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春节放假了,周围的同事也陆续回家了。年底2,3天打酱油的时间里,突然很想谈谈自己对15年互联网的感受。
我是做游戏的,一个小运营谈不上来说行业说趋势。但互联网时代好就好在它给了每个人“话筒”和“风口”
15年是我听互联网概念听得最多的一年,什么事都能挂上“互联网+”,支付入口、海淘、O2O、IP、手游、今年在各个领域都上演着好戏,格局也在1年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多关于这些想象的研究,思考和评论,今天我就不做“评论者”而想聊聊这些事情背后,自己的一些想法。
【说了一万遍的用户需求】
我从入行以来一直被一句话洗脑“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这个话怎么理解?很多人觉得做产品就是要解决用户的痛点,满足用户的需求。今年我有很多朋友出去创业,他们却经常和我聊起,摸不清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很难形容更难满足?
其实从今年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来看问题的本质是,目前用户最直接明显的需求都已经被满足(例如QQ,微信,淘宝,百度早几年发展起来的BAT就是解决直接需求的领头羊)。洞察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不再是那么容易而清晰,需求和痛点正在“消失”。那么以后的产品会怎么样?垂直细分化和场景重构化。要么小而美让人心生怜爱,要么以特定的场景现身告诉他妾身在这儿。这2种情况下需求会重新被唤醒。
人从古至今的需求其实都一样“吃穿住行用,外加一个社交”只是方式,场景,喜好不一样。2016年相信会有更多黑马小众产品杀出重围,去适应甚至说创造用户的需求。那么些用户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的需求,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景,创造一个体验闭环,然后给到用户面前。这时候用户可能才知道“哦,原来这样也可以”
不要为“无需求”而沮丧,你身边那些看起来特别,与众不同,或者不合群的人说不定就是突破口。你那些怪癖,小习惯,强迫症说不定就是机会。(我多废话几句举个例子,强迫症,或者选择障碍症或者失眠,也许你觉得是私人的小问题?但其实这样的习惯也有很高的普适性。你觉得没有需求?就关于睡眠这点小事,就可以做打卡,助眠,梦境交流,解读,电商很多很多)
所以我觉得以后的产品不能说“满足用户的需求”应该改改叫“重构或创造用户的需求”
【产品运营要玩起来】
我是做游戏运营的,我觉得游戏运营算产品运营链条上形态最丰富的一种了。种子用户的积累,核心用户的盘活和运营,市场的资源投放,拉活跃拉收入的运营活动,流失的预警和挽回,跨界的BD合作,甚至后续的衍生品和授权。
入行几年来看,用户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知道你包装得天花乱坠的活动背后到底要干啥,抛开那些浮夸的包装和概念,现在年轻人才不吃你这套。2016年,我觉得运营应该做更多“好玩”的事。不“有趣”“没性格”的产品,90后00后是不屑的,但这里说的“好玩”是指深入用户内,找到嗨点,先拉核心用户玩起来,再利用社交属性和激励制度让外围用户也玩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游戏,运营人员的“节操”和文案风格开始娱乐化,甚至屌丝化。这些趋势的本质其实是产品运营变成了用户运营。以前是围绕产品的卖点,内容来做活动,现在更多的是围绕用户的话题,喜好做活动。说直白点就是广告图上用wuli韬韬也许比用美女图点击率更高。
我们知道产品形态和功能是前面产品经理决定的,运营对产品本身的干预是有限的,那么运营真的的价值就该在用户上。运营应该像孩童年代的孩子王,引导用户,盘活用户。关于运营做“好玩”的事,我觉得有2点方向可循。1.发行“社交货币”——在用户讨论的话题中找共性和关注点,如果没有那就创造一个。2.正反面推波助澜让货币流通起来——不要把眼光局限于夸耀产品,有时候一个槽点能撬开传播的风口。(还用我举太子妃的例子吗=,=)
产品运营要玩起来,但千万别自嗨,更别玩嗨之后忘记自己叫什么。不然在用户看来官方就该多吃点药了。
说到最后,产品、运营是一家,新年别忘了一起许一个产品大麦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