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家正爆发“家庭战争”,起因是老王10岁的儿子小胖在玩“王者荣耀”时,花300块钱买了皮肤、装备。
老王:“你知不知道300块是我两天的工资啊?”
小胖:“不知道。我前天看见妈妈买了一条裙子,1000多。”
小胖妈:“嘿,这孩子!我买衣服和你有什么关系?”
小胖:“妈妈买衣服可以花1000多,为什么我不能花300充游戏币呢?”
为什么?面对孩子的提问,老王夫妇傻了眼。
如果这事儿发生在你家,你会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呢?估计很多家长会说:“大人可以花钱,小孩不可以!”“老子说不行就不行!”或者顾左右而言其它:“你就是不听话!不让你干的事偏要干!”“败家子,你还有理了!”……
总之,家长对于“钱”这个话题,总是有意回避,不愿意和孩子谈。
网络上经常出现10几岁的孩子给视频主播刷礼物、买游戏装备的新闻,动辄花费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父母的监管不利,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他不知道金钱的意义,也不知道如何花钱。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理解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财商教育,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所谓育儿先育己,我们不妨到书中来找寻帮助。
《反溺爱——在日趋物质化的当下,培养自控、乐观、坚毅的孩子》是一本关于财商教育的亲子家教书。作者罗恩·利伯通过9堂家庭财商课,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帮助孩子理解金钱、培养财商的方法和技巧。
为什么要和孩子谈钱?
谈钱不是问题,不谈才是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吃喝玩乐,样样少不了钱。就连马克思都在资本论里写到:“金钱不是万能,没有金钱万万不能。”金钱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很多家长却不愿意和孩子谈钱。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需要和他谈钱,等孩子长大了再教孩子怎么花钱怎么赚钱。但是,金钱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和见识的增长而逐渐完善的。
德国著名的投资家、企业家博多·舍费尔在《小狗钱钱》一书中写道:“一个人能否安排好自己的花费,是在他人生的早期就决定了的。”可见,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应从小抓起。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钱会“宠坏”孩子,既不让孩子接触钱,也不开口和孩子谈钱。但事实上,钱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对有关金钱的问题感兴趣,如果家长对此遮遮掩掩或者闭口不提,孩子可能就会从外界了解金钱,反而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不想宠坏孩子,就要好好谈钱。
钱真的是宠坏孩子的罪魁祸首吗?作者罗恩·利伯在《反溺爱》这本书中总结出了4个被宠坏孩子的特征:
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
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
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
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从以上4个方面来看,宠坏一个孩子根本花不了多少钱。相反,想要培养一个有耐心、慷慨而又有毅力的孩子,家长恰恰可以把金钱作为教育的工具,通过培养孩子的金钱观来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怎样和孩子谈钱?
那么家长该如何和孩子谈钱呢?
不要回避有关金钱的问题
孩子可能会向家长提问:“我们家有钱吗?”“为什么我们家的房子比某某家的小?”“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回答是:“这不关你的事”“你还小,你不懂”等等,或者直接敷衍几句了事。
家长的沉默或者躲闪,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一些负面的观念,比如:钱是不好的,我们家很穷或者钱不够用,等等。
而且,孩子没有在家长这里得到答案,就会去找朋友或者在网络上直接寻求答案,之后他们再遇到问题可能就不会再来问父母了。也就是说,父母没有给予孩子问题的合理解释与答案,可能会失去孩子的信任。所以,真诚的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不要沉默,不要说谎。
了解孩子提问的原因,鼓励孩子多提问题
当孩子向我们提问时,我们可以先问一句:“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孩子对于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大多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出于好奇。比如,孩子在学校听到同学间讨论车啊房啊之类的,回家后他就会问:“我们家有钱吗?”此时,家长可以简单的说一下家庭的收支情况。一般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要得到了答案,大多不会再深究下去。他可能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感兴趣。
第二类是出于某种恐惧或不安全感。比如,孩子在不经意间,听到父母因为钱而发生了争执,而提问:“我们家很穷吗?”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安慰孩子:不必担心,钱不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以及父母对他的爱。
了解清楚孩子提问的动机,家长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动机,采取不同的回答方式。同时,家长可以称赞孩子提问题的行为,把提出好问题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把家当成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地方。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给孩子零用钱。
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家长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教育工具。
什么时候开始给?
