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伟大诗人。
曹操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砀、阮瑀、刘桢)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所以曹操是历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对人类的文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是有巨大贡献的,曹操非常值得后人研究。
诗歌是情感的勃发,最能真实地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从曹操的诗歌入手分析曹操的性格特征、做事风格,窥探曹操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人们一个真实的曹操。这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
《薤露行》
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写作背景: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汉灵帝死,之后太子刘辩即位,灵帝之后何太后临朝,宦官张让、段珪等把持朝政。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但因何太后的阻止而犹豫不决,只好密召凉州军阀董卓进京,以期铲除宦官势力,收回政柄。然而事情泄露,张让等人杀了何进后,又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奔小平津。只是董卓率兵进京,再度劫还。然后董卓在这次进军京城中窃取国家大权,旋废少帝为弘农王,不久又将其杀死,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董卓为了容易进行统治,更是放火烧毁了洛阳,挟持献帝与官民西迁长安。使得当时哀嚎遍野,民不聊生。此诗歌正是诗人目睹这些惨状后,哀痛感伤,挥笔而作。
诗歌赏析:
《薤露行》属于乐府《相和歌·相和曲》歌辞,原先它与《蒿里行》都是古人出丧时唱的歌, “薤露”两字意谓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阳一晒,极易干掉。曹操用此古调来写时事,是因为乐府本身就有“缘事而发”的特点,宜于用来记录史实,抒发情感,同时《薤露行》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贵人之死的意思,曹操用此哀叹国家丧乱,君王遭难,百姓受殃,正有悲悼之意。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两句,先表明了汉灵帝,任用非人,宦官当道,把持朝政的情景。汉灵帝死后,少帝年幼,政局更加混乱,而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有心收回政权,诛杀宦官。开头两句先表明了当时的背景,也指出了这是动乱的源头。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此句讥刺甚烈,溢于言表。曹操认为何进是个徒有其表的人,就像猕猴戴帽穿衣,硬充人样,然终不成其为人。深刻讽刺何进智小而图谋大事,最终只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之后的“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更是表明何进做事犹豫不决,致令少帝被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然后一句"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写出了天降凶兆的情景,何进也落得了个被杀的下场。可看得出前八句主要是以何进为主线而回顾了汉末的历史,曹操讥讽何进胸无谋略,优柔寡断,虽欲铲除宦官,反而误国殃民,身罹其害,造成了君王被持,汉祚覆坠的局面。这八句中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而且有曹操个人对此的鲜明观点,直抵一篇史论。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以下便转到董卓之乱。“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四句中就将汉祚倾覆、洛阳焚毁、挟帝西迁及百姓受难等悲惨的场面和盘托出,读者不得不佩服诗人笔墨的简练及运驾语言的能力,其气魄的沉雄阔大更是显而易见的,这六句将董卓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害揭露无遗。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曹操在结句中,将自己的百感交集凝聚于十字之内,表达的是曹操对汉室倾覆的悲伤与感叹。
此诗的风格古质朴茂,无详尽的细节描写,而能从大处落墨,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将数年以来的社会变革纳入这数十字之中,其诗的艺术价值,已经可见一斑。
通过诗歌看曹操:
在这场朝庭动乱事件中,曹操的官职是典军校尉,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是参与了大部分的行动的。.汉灵帝时代,宦官“十常伺”把持政权,张让为首,朝政日非。汉灵帝死后,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的大臣们密谋杀掉“十常伺”。在这件事上,曹操与何进的思想是有分歧的,何进的意思是把“十常伺”都杀掉,曹操建议宜惩办首恶,但遭到何进的斥责。“十常伺”得到消息后,便向何进的姐姐何太后求救,何太后想阻止何进的行动,何进担心自己的力量单薄,又密令凉州太守董卓带兵进京相助,曹操敏锐地发现潜在的危险性,建议何进不要招地方的军队进京,以免节外生枝,引起动乱。何进不听,曹操长叹:“祸乱朝廷者,必何进也!”
“十常伺”先下手为强,诱骗何进进宫,把他杀死。何进部将袁绍带兵进宫,大肆屠杀太监。少帝和陈留王刘协连夜逃出皇宫避难,在小平津遇见董卓。后,董卓祸乱朝纲,杀死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烧毁洛阳,迁皇帝和百官于长安,朝廷蒙难,百姓遭殃,凄惨之状,令人痛心。通过诗歌,我们不难看出,曹操认为何进就是这场政治动乱的始作俑者,在诗中给与何进极大的讽刺,丝毫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这就是曹操,大事面前头脑清醒,上司面前不卑不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不会趋炎附会,狗苟蝇营;厌恶一团和气,尸位素餐,庸庸碌碌。他心中忧国忧民,想做一个“治世之能臣”,渴望国家由乱入治,国泰民安。不久,曹操在父亲的支持下,变卖家产,大树义旗,招兵买马,走上了讨伐董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