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工作中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可以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和企业高层对话,看清楚一个个行业,了解不同产业不同的困境,见证一个个企业实体的命运。
今天调研的企业GH盐化是行业里的顶尖企业。盐行业在今年之前受国家管制,今年不再施行配额制了,出口也不再受限,这个行业中的大小企业,面对着这份突如其来的自由都很迷茫,竭尽所能的占领着市场。毕竟市场经济,就意味着优胜劣汰,没有谁会再调度分配一部分市场份额给你。行业内90%的管理层着眼于国内市场,毕竟中国是人口大国,抛开工业用盐不说,食品加工用盐、食用盐消费量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个市场是最大的,由于贸易方式的熟悉,看起来也是最容易拓展的。
然而国内盐产能过剩。放开以前,国内盐产能有一半以上是没有被消耗掉的。
关于国内配额,其实不止中国,绝大多数国家对于某个行业都是有配额管制的,微观经济学有讲配额管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但集中在经济体内部,并没有引入国际贸易的因素,这一次和企业的交流让我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的配额管制和国际贸易是相连接的,互相影响的,然而具体机制是什么目前我没搞清楚。我翻了翻文献,研究配额与国际贸易的文章多数集中在进出口配额上,做理论研究的话这说不定是一个好的话题。
GH董事长H是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三十多岁,刚刚接任董事长不到一年,来和我们座谈的时候穿着卫衣、运动裤、运动鞋。谈吐既大气有力又沉稳踏实。对自身行业、国际市场、企业战略有非常深刻的观点。H带我们去参观车间,对每一个生产流程都非常的熟悉,甚至给我们讲解起各种化学方程式,听得我倒是一愣一愣的。车间刚刚改造过,H把落后的生产设备全都淘汰了,制盐设备是刚从美国引进的,托湖南某化工所研究透了,才过来装上。生产线几乎全自动化,没见着几个工人。H还研究了各个生产环节,把液体盐和无法直接排放的冷凝水利用起来,搞旅游业和生态养殖场。热量充足的冷凝水让H的养殖场冬天也能养肥鱼虾,养殖场里,青蛙还没有冬眠。GH的花园式厂区里,H也散养了孔雀,还有火鸡、跑地鸡之类的家禽,节假日,能吃的就抓起来让食堂做了给工人们吃。
我深感中国的企业家变了,不再是我印象中大着肚子穿着皮鞋的中老年男人。他们中的年轻人,不管是自主创业的还是接过上一辈的接力棒的,在视野、知识储备、胆量上的表现,丝毫不逊于甚至胜于上一辈企业家。让我有一种“中国的实体经济大有希望”之感。上一次在KM县见到的两位企业家,一是把员工们的创意全都生产出来用的MCU生物公司CEO,一是个子小小但是谈吐不凡的年仅22岁的YT茶业女总经理,同样是非常令我震撼的。让我也深感,优秀人才绝不止存在于清北复交浙的毕业生里,英雄不问出处。
内陆企业有很多非常好的产品,但令人苦恼的是,内陆往往留不住人才。H反复请求我们,推荐贸易人才,推荐渠道。H为了留住人才,把销售经营和生产分开,除了沿海的9家不太有实权的分公司以外,H把销售部门拆到了发达的D市,在D市引进海归学生,大力培养。H说他不怕年轻人培养起来就走了,要是走了,那是他没有能力。
内陆太缺人了,我们去过的企业,每一个都缺专门人才。好几次我都想说,内陆除了钱,没什么可以留住人的了,就是不知道他们舍不舍得砸钱。
说到钱,我们每一次到企业,都要发钱。所谓发钱,就是问清楚他们做了什么,哪些可以在我们这里领到补贴,我们有哪些哪些政策可以支持他们。除了国企,大多数企业都是懵逼的。我能理解,年底这几个资金我都免不了觉得晕,企业没有专门负责这个事情的人就只能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嘛又有人觉得政府不扶持,这一点上政府真的冤。我不知道沿海怎么样,在内陆如果要做企业,还是积极关注政府的政策。
说句题外话,我进机关以后看到某某地政府迫害企业这种新闻是懵逼的,很难以置信,我们是真的像老奶奶给孙子喂饭一样追着企业发钱。别说要企业股份了,我们饭都不吃别人一顿。今天临走前H一定要送我们两箱盐,一箱40袋超市卖的盐那种。我们拒绝再三,H的秘书还是搬来扔我们车上了。我们苦笑不得,一是回去纪委书记看见,为了这几十块钱吃不了兜着走,二是就算没人看见,这盐吃到过期也吃不完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