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年前就开始想着把自己的生活中一些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为了逼迫自己努力去写,努力去读,于是就给自己开了简书和微信公众号。
简书上面有日更挑战,我开启日更挑战的那天,心中满怀信心,觉着自己的挑战不费吹灰之力。可是没过多久,我第1次的日更挑战就结束了。第1次我坚持不到10天,日更挑战就停了。当我再一次有勇气回到简书上的时候,已经过了一年多。当时我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在简书上坚持了一年,然后她的文笔变得非常流利,我就心生羡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我又重新回到简书,重新开始书写,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
为了向朋友看齐,我又一次参加了日更挑战,第二次日更挑战我参加不到100天,中间停了一次,用了一次复活卡,但最后简书日更挑战还是失败。要是放在以前,我一定对自己大失所望,认为自己不是写东西的料,于是就理所当然的放弃了。但是,我觉得既然开始坚持做一件事,就不能因为外界的评价,比如说日更挑战就是外部评价,只是说明这次活动你失败了,其他的东西还在继续,比如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倾述反思的需求,这些没有因为日更挑战失败而消失。基于此 ,我仍然在日更挑战失败后坚持更文。
为了坚持更文,要把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写下来,我就要仔细体察我的生活有什么惊喜的变化或值得记录的地方。有时候因为简书平台无法发文或停止更文,我会非常着急,但是我不会因平台故障而放弃更文,我会在草稿箱把当天要写的东西保留在那里,等平台恢复正常再发出去。
基于简书的坚持,我在简书上已经书写了上百篇自己的生活记录,超过了20万字,于是我就在想能不能把这些东西进行提炼,提炼好了之后写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
于是就有了我从个人简书上筛选质量比较高的内容进行编辑完善,最后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编辑发表。
微信公众号跟简书的不同在于微信公众号,如果你默默的写了一些非常小众东西的话,那么平台的数据是非常差的,当平台数据非常差的时候,其实最大的原因还在于更文的质量问题和排版问题。
当我看自己微信公众号文章跟别的公众号对比,就会有深深的失落感。当失落感来袭的时候,我都在想这是我擅长的领域吗?我写的东西对别人有价值吗?是不是我不适合在这方面发展,我需要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这种心态像极了漫画中所画的,当一个人挖一口井的时候,他挖呀挖呀,发现这个井里没水就放弃了,再挖一口井,当挖了很久,坚持了很久,还是发现没有水,最后又换了一口;当他在这个地方挖了很多口井,还是没有水,他在想我是不是应该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才能挖到我的水。
还有就是当你每天持续更文的时候,你神经大条的时候可能觉得这只是你记录生活分享感动的一种方式。但是当你比较敏感细腻的时候,你就会在想,我每天辛辛苦苦放弃了很多休闲娱乐的时间坚持更文,结果没有人看,没有人点赞,没有人分享。还不如放弃了,去做一点让自己轻松愉快的事情。
就拿我每天坚持书写我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况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就会认为我自己记录,我自己教学的点点滴滴可以有助于我自己反思,怎样才能让我的课堂变得更好。但是在我多愁善感的时候就会想,我做这件事是不是被很多人所鄙夷,觉得这个老师闭门造车想了很多别人根本不会去想的问题。也会想自己作为一个数学小白教师,会被会不会被很多有经验的数学家和数学教师讽刺,挖苦和批评。
我该如何劝慰自己坚持书写自己的东西呢?其实每个人书写的东西是站在自己立场上去看待一种事物的视角,不一定对别人有具体的启发,但是这种做法可能让别人看到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即使我描述的正在做的事情,有些是不好的,会受到别人的批评,那么别人的批评也许就是我进步的方向。
其实我相信每一个挖坑的人都有一个这样的弱点——不安心于做自己。当我们挖坑的时候,我们不专注于自己拥有什么,能支配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而可能会关心别人是否挖到了水?我们之所以会那么关心别人是否挖到了水的结果,其实我们是忘了自己的初心,我们忘了自己为什么当初坚持挖坑?——对水的无限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