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本书,结合自己四年的育儿经验,让我对“自由”的理解更深刻一些。
可不可以换位思考,在你小时候,不喜欢家长做的事情是什么,那现在你是不是也以儿时让自己讨厌的方式对待孩子?
我们常说原生家庭的影响——了解孩子性情的来龙去脉,都可以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寻踪溯源。在《家为何伤人》中了解到一个事实:从小经历了打骂教育的人,往往正是棍棒教育的支持者。经常严厉对待孩子的老师或家长,他们自以为在“教育”孩子,其实只是在发泄自己从童年积淀的恨意。
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成为母亲的那一刻,需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成为一名学习者,以学习者的态度陪伴孩子的成长!
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母亲的角色:
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如何呵护孩子的成长?母亲需要做的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对待孩子,给予充分的自由。前几天看了篇文章“为什么老二比老大聪明”,里面说由于父母生二胎后精力有限,对老二“放养”,很少控制,导致老二有更多的精力发掘自我,这样孩子的思维更开阔一些。教育孩子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家长过多的干涉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孩子充分的自由,那岂不成溺爱了?其实,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而溺爱的本质原则是管制、包办、批评。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要给予孩子信任, 鼓励孩子,同时要尊重孩子,给他与自己无异的自由。有了这个前提,母亲的第二个任务:促进孩子独立,才能得以实现。
这是亲子全脑教育GTD的第8讲,也是2017年所读的第1本书: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2017年我的读书目标是:50+5+3并写读书笔记(中文50本、英文5本原著、3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