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欢!”
同事雨婷禁不住尖叫,一边还用力扯一下旁边的梦娇。
“花痴啊!?”哈哈哈……大伙儿都笑起来。
这样的生活场景,并不少见吧。我常常为作者、编剧或导演,能塑造出这样魅力四射的男1号,拍案叫绝。
小说也一样。除了故事情节要跌宕起伏,人物是否个性鲜明、魅力十足,同样关系到作品能否“叫座”。
如何把小说人物写活,讨论的文章多如牛毛。隔壁李大爷早已激扬文字,高论频出。留给我说话的余地似乎不多了。
可是,文无定法,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流派,写法千变万化。
么么哒,我就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谈3点重要方法,希望有益诸君。
1.人物性格跟随情节发展适时变化
一部成功的小说,故事情节变化迭出,让读者为之拍手称快。
那么,故事情节变化了,人物呢?人物要不要随之变化?怎么变?
《三国演义》大家不陌生吧。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可谓是家喻户晓。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大摆空城计等等,将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并且尽忠职守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读来大快人心!
那么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没有缺陷呢?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在整部小说中,该不该有一些变化?
可能有读者会提出来,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还不具备刻画变化的人物性格的因素。
好。咱们既然是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小说人物写活,就允许有一些假设和挑战。
诸葛亮“神机妙算”和“智慧化身”的特点,近乎神。
过犹不及啊!从头到尾都太足智多谋了,这就不太真实!给读者留了点虚假的感觉。
怎么办?很简单,刚开始,诸葛亮并没有实际从政和作战的经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所以更真实,更符合“剧情”(故事情节)的写法是,别那么有智慧!
随着操刀战事的增多,诸葛亮也越来越“足智多谋”。这比起一成不变的“神机妙算”要真实得多,也更有感染力。
相比较而言,《水许传》要进步多了。“逼上梁山”,一个逼字,已经告诉读者,人物性格是随着情节推进随之变化的。这就有好戏看了!
林冲一向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连自己的妻子被当街调戏,也强忍不动。
可后来,高衙内指使差拨非要置林冲于死地。“火烧草料场”一出,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怒杀爪牙,终于逼上梁山。林冲的性格也由此得到一次蜕变。
情节发展变化,人物性格也随之有所变化。读者感受到的人物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
2.人物细节描写追求艺术真实
细节描写,已经被说得“熟烂”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我倒是想谈谈细节描写的“艺术真实”。
不是所有的细节描写都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正如不是所有的人物描写都要用细节。
白描和勾勒,同样能传神!咱们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就能有深刻体会了。
细节描写的一大作用,就是强化真实感和现场感。
流苏到处瞧了一遍,到一处开一处的灯。客室里门窗上的绿漆还没干,她用食指摸着试了一试,然后把那黏黏的指尖贴在墙上,一贴一个绿迹子。为什么不?这又不犯法?这是她的家!她笑了,索性在那蒲公英的粉墙上打了一个鲜明的绿手印。——张爱玲《倾城之恋》
对白流苏入住范柳原居处,刻画其沾了绿漆的指尖“贴在墙上”这一细节,可谓生动传神,细致入微了。
白流苏自从死了丈夫,屈居娘家,一直都有寄人篱下、遭人白眼的压抑郁闷感。
如今,她攀上了范柳原,有了独立的住处,内心的满足与欣喜,可想而知!也让读者仿佛一下子来到了主人公的住处,身临其境。
但如果从现实生活看,似乎不大可能。除了孩子,谁会用手指去触碰没有干的油漆呢?
这里就涉及艺术真实了!艺术真实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它是以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描画典型环境为目的。
合情合理就可以。
小说人物细节描写,不是照搬照抄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而是遵循艺术真实的合情合理,允许适当加工和改变。
3.人物每一次出场有充分理由
小说人物出场大致有:
A.开篇亮相
B.首次登场
C.偶然出现
开篇亮相,是在小说开端处出现,往往兼有引出下文故事情节的作用。首次登场,是人物第一次在小说中出现,很可能不是开端处。偶然出现,与“剧情”(主要情节)存在某种偶然关联。
再宽泛一点,“出场”还可以理解为人物的每一次表现——动作、语言、表情、心理等等。
作为一名深爱特警题材的影视观众,我深深明白观众之所以吐槽《特警力量》(2015)的原因。
就拿“泪水”来说,这部片子简直要把荧屏都哭湿了!
赵小黑因为自己连续两次没有扣动扳机,用高精狙射杀犯罪分子,丢失了他在小虎突击队第一狙击手的位置。在交出高精狙的时候,哭得不要不要的。简直像个七八岁的孩子。
这是不是有点过了?人家怎么说也是特警,哪能动不动就哭得像个娃娃一样呢?!
这就是“理由不够充分”!其结果是让观众觉得矫情、不合逻辑甚至累觉不爱。
举个成功例子吧。
马克吐温《我的叔叔于勒》,巧妙地叙写“一家人”在甲板上偶遇叔叔。
本以为叔叔于勒在海外发了财。
可事实却是于勒只是个在船上卖牡蛎的老水手。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上文已经有了交代——叔叔于勒“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这就意味着于勒外出闯荡,有两种可能,一是真的飞黄腾达,遇到飞来财运,二是依旧穷困潦倒,两手空空。
从家庭背景来看,叔叔于勒并没有受过什么特别的教育,也没有特殊的本领。因此依旧穷困的可能性更大。
这样一来,以一个老水手的身份出场就显得合情合理。
写小说一定很烧脑。人物刻画,并非开口说话那么简单。
让人物性格、特点随情节有所变化,把细节刻画得符合艺术真实,并且力求每一次出场都能合情合理。
情节曲折,人物鲜活,小说一定很“叫座”!
写作精进人生!余老诗陪你一起成长。
《零基础学新媒体写作》5月22日晚8点,第一次课,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