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难符的“著名”鸡汤
文/燕赵北羽
如果只看《A message to Garcia》这篇小说的原稿,简单到只有24段,当时作者号称写作“只用了一个小时”。大体讲述的就是美国中尉军官罗文,接受美国总统的命令,前往古巴会见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交换军事信息,达到美加合作或者美国独立发起军事行动,为发动美西战争作准备。罗文经历了心头的恐惧,自然环境的恶劣,最关键的是西班牙士兵的巡逻,历尽艰险而不辱使命,将总统的信递交给加西亚将军,并带来了决定行动的古巴方面当地的军事信息,致使美西战争向着有利于美方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全文贯穿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当你接受了任务后,你就应该忘我的投入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维护最后的胜利。尽管属于你的危险到处都是。但是为了胜利,你可以舍弃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
故事里有一处,作为对比,美国派到古巴的三位军官,为什么只有罗文到达了,完成了使命?通读全文,我并没有发现罗文的古巴之旅多么的尴尬。危险是存在的,但是字里行间却少有勇气的存在。更多的字眼里充满了幸运,那个西班牙的巡逻舰上的军官,只是打个招呼就过去,如果他走出来一步的话,也许这个故事,或者干脆美国人的历史就会改写了。真的是这样吗?等等类似的场景比较多,比如突然涌现的人流,意识到敌方军队的存在,然而不过只是散兵或者本国其它的军队。与大海博斗,似乎想表达一种壮美的画面,但内心里总感觉到一件事情,世代在加勒比海居住生活的当地居民,还会认为在海浪中前进是与大自然的博斗吗?想到这里,尽管这本书的传说力量也是相当巨大的,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放入了鸡汤书之类的归属里。
道理永远简单,那两个一起接受任务的军官为什么没有到达?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能力、操守、知识不够吗?不一定。每个人所在的环境不一样。就像书中提到的,历史知名度应该在罗文之上的内森黑尔,就是以间谍罪被处死。内森黑尔作为美国的一名标志性人物,进入史册,并不是自己的操守出了问题。恰恰相反,是他的能力,或者干脆运气改写了他的命运。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读一册书,来明白作者的意思。不过,名人名书不胜其数,又有多少人相信书中的故事或者道理呢?中国的伟大圣人孔子,终其一生,不过是到老四处颠簸,受尽折磨。他是成功了,是失败了?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话音未落,而大宋己亡。经文未变,读经的人却变了。儒家与道家,在二千年间轮番上演主角与配角的大剧,直到今天。
我们看到了成功,我们希望看到成功。却不知成功的背后必然也有失败。这个世界上即有完成任务的罗文,也有献身的内森黑尔。内森黑尔的牺牲就没有任何意义吗?完成任务的罗文就是至高无上的吗?怎么定位呢?
读完一本书,完全就会按书里的走,还有没有自己的头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头脑,军队还怎么样打仗?有头脑不对,没有头脑更不对,怎么样才是对呢?一个情节改变了,一切的努力也就付之东流。我们高呼成功的时候,别忘记了,背后的阴影里一定有失败的泪水。当今的世界,花样频出,口号最响的就是“双赢”。“零和”原理又告诉我们:亏赚正负相加为零。客户与你双赢了,谁又是输家?当你在某个行业里的市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赢了,但是倒闭的企业就是输了。你说这是市场的法则,不错,当你挤死最后一个对手的时候,你又会发现:你所处的行业基本上也走到了尽头。当中国的乒乓球梦之队实施“养狼计划”的时候,乒乓球这个竞技项目的发展空间也就几乎没有了。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吗?这是不是个伪命题?如果你相信命运的话,你改变了什么呢?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你命中注定的,你的命运本该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相信命运的话,你又改变了什么呢?社会上的思潮,永远此起彼伏,就像“读书有用论”“读书无用论”在不停争吵一样。有用论,你会发现许多高学历的也难混口饱饭吃。无用论,你会发现许多低学历或者没学历的照样混得风声水起。你可以改变什么呢?就像另一句话相仿:是你改变了社会呢,还是顺从了社会,社会改变了你呢?说教,永远简单。说的容易,但是做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东莞最近爆发的企业倒闭潮,昨天还辉煌的企业家,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乞丐或者干脆自绝羞见江东父老。中央严打之下,老虎苍蝇纷纷落马,这些老虎,即便是苍蝇,他们的见地难道比我们普通老百姓真是要低吗?那些堂堂的大员们些,哪个不是人中之杰?他们读的书少吗?请的高人少吗?
读书,也得有个度。太相信了,也就是迷信了。
老板让员工执行工作,辛苦的工作换来的自己该得的薪酬。本身有错吗?没有。读读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换言之,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也不是好员工。于是,在原有企业里修炼得道之后另起炉灶者到处皆是。行业不换,必然与原有东家资源发生冲突。东家骂新晋者忘恩负义,新晋者牛气地说上天也没有讲过这片市场就应该你来吃!谁有理?谁没理?
想想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