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近日,在学习了《经济日报》刊载的《只有站在机床旁,心里才踏实》一文后,本人率所在支部、科室的同志们对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604车间数控车二班班长、内蒙古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士良同志——这位技术工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交流。同志们纷纷表示,从王士良同志身上学到了“立足于本职工作,打磨技艺,提升本领,做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的英雄”这种精神。我本人也总结了三点重要的思想收获:
一是保持奋勇进取的工作学习态度,细水长流的“韧劲”是关键。从王士良同志的事迹中可以得出结论,他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成长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头人,多次获得高水平技能大赛冠军的好成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长长久久的职业生涯当中,不断增强本领,不断充实自己的“粮食仓”、“弹药库”,厚积薄发所带来的结果。
二是精准判断自身的长处与短板,一针见血的“钻劲”是保障。王士良同志和我们大家一样,并不是长着翅膀的“超人”或者智商超群的“天才”,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他能够清楚判断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能够使组织、集体最获益良多的领域当中去。他没有时间挤时间、没有机会找机会,查资料、翻书籍、上函授,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成为了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四梁八柱”,并传授技能知识给周围的同事、工友,带动了企业整体发展。假设王士良同志“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当工人当老板,会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就会变成一个未知数。
三是不断拓展事业版图的生动局面,灵活应对的“巧劲”是桥梁。有些年轻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迷思:在真刀真枪的打拼后效果不佳,仿佛穷尽一切努力之后,仍不得要领。实际上这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二者的辩证关系。王士良同志在技术突破创新的过程当中,遇到瓶颈和障碍,及时清空思维“存量”,寻找方法“增量”,短期来看是前功尽弃,实际上是及时纠正了道路、方向的错误与偏差,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巧妙的方法论在生产实践中的体现。
除了上述三点以外,我认为,作为一名人社系统干部,最重要的是学习王士良同志身上这种对于党、对于人民、对于所在集体的忠诚,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成长离不开我的团队,不能辜负企业对我多年的培养,我这辈子的目标就是做一个‘金牌工人’,只有站在机床旁,心里才踏实”,这就是现实当中一个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活生生的例子。近年来,大亚湾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三项工程”重要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不断在促进就业、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的就是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面对区域疫情反复、国际社会局势动荡等“黑天鹅”、“灰犀牛”,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克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坚定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想信念,不辜负时代对青年党员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