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焚绵山》源于春秋时期的传说: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19年,介子推忠心护驾,晋文公复国后,介子推与母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让介子推出山,下令焚山,介子推与母被焚而亡。晋文公追悔,为介子推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忌日禁火,以寒食寄托哀思。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后来人们把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在一起过了。不论寒食节与清明节,最初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清明节后来逐渐演变成怀念祖先的节日。 京剧舞台很早就把这一感人故事编成《火焚绵山》等系列剧目。从余叔岩、刘春喜、马连良到李盛藻、奚啸伯等老生名家都曾演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