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本《伟大的中篇小说》,里面有鲁迅的四篇文章,其中一个就是《离婚》。以前总觉得他的作品晦涩难懂,但是这篇我觉得读起来还是很顺利,除了几处仍不大懂,可能因为他的某些寓意太深刻了。
故事讲到是爱姑和他父亲木三爷去夫家离婚的过程。一个最初信誓旦旦要讨回公道的父女俩,最终向权威低头。故事的弦外之音应该是底层小人物既想抗争,但又惧怕,最终屈服于权势的一个社会现实。这篇是否也应该是鲁迅《呐喊》的一部作品?
鸟伯乐曾经说过,对于一部好作品,一定要精读和细读,才能有所收获。本文第一遍读,自己觉得收益很多,又读了一遍,更是被作品所打动。下面我想说说自己对作品的一些感悟。
一:开篇写法值得借鉴
作者通过对话,生动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系列背景知识。
“阿阿,木叔! 新年恭喜,发财发财!”“你好,八三! 恭喜恭喜! ……”
“唉唉,恭喜! 爱姑也在这里……”
“阿阿,木公公! ……”
庄木三和他的女儿——爱姑——刚从木莲桥头跨下航船去,船里面就有许多声音一齐嗡的叫了起来,其中还有几个人捏着拳头打拱;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四人的坐位来了。庄木三一面招呼,一面就坐,将长烟管倚在船边;爱姑便坐在他左边,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八” 字。
“木公公上城去?”一个蟹壳脸的问。
“不上城,”木公公有些颓唐似的,但因为紫糖色脸上原有许多皱纹,所以倒也看不出什么大变化,“就是到庞庄去走一遭。”
合船都沉默了,只是看他们。
“也还是为了爱姑的事么?”好一会,八三质问了。
“还是为她。……这真是烦死我了,已经闹了整三年,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
“这回还是到慰老爷家里去? ……”
庄木三和他的女儿——爱姑——刚从木莲桥头跨下航船去,船里面就有许多声音一齐嗡的叫了起来,其中还有几个人捏着拳头打拱;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四人的坐位来了。庄木三一面招呼,一面就坐,将长烟管倚在船边;爱姑便坐在他左边,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八” 字。
“木公公上城去?”一个蟹壳脸的问。“不上城,”木公公有些颓唐似的,但因为紫糖色脸上原有许多皱纹,所以倒也看不出什么大变化,“就是到庞庄去走一遭。”
合船都沉默了,只是看他们。
“也还是为了爱姑的事么?”好一会,八三质问了。“还是为她。……这真是烦死我了,已经闹了整三年,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
“这回还是到慰老爷家里去? ……”
“还是到他家。他给他们说和也不止一两回了,我都不依。这倒没有什么。这回是他家新年会亲,连城里的七大人也在……。”
作者不是通过叙述或描写,而是通过对话来展示。
二:细节描写到位,从言谈举止中可见人物性格。
爱姑的粗劣
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八” 字。
七大人的附庸风雅
这一定是七大人了。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们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秃的,可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油光光地发亮。爱姑很觉得稀奇,但也立刻自己解释明白了:那一定是擦着猪油的。
三:人物的名字都挺特别。
庄三木、八三、汪得贵、光太太、慰姥爷、小畜生、老畜牲等,相信这些名字都并非一时兴起的。
四:适当重复,动静对比。
文中出现几处描写船的寂静,在静中描写了人的一些动作。
合船都沉默了,只是看他们。
只有潺潺的船头激水声;船里很静寂。
船便在新的静寂中继续前进;
船在继续的寂静中继续前进;
五。颜色的使用。
这些颜色的使用使文章更具有画面感,同时对环境的衬托,以及人内在心理的表现都有一定的渲染作用。
但因为紫糖色脸上原有许多皱纹,所以倒也看不出什么大变化,
这种人本村里就很多,无非脸色比他紫黑些。
头顶是秃的,可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
他们跨进黑油大门时,便被邀进门房去;
立刻进来一个蓝袍子黑背心的男人,对七大人站定,垂手挺腰,像一根木棍。
六:文章结尾出乎意料,也是一种反转。
“我们不喝了。存着,明年再来喝罢。” 爱姑说。
“谢谢慰老爷。我们不喝了。我们还有事情……。”庄木三,“老畜生”和“小畜生”,都说着,恭恭敬敬地退出去。
“唔?怎么?不喝一点去么?”慰老爷还注视着走在最后的爱姑,说。
“是的,不喝了。谢谢慰老爷。”
这篇小说中尽管人物众多,但是结构清晰,情节紧凑,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意味深长。
有人这样评价鲁迅,他的文字犀利、精炼,他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批判了封建思想和传统文化,为中国的文化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泽东在大会曾发表《论鲁迅》的演讲,指出:“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鲁迅的文章以后我要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