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白露前几天着实下了一场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凉风习习在遥远的北方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了。入秋以后北方的雨水明显增加,淅淅沥沥的雨夹杂着些许悲凉,滴在树梢上,打在行人的脚上,真的是秋霖脉脉。早晨醒来秋寒透幕,些许加衣也是对秋凉最好的尊重了。池塘里的荷叶残破不堪,仿佛经受不住岁月的欺凌,只留下些许莲蓬摇头摆尾,仿佛在提示收获的时间即将来到。小河里的蒲苇开出了白色的花,在风中摇摆,庆祝七夕之时天河上的长年不见的牛郎织女的相会,节气,寄托了古人对于时间的把握以及对农事的尊重,对人们的生活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白露节气,一般在公历9月7日左右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居易也在诗中如是描述白露节气:“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诗经》也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是我们生活中的芦苇,秋天的芦苇荡,苍苍茫茫,浩淼无边,伴随着昼夜温差,在气温骤降之下,晨间的露珠由清澈转为凝白,故曰白露。也有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霜,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的物候均与鸟有关:“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饈。”玄鸟即燕子,古时候燕子和桃花是人们平时最乐于倚重的天气预报员了。从春分节气的玄鸟至,到白露节气的玄鸟归,人们从燕子的迁来和归去中,品读天气的变化与季节的更替。群鸟养饈,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饈者,所美之食也。养饈之食,藏之以备冬日之养。”
在此节气下,759年的杜甫却正在经历战乱之苦,由于思念杳无音讯的舍弟,遂写下一首五言律师。“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相比我们今天社交手段的发达,古人的思念之情已经很难体会到了。另一首诗《白露》说:“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雁声阵阵蚊欲静,枣红点点桂留香。”丰收后的喜悦以及万物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植物开始有露水,晶莹剔透,清晨漫步在乡间小径,收集清晨的露水,看着露水中的倒影,自己被无限放大,不禁笑出声来,若天天都能雨润万物,甘甜醇美,生活该是多么惬意。
进入白露节气之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取代,冷空气转守为攻,强力推进着软绵绵的暖空气前行,寒冷的号角即将吹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幅度,因此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秋高气爽,玉露生凉,人们进入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凉爽天气,出门旅行,观光,赏菊等等活动也正好合适。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时间阳光尚强,然则太阳西斜之后,温度便骤然下降,至夜间时分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一路随风伴月行,清心寡欲透晶莹。无声没入清凉夜,天亮方知粒粒明”,经过早晨太阳光的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
经过了处暑节气,由夏入秋的过渡就已经基本完成,人们在此时会明显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凉爽的秋天到来,虽然有时白天阳光尚热,但是随着夕阳西下,气温骤降,寒意也扑面而来,因此,白露时节也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
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北方的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的作物成熟季节。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北方的田野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经济作物尤其果树等也开始进入丰收阶段,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在丰硕果实的背后,是辛辛苦苦的汗水和劳作,中国古代靠天吃饭是非常有道理的。秋天的另一特殊意象鸿雁也不甘寂寞,跑来告诉人们节气的信息,对气候极为敏感的候鸟发出集体迁徙的信号,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在农历八月的白露节气当中,大雁准备向南飞进,白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暑气渐消,凉爽的秋季真正来临。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处暑仍旧很热,每天还需要用一盆水来洗澡,否则身上便黏糊糊,睡得不踏实。但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要赤身露体,以免着凉。
秋风起时,蟋蟀的鸣叫便在人们的耳边响起,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明月中天的时候,那种时断时续,略带颤音的虫鸣,尤能给人以撩人幽思的情致。有诗云“蜇鸣古砌金风紧,蝉噪空庭玉露生。莫谓微虫无意识,秋来总做不平声”。蟋蟀是知寒暑的昆虫,知时守信,民谚说:秋天到,蛐蛐叫。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他的鸣唱在古时的妇女们听来有特别的含义,秋天到了,天气转凉,蟋蟀的叫声像是催促着人们要及时缝制衣服来御寒。古来战事多,蟋蟀的虫鸣更能激起妇女们思念征夫的感情,他们在远处打仗,可知道家里还有人惦记着他们的归来。古代幽州地区有民谚说:趋织鸣,懒妇惊。蟋蟀的叫声更成了一种警示和提醒,这也是蟋蟀又称作促织的原因。
白露时节可是喝茶的人最大的福利了,爱喝茶,会喝茶的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打了白露前后又会进入生长假期,白露茶不像春茶那么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股特有的甘醇味道。采茶人也会在这个时间充分利用,给品茶客以及茶商带来最大的福音。一般在八月份,白露节气之前采摘的茶叶叫早秋茶,从白露之后到十月上旬,采摘的茶叶叫晚秋茶。相比早秋茶,晚秋茶的味道更好一点。如果说春茶喝的是那股清新的香气,淡淡的青草味,那么晚秋茶喝的则是一种浓郁的,醇厚的味道。经过了一夏的煎熬,茶叶也仿佛在时间中慢慢沉淀出最浓烈的茶性。南方的小城里,静坐摊前的茶商气定神闲,没有丝毫的市侩之气,贩茶者务须懂茶,气韵与本质,构成茶道,若是好茶,价格自然公允,因此茶商领域基本没有喧嚣与争吵,有的只是坦诚和信誉,二者缺一,便没有好的货源和销路。也许,在与茶的多年相处中,他们早已经深谙茶道,骨子里浸透着笃定与平和。
一篓篓茶叶,浸润着采茶女的款款深情,越过千山与万水,邂逅在秀美的江南水乡。天下茶,哪怕有千万种,色香味,也绝不会相同。茶如君子,尊崇的是和而不同,惟其如此,人类才有了大智慧,世界才有了千娇百媚。
茶,安于茶盘,清净,温和。看茶名,雨花,碧螺,雀舌…有情趣,也有诗意,多像《红楼梦》里的一群小丫鬟,一个个生的八面玲珑,娇媚聪慧。有的直呼其名,叫红茶,叫白茶,叫黄芽,就如我们的乳名,父母叫的顺溜,用不着文绉绉。也有的干脆就叫野茶,野里野气的,又有什么不好呢?野,是一种秉性,也是一种风骨。
过了白露,天气转凉,人们就容易出现口干,唇干,皮肤干等症状,这种现象称为秋燥,因此,在节气养生方面,应当注意饮食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之物,典型的就是桂圆了,桂圆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的功效,是这一时令的绝佳水果。有诗云“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千姿百态的桂树风姿绰约,伸着手招揽着辛勤的农民,圆润饱满的桂圆挂在枝头,水灵灵的,正好象征着中国人的品性,润物如水,谦和雅逊,何较得失。人们辛苦培育,他们滋润人体,万物和谐共生的自然价值观成为中国人的优良表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