接纳」。无条件,就意味着没有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就能穿透厚重的角色外壳,与一个人最柔弱的本真相遇。
你可以回想一下,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个人陪在你身边,他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只要时不时地用点头、拥抱等方式回应你的感受,你就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原来,这种被无条件地看见、理解、接纳,就是「爱」。
这种爱,表面上看好像是别人给你的,其实你是借助别人给你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感受是能被世界接纳的。那些你觉得特别爱你的人,其实是感受得到回应的镜子。如果这些镜子不存在了,就仿佛你自己也就不存在了。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借助别人这面镜子,来寻找爱。这就像自己把爱的钥匙交到了别人手里,自己却在渴求对方把钥匙给自己。既然别人有可能不给你钥匙,为啥还有把钥匙交到别人手上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于是,你就得出了这样一个推论:我一直想要寻找的你,最终找到的其实是我自己。而最深的爱,就是「成为你自己」。
爱,不是我对你的状态,也不是你给我的感觉,而是你的一部分进入了我的身体,我在用自己的生命栽培它。而这个进入我身体的东西,就是「无条件地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时间长了,这些要素就养成了「习惯的应对方式」,开始爱自己、爱别人、爱更多的人。
你看,这就是爱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的全过程。我们彼此爱不爱对方,是各自的事,而不是对方的事。于是,你就会理解,一个心中「住着爱」的人,他爱你,与你无关。
你如果也能爱他,他会很开心。即便你不爱他,他也能坦然接受,充分尊重你的选择,并深深地祝福你。因为他知道,只有成为他自己,摆脱了别人不可控的依赖,这份爱才能「持续」。
先爱自己,再爱别人,最后,你将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