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献身 ——将骗局写到了极致:我看到的是人性的自私》
或许是因为新上映电影的原因,加这个人的品读习惯,我决定先看完小说。
“我爱你,我愿意为你献出任何东西,包括,我的生命。”这本书是打着爱情的主题,我也是以看一场爱情故事的视角去读的,但读完却让我一阵唏嘘。
看完全书,在这种唏嘘之下,我查阅了不少网评。当然,有褒有贬。总结下来,贬的无非是对文章的逻辑问题提出质疑,说其中有不少不合理之处,有的我认可,有的我自己找到了答案。例如:碎尸说:文中言“但他最怕的就是尸体如果发现得晚,会拉长犯案时间的推定范围,要是括到3月10日就不好了。”所以杀人换尸是想把注意点锁定在3月10日晚。合理。
又如换尸合理说:对“技师”的描写是“大约五十岁,有点中年发福,是个身材中等的男人”,对富坚的描写是“中年发福”。加上自行车和旅店的指纹相符、旅店的DNA与尸体相符,就可以误导警方的判断。也合理。
但我有两个问题:一是,文中开头,石神对靖子阐述的时候,说尸体的臂上有痕迹,但在后文警方办案时未做交代。因此此处对于以后的结尾换尸即做了铺垫,也减少了结局的出人意料的感觉。
二是,汤川从石神无意间的细小感叹中发觉石神在恋爱,且对向是靖子,从而众逻辑上推测出石神与案件有关,进而锁定靖子是凶手。这很合乎逻辑,写的也很精彩,但这不足以支持汤川对游民的好奇,去与罐哥对话。
此上是我对本书逻辑方面的看法。
褒奖之处总结下来三点:一是结构新颖,开头两章就已经写明谁是犯人、犯罪过程及犯罪结果的后续,将整个谜底呈现出来;二是描写简洁,奠定整体冷色基调的叙事手法;三是小说对人性的深入刻画,使小说人物更真实更丰满。
言归正传
直木奖的评语,“他将骗局写到了极致”。我认为是对本书最高最正确的评价。一语双关,书中的犯案逻辑是个骗局,书中设计的爱情主题也是个骗局,而且骗到了更多的人。
许多人认为石神的爱伟大,他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还有很多人幻想着有一个石神这样的人在自己身边爱着自己,可笑。回归原著开头写到的“纵然听说了那个老师对自己有意思,靖子也毫无触动。对她来说,这事就像墙上的裂纹,即便知道它存在,也不会特别留意。打从一开始,她就认为,不必去留意。”她还在“但愿他别来约我”。这一段文字看下来,靖子对石神无爱可言,是无视,甚至是厌恶。女人在知道自己被人喜欢时,并无心喜之感,而是“不必去留意”,“但愿别来约我就好”,美丽的爱情何来?但在事发之后,靖子接纳了石神的帮助——一个喜欢自己而自己没有好感的人的巨大帮助——难道只是不知所措的无奈选择,没有私心的成分吗?这是一个足以威胁一生的事件,这样的生活想来都可怕,但靖子接受了,只是母亲为女儿的付出吗?并非如此,靖子心理是有可望的。
反观靖子对工藤的态度,“那是他从未看过的娇艳面孔。那既非母亲也非便当店店员的表情,也许才是她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那时她展现的身为女人的模样。”也正是这种态度让石神不安,也让善于观察的汤川找出了破绽。那本来面目是什么?情人!汤川只见一面便知道靖子和工藤是情人,而石神只是暗恋着靖子。
靖子后来对石神的帮助有过置疑“只要命案一天没过追诉期限,自己就永远无法和其他男人在一起吗?”这说的已经很明显了,靖子不爱石神,只是想利用石神的帮助来逃脱法律的制裁。她是自私的。
在这样的印证下,难道还有人羡慕靖子与石神之爱的美好吗?
