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名产(1)石塘生姜唇齿留香 邓琳

生姜,在我国种植的历史,十分悠久。《论语》中就有孔子“不撤姜食”的记载。不仅说明孔子喜欢吃姜,而且说明生姜在春秋时期就是当时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了。到了汉代,已经有人凭借大面积种姜而致富。司马迁《史记》中就有“千畦姜韭,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

                                                                                             桂北全州县石塘生姜​

6月初,桂北全州县石塘镇的子姜便陆续上市了。这些味辣,皮薄,肉嫩,鲜脆的石塘子姜,刚上市时,每公斤售价达22元,最高时,每公斤在30元以上。

石塘生姜,与全州红辣椒,大蒜,并称“全州三辣”,远近闻名。每年的“惊蛰”时节,富有传统种植经验的石塘人,趁着春天的萌动,和着春天的节拍,便在精耕细作的田地里下种了。姜种块块优质,是姜农他们头年精心挑选出来的。

窖藏了一个冬天的姜种,陆陆续续地被埋进了土地里。以前,种姜的农户都施用自家发酵过的农家肥,现在养牛养猪的姜农少了,便用上了复合肥料了。姜农们在这个季节,是最为繁忙的,他们要精心管护好每一亩种下去的种姜。

石塘生姜以川溪,马安岭,扒子岭等地高海拔地区种植出来的生姜质量最好。缥缈云海间,氤氲地生烟。这些山区地方,常年云雾缭绕,日夜温差大,含水量充分,空气湿度大,对生姜的生长极为有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古人称生姜为“还魂草”,姜汤为“还魂汤”。石塘生姜亦食亦药,更是保健品。

石塘生姜呈手掌状,也叫“五指姜”,块大肥实。老姜辛辣带香,子姜微辣生脆,具有健胃驱寒,发汗驱邪,温胃暖心等功效。老姜一般作调味品来用。把老姜晒干或烘干,就成了干姜。干姜辛热,为临床常用药物。干姜有利尿消肿作用,用干姜煎水,能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咳嗽。有经验的老年人都知道,一碗生姜红糖水,能温经止血,对治疗产后病,疗效十分显著。

如今聪明的石塘人,充分捕促商机,用石塘生姜制作的姜糖,姜片,姜汁等生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市场,有的生姜产品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生姜小产业做出了大文章,为石塘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石塘生姜,在餐桌上是一道精美的食材,具有提神,去味,调味的作用,用途极广。无论是煮,炖,焖,炒任何菜,生活中,一日三餐,都少不了生姜。酸醋子姜,子姜炒血鸭等都是一道道美食。每年一到子姜上市的时候,将其洗净晒凉,放入酱油糖醋等浸泡,不到一个星期,子姜即成美味,或送酒,或送饭,吃后都让人齿颊留香。

石塘生姜每年种植面积在一万五千亩左右,姜农精心管护好的生姜,亩产量最高的可以达到4000公斤。而一般情况下,平均亩产量则在3000公斤左右,亩产值3万元。全镇生姜年产值近5亿元。

每年石塘生姜一到上市时节,便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从凌晨两点钟开始,石塘老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生姜交易异常火爆。姜农们在这里收获着希望与幸福,商贩们则在这里捕捉着商机与喜悦。生姜带动了石塘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蓬勃发展。

现在石塘生姜能成为不愁嫁的“黄帝女”,与石塘人朱顺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石塘的气候,土壤,姜农的种植经验等条件,让石塘生姜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合。但“酒好也怕巷子深”!石塘生姜前些年由于欠吆喝,没有宣传,不仅没有出现“姜你军!”现象,甚至出现了价贱伤农,一度挫伤了广大姜农的种植积极性。

十多年前,县政协委员,石塘镇工商联常务副会长朱顺林就与石塘生姜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土生土长的石塘汉子,为了发展壮大生姜产业,他每年投入50多万元,买姜种赊账给姜农种植,他还每年自掏腰包举办“生姜王”评比活动。他每年走南闯北推销石塘生姜在600吨以上。尽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与义务,也成了一名名符其实的“生姜销售大王”。

在朱顺林的带动下,如今在石塘镇从事生姜等农副产品销售工作的个体商贩达100多人,全镇建立了50多个生姜收购点,面对面地为老百姓服务。为了能让石塘生姜走出桂林,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0多个生姜销售点。这些收购,销售网点的建立,进一步解决了姜农的“卖难”问题,让广大姜农赚到了真金白银。很多石塘姜农依靠种植生姜,脱了贫致了富,住上了小洋楼,买回了小轿车。现在石塘已成为全州县最大的生姜种植区,也成为广西桂北地区最大的生姜交易中心及生姜集散地。

为进一步打造品牌,做大做强生姜产业,石塘镇党委,政府已向国家及区有关部门申报材料,将“石塘生姜”打造成为石塘的“金字招牌”。2016年6月,石塘生姜已通过广西区质监局审批立项,9月他们已经着手申请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农产品品牌。

石塘生姜正在走优质的道路。近几年,随着现代农业标准化种植理念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棚技术,地膜覆盖,田间清洁,无公害种植等技术的进入,让石塘生姜不断地提升了质量,打响了品牌,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吃石塘生姜,辣味浓而香。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姜还是老的辣”这句民间谚语。像老姜一样,开拓创新的石塘人,做事有远见,有经验,办事老成,稳重。可以说,石塘市场上的“老姜们”见多识广,在这座千年古镇上,把各项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豆鼓,花生,淮山,槟榔芋,大棚西瓜,皇菊生产与经营有形有色,出现了很多“专业村”。石塘牛市更是成为广西最大的耕牛交易市场。

谈起石塘的生姜种植,姜农们经常提到“姜够本”三个字。他们说,每一棵生姜,最初只是用一小片老姜做种,种下的小块老姜发芽,生根,成长,然后生长出很多新姜。不足二两的种姜,每一棵能生长出三五斤,甚至更多。即使遇见天气久旱等不利天时,田野里,山岗上别的农作物颗粒无收,做种的老姜在泥土里一点也不会损坏。这样的事情,在自然界中十分罕见。这种“姜够本”现象正好吻合了石塘人精神。

同样,在当地有“三斤子姜,值不得一斤老姜”的说法。这是说人生的谚语。生姜辣与不辣,如同人生经历过的沧桑。石塘镇的“子姜们”,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砥砺奋进,勇敢前进,不断赶超跨越先哲,将“生态乡镇”,“商贸乡镇”,“产业乡镇”,“小康乡镇”,“平安乡镇”等殊荣“一统姜山”!把石塘镇建设得“姜山如画”,在新的历史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异彩光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76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53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98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4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30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4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5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6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10评论 1 29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01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47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1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1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3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39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