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所流传下来的肯定都是精华,越古老的价值越高。一个普通人对传统文化1的热爱,可能只有在经过一定的积累与沉淀,到了某个年龄阶段后才会产生。
原来只感觉传统文化语言虽美,然晦涩难懂,难背而无趣。在我开始试着学习举一反三,学着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才感觉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简单的一句话中蕴含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道理,简短的一句诗词里描绘出一幅意境高远的唯美画面。
最近看的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书中内容主要是在说:要学会如何寻找关键问题,如何解决眼下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制定目标等。在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怎么解决,这是为了一周的目标服务的。到一个月,半年,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终生目标。重点就是要学会抓住并解决眼下最关键的问题。
看完这本书,感觉它好像证明了杜甫的一句诗:擒贼先擒王2。
在看《易经》,研究第一个卦象——乾卦的时候,其中的爻辞正是一个人一生的写照,可以拿希特勒的一生取例。
他早年坎坷,沦落到卖画维生,可谓是“潜龙勿用”。
他入伍后,奉命去调查德国工人党3,在会上发表言论时,引起了党会人员的注意,可说是“见龙在田”。
此后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德国工人党的工作中去,刊登启事,发表演说,积极扩大影响力,可称得上是“终日乾乾”。
希特勒退伍后,期间发起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后来通过努力成为德国工人党元首,可以说是“或跃在渊”。
他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总理,已达九五至尊“飞龙在天”。
他不满足现状,继续扩军备战,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在地下室自杀身亡,不正是“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易经》言简而意赅,它传递的是大智慧,《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意简而言赅,容易理解,可以轻松的拿去实践。
我之前听基督教的人传教的时候,道:所有的道理都在《圣经》里。对此我并不否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说:所有的道理都在《易经》里。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同情况的时候,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只是很多人没认真去读过,或不愿意读,或读不进去。
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深入思考。仅此一句话,却难倒太多人。
子曰:不知生,焉知死。我们如何知生呢?我觉得历史是一定要看的,通过读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是怎么来的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5。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了解朝代的兴衰更替,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历史告诉我们的可远不止这些。
如果你觉得《史记》、《资治通鉴》趣味不够,你可以去看看《山海经》、《三国演义》、《水浒传》、列传等,也能通过故事与野史从侧面对历史有一些了解。顺便问一句:《朝代歌4》你可还记得吗?
名人传记是一定要看的,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们一生的经历,还能了解他们的处世态度与世界观。读多了以后,这些有大智慧的人对你产生的影响不可言述。
现在不都在流行采访名人么?我们通过传记也可以采访历史上的各种伟大人物,当你深入了解后,你会觉得他们比现在所谓的名人不知道厉害了多少倍。
不信可以试想下:现在的名人又能“名”多久呢?一百年后被记住的还有几个呢?一千年后呢?或许大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吧。
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们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信息量,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之而来的也有越来越大的压力。信息太多,想法太多,而我们能做的却很少,这造成浮躁的人越来越多。
难以平静的内心,使人们倾向于阅读更简单的、更容易理解的资讯,这样能更舒服一些,也会使人难以进步,继续浅薄。很多人已经发现了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却苦于不知如何做出改变,更可悲的是,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
人人如此,那么社会也将成为一个浮躁而浅薄的社会。你若愿做这流俗中的一股清泉,实在难能可贵;你若愿意涤净自己周围的环境,那就更加功德无量了。
1.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百度百科
2.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抓住关键人物就行了,不用全都抓来,比喻做事首先要抓住关键。
3. 即纳粹党。
4.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 《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