可能这么一说,又会有不少人为石神惋惜而心生怜悯,请不要,好吗。试问石神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为了这份爱而掩盖杀人的事实;为了这份爱不惜再杀一个无辜之人——“技师”。石神为了其所谓的爱,弃道德伦理正义于不故,通过杀死“技师”,替换尸体,将靖子母女与案件切割开。看似开衣无缝,可靖子毕竟杀了人,难逃心灵的痛苦和折磨,怎能坦然度日。若真能瞒天过海,石神还能爱上那样的靖子吗?他的爱还存在吗?
为什么说石神也是自私的。本书对石神的定位是一个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逻辑缜密,心思细腻。石神因为自杀后,而爱上靖子。当她知道靖子杀了人之后,他明确知道,唯有此次机会才能与靖子更近更真实的接触,即便只有每晚一次的通话。但石神知道,在靖子的内心,他从一个不必留意的路人,成了一个有位置的存在。他运用危机处理,将自己和靖子牢牢捆绑成一个利益集体。这种运用手段的爱,还要羡慕它的纯洁吗?
在石神自首后,以变态狂的形象视人,给靖子留下的三封信,更坐实了这一点。难道靖子不看信的内容吗?难道靖子不去思考吗?难道靖子没有过疑问吗?将一个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人,尚且不论爱与不爱,将之定性为变态而保全自己。对此她却从未有过一点犹豫。最后因为那封信,“如果你过得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劳。”靖子带上了工藤的钻戒。可能石神真的想让靖子幸福,给靖子的安慰。但看看石神信中说了什么,“请把我完全记忆”“请不要有罪恶感”。读过之后,正常人会是什么感觉:“我怎能忘记”“我怎能没有罪恶感”。这才是石神的真心话,“不要忘记我”。
美里的自杀才是促使靖子自首的真证原因。那么我们看看美里承受着什么,杀人的痛苦,母亲的欺骗和支住(石神)的入狱。而靖子呢,杀人的痛苦和男人的选择(生活的选择)。靖子还有选择,还有希望,而美里已经绝望。所以美里自杀,而靖子带上了钻戒。
最后,靖子说:“我该赎罪,我要接受惩罚,我要和石神先生一起接受惩罚。我能做的只有这个,我能为您做的只有这个。对不起!对不起!”石神听后发出了咆哮,咆哮里夹杂了绝望与混乱的哀号。仿佛呕出了灵魂。有人理解为石神的努力白费了,失去了坚持的动力,但这样他呕不出灵魂。石神是看到自己这样的付出,靖子也没有爱上自己,说:我能为您做的只有这个。对不起,对不起。这样的语句击碎了石神的一切憧憬。自己的爱就是自己的一场梦而已,水中月,镜中花,从未存在过。自杀之后的一切支持他的求生理由,现在看来只是一个笑话。汤川看懂了,阻止了警察。
汤川也是自私的。他识破了石神的安排。因为他知道,石神是“只要符合逻辑,再冷酷的事他都做得出来”的人(就是个心理变态嘛)。通过石神的不经意流露出的感叹,察觉到石神的不同之处和不合逻辑之处,从而怀疑石神,并认定花冈靖子的身份。他以“齿轮理论”方式的释出并找靖子谈。这和石神的自首一样,都是想证明自己。“是自己想去答案更难,还是去判断别人说的答案是否正确更难”石神选择了后者,他认为“他赢了”,汤川选择了前者,赌上了靖子的人性。但最终谁也没赢。石神失去了自由与生命的基础。汤川失去了人生的劲敌和知己的朋友。
“看似是几何问题,实际上是函数问题”但再进一步呢。看拟是推理命案,实际上是情感,但进一步就看到了人性的私心。石神的私心是绑架靖子的感情,让自己在靖子心中挥之不去,不再仅仅是一个邻居或是顾客;靖子的私心在于不想承担杀人的后果,又想要得到石神的无偿帮助,帮助自己寻找新的幸福生活;汤川的私心在于,想极力证明自己,却最终挣扎于情感与道义的边缘。
没有哪个人是高尚的,没有哪份情是纯洁的,但至少作者成功的将其埋藏于爱的伟大之中,继续欺骗着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