作者罗恩·利伯认为,给孩子零用钱最晚是一年级,早一点也可以。只要孩子会数数了,对钱有了一定的概念,比如,知道钱可以买到他想要的东西,什么东西多少钱等,家长就可以开始给孩子零用钱了。
怎么给?给多少?
罗恩·利伯建议:每周在固定的时间给孩子发放零用钱。至于给多少,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家庭的经济状况来决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可以适当提高零用钱的数额。比如,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好,每个周日的晚上给他发放下一周的零花钱10元。
怎么保管?
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三个透明的塑料罐,把零钱分成三份,依次用来消费、捐款与储蓄。
消费的这部分钱主要用于偶尔的冲动性购物;捐款的这部分钱,能够让孩子学会分享、感恩与奉献;储蓄的这部分钱,旨在让孩子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努力攒钱。
利用不同的储蓄罐,将零用钱分开,可以让孩子形成一个观念:有些钱可以随便花(消费),有些钱可以帮助那些更需要用钱的人(捐款),有些钱要存下来,等到以后需要的时候再用(储蓄)。
怎么花?
首先,教孩子认清“需要”和“想要”两个概念。在开始给孩子零花钱时,让孩子写出“需要”和“想要”清单。当孩子想买一件物品,家长可以先问他:“它是不是你生存的必需品?”“这真的是必须要买的吗?”根据答案把物品分为“需要”的和“想要”的,并引导孩子优先买“需要”的物品。
如果孩子特别想要某一“想要”的物品,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出买它的理由,并且相应地减少他在其他物品上的消费。
想办法学会延迟满足,是妥善使用金钱的关键。家长可以利用“零用钱”这一教育工具,让孩子积累使用金钱的经验。
二、教孩子理性消费。
很多孩子看到新玩具就忍不住想要,但是买回来没玩几次,又丢到一边落灰。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抗拒这些购物的冲动,如何理性的消费。
1. 设定消费的指导原则。
当孩子学会简单的除法之后,家长可以让他做一个重要的计算——计算快乐产出比。具体的做法是:先让孩子预估一下,花在想要物品上的每一元钱,可以给他带来几个小时的快乐感受。比如,孩子想要买一个198元的机器狗,让孩子想一想自己能玩多长时间,再算一算它的快乐产出比是多大,最后决定要不要买。
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孩子“想要”而不是“需要”的东西。而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选择,可以在购买之前,让孩子货比三家,问一问孩子“哪一样更划算?质量更好?”
2. 示范聪明的消费技巧。
①教孩子挑选性价比高的商品。比如,购物前,和孩子一起写下需要购买的商品以及总预算,引导孩子在预算范围内,以最优的价格购买最合适的商品,以有限的金钱发挥最大的价值。
②教孩子使用优惠券。
③教孩子在二手店淘宝。
④可以借的物品,无需购买。
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可以培养孩子取舍的智慧。聪明消费,可以让孩子明白:把钱花在能带来持久快乐与回忆的物品或体验上,才能获得真正的愉悦。
三、教孩子如何赚钱——工作。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想要的东西会越来越多,零用钱很快就会入不敷出。家长是压制孩子的欲望还是毫无底线的支持?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做一些工作来赚钱。
作者在《反溺爱》中提到,很多西方国家的小孩可以通过捡废品、帮人遛狗、给人整理庭院等方式来赚取零用钱,但是,在我们国家并不具备这样的环境。
怎么办呢?我们不妨让孩子思考以下问题:“我会做什么?”“我能为别人解决什么难题”,也就是说,让孩子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出发,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朋友的儿子今年初二,奥数竞赛经常得奖。他在学习之余,有一份工作——利用周末给几个小学生辅导数学。刚开始,他迫于小姨的压力,只辅导小表妹。后来,表妹的几个同学也慢慢地加入了。现在,小伙子的生活费都是自己挣的。让孩子利用自己的特长挣钱,家长们不妨借鉴一下。
四、带孩子接触公益活动。
教孩子对人慷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如果孩子有穿不下的衣服、用不完的文具,或者不想玩的玩具等等,家长可以带孩子将这些物品捐献给有需要的小朋友,比如山区的贫困儿童。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平时带孩子去附近的福利院、敬老院,去参加义工活动,让孩子了解如何用劳动、用爱心去帮助他人。
在今天这个高度物质化的世界,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刻不容缓。《反溺爱》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金钱观,而且可以引导家长通过财商教育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及优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