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帕特里夏•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
在中世紀文學作品中,男女主角經常飽受相思之苦、為愛憔悴,比如喬叟《騎士的故事》(The Knight's Tale)里的派拉蒙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被囚禁在一座塔里,從窗口看見美麗佳人艾米麗後,便因心上人可見卻不可觸而日益憔悴。然而,在今天這個一點也不浪漫的時代,相思病成了要由精神科醫生開藥治療的疾病。所謂相思病,源自所愛之人不在身邊,無論是因為生離死別或遭對方拒絕(參見:無回報的愛)。病徵有時十分具體,包含昏厥、憔悴、喪失求生意志和巧克力成癮等等,這一切可能會造成親友的困擾(親友們不妨參見:面對家人)。我們推薦一則有回報的愛,不含違禁藥,振奮你的身心。
這是海史密斯的第二部小說,靈感來自她的真實經歷。作者曾在百貨公司銷售玩具娃娃,就像《鹽的代價》里的特芮絲一樣,某天遇到一位令她大感驚艷的顧客,那位客人一身魅力“宛若散發光芒”,她感覺自己看見夢幻般的畫面,回家花了兩個鐘頭便寫出故事骨架。小說描述兩個女人之間意想不到的熾烈情愛,其中一位主角是三十多歲的卡羅爾,她與丈夫育有一女,但夫妻倆已進入離婚程序,另一個主角就是特芮絲,年方十九,工作一份接一份地換,但她有佈景設計的天分。故事中,主動開啟關係的人,就是售貨小姐特芮絲。
特芮絲從一開始就顯得神魂顛倒,卡羅爾則不太認真投入,若即若離;特芮絲在男友面前一點也不隱藏自己的意亂情迷,男友驚慌失措,他對她說:“這比相思病還要糟,因為這完全不理智啊。”他無法相信同性之間會產生愛情。但所謂的真愛不就是感性戰勝理性嗎?後來,卡羅爾和特芮絲展開一趟跨越美國的公路之旅,旅途中卡羅爾對特芮絲坦白自己的心意,兩人自此緊緊相系。小說以細緻筆觸刻畫兩個女人之間的感官情愛:“特芮絲再度聞到卡羅爾身上幽甜的香水味,令她想到那暗綠色的絲綢,只屬於卡羅爾的她多想推開桌子,撲到卡羅爾懷中,把鼻子埋進她脖子上那條綠金相間的披巾。”在她們與彼此分離的一段期間(當時她們以為再也見不得對方),特芮絲患上終極的相思病——像中世紀苦戀的男女那般無精打采、跌入絕望深淵。
“這個世界要怎麽恢復生氣?這世界的鹽要怎麽找回來?”唯有卡羅爾能治好她的相思病。而卡羅爾也確實回來了。
無論性取向為何,特芮絲捱過相思病的毅力都能給你力量,如果你的生命里也有個卡羅爾一樣的人,就上前追吧,生命中的鹽很快會回來。而如果你喪失希望,請參見:注定失敗的愛、無回報的愛、心碎。
也可參見 沒胃口、心碎、無法專心閱讀、死別、迷戀、失眠、情緒、噁心想吐、痴迷、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多愁善感、心力交瘁、渴求
錄後語:很奇怪,此篇開始,腦海裡莫名就跳出了曾翻讀過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的一本傳記,黑色封面上是年輕的尤瑟納爾,戴著帽子。
相思之苦啊,作為一個痴情之人,極難免疫吧,挺苦的,就像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里所描寫的,只是他的筆法更神奇魔幻罷了,你若真正患過,那滋味,宛如江南的梅雨吧。
想我初讀此書之時,可謂愁雲慘淡,是被囊友安利,謝謝白菌君,而今,雖然依舊多思,卻也恰如這時節,生機勃勃,滿眼蔥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