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3月1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当前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扩散蔓延,多国向中方提出援助请求,迄今中方向哪些国家提供了医疗物资援助以及医疗物资的具体种类和数量。
发言人耿爽针对此问题,一一道来。随着物资一起运送给各国的,还有一行行简短而又真挚的文字。
沈阳市捐赠给日本川崎市的1000套防护服的集装箱上面写着,“玫瑰杜鹃花团锦簇,油松山茶叶茂根深”。寄语中嵌入的无论是玫瑰杜鹃还是油松山茶,都体现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决心,它寄托着美好的期盼,也彰显了华夏儿女投桃报李的真情。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想中国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国际社会以及多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提供的抗疫物资援助。因此,当疫情上升到全球范围内时,中方也在时刻体现着大国风范。
很庆幸,生活在中国,很庆幸,我们的祖国是中国,他不仅保护了这14亿中华儿女,也用自己的力量在尽可能地保护着全世界。
相比之下,3月13日英国首席科学顾问接受英美采访时所表示的,需要约60%英国人感染轻症新冠肺炎来获得群体免疫,从而达到保护全体英国人的目的,这一行为不免让人费解。
所谓群体免疫,就是指当大多数人对一种疾病免疫时,他们就能为其他未感染人群提供保护,使其他未感染人群很难感染这种疾病。
针对群体免疫这个说法,众说纷纭,如果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是1%,但问题是谁愿意成为这1%?如果你的家人恰好就是这1%呢?
02
2月18日,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
当运送刘智明遗体的殡车驶离医院的时候,他的妻子蔡利萍穿着隔离服,一路追着殡车跑了很远,那哭声撕心裂肺。
他,于她而言,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是孩子的父亲,亦是父亲的孩子。
3月3日,方舱医院9岁患者雯雯治愈出院。由于她与家人病情程度不一致被分散隔离。她出院那天,山东医疗队员纷纷赶来给她送行。在她上车的那一刻,她哭着说,“我替武汉谢谢你们!”
听到这句话的瞬间,所有人都泪目了。是啊,小女孩很坚强,并且懂得感恩,我想这都来源于医务工作人员对一个女孩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他们知道只有她一个人出院会是多么酸楚,他们安慰她,“放心,你的爸爸妈妈很快也可以康复的。”
3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病人和医生,80+岁和20+岁,这个瞬间,刻骨铭心。
这张被网友称为“2020年最治愈的照片”落日余晖照,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褪去,照片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27岁的医生刘凯,一个是87岁的患病老人。这张照片,之所以会引起热议,是因为刘凯医生他珍视并且关注了一个脆弱个体的需求。
“一个体魄健康的青年,能为一个倒卧的老人而驻足而等候,这样的民族是有力量的。有一天我们都会记得,曾有一场落日让人潸然泪下。”
也许,你每天看到的,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但对于每个数字下的家庭来说,那却是数字所无法承载的情感。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或许只是最平凡的普通人,不值一提,但是对于那个家庭而言可能就是水和空气一般的存在。
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也许轻于鸿毛,也许重于泰山,但是每个生命的个体都值得被尊敬。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之所以成为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之作,成为影史经典,是因为它珍视了瑞恩的存在,不抛弃不放弃,“冒着牺牲我们这么多人的危险,去拯救一个二等兵值得吗?”电影里长官的回答是,值得。它让人们懂得了,即便战争残酷,人性永远是弥足珍贵的东西。
我想,无论是那个9岁女孩雯雯,还是八旬老人,任何一个人身处险境的时候,也都不希望你的集体或者你的国家放弃你,因为那是你的精神寄托。
英德政府也许不会明白,哪怕只是一个微弱的生命,都有他存在于这个世界的非凡意义。但,幸好,我们的背后是中国,一个有着温暖的国家。
这些最普通的生命,于我而言,无论是乡镇里,每天开着巡逻车,不停地放着喇叭,督促大家勤洗手少串门戴口罩的老大爷,还是大城市里,深夜还在佝偻着背忙碌的环卫工人,或是不舍昼夜,不停地帮忙义务运输的客车司机,他们都在向这个世界诉说温暖,传递善意。
春分已至,十里东湖也早已满园芳菲,那曾经令人惧怕的防护服也渐渐变成了暖心画布,那一支支援助武汉的支援大军也陆陆续续撤离,浩浩荡荡的队伍归来,成为了这个春天最动人的画面。
希望人们善待每一个脆弱的个体,也更加希望人们记住每个善待他人的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无论是落日余晖,朝阳晚霞,还是山川河流,都相信,人间真情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