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说的“自发性”,我理解为“潜意识”。
不知道自己为何写出那样的故事就对了,说明遵循的是潜意识的流动,而不是靠意识去张罗出来的。也难怪安妮宝贝的作品能够触动人心。触动人心,其实触动的就是潜意识。
我知道的她的作品《七月与安生》、《八月未央》,两女与一男的故事,两女看起来是两个人,本质上是一个人,这两女自然就会与那一男发生作品里的故事。如果用意识的逻辑去安排,那会是一般小说的那种套路,张罗不出像这两部小说里的那些丝丝入扣的“宿命感”。因为宿命的东西,是靠潜意识推动出来的。
安妮宝贝说“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疗愈行为,它能搭建起信念的结构与空间”,我把这句话翻译一下,写作能是一种深度的自我疗愈,是因为,它触碰的是你的潜意识,你让你的潜意识呈现出来,并对它进行整理、归类,并建构,从而让里面原本的混沌杂乱无章无序变得清晰有序。这个过程,像极了你打着手电筒去到好久不曾去到过的地下室,光照亮地下室,里面的陈列在你的面前变得清晰可见,然后你看到有些散落在地上的混乱在向你招手,你动手去整理那些混乱,给他们打扫、归类、命名、构建,他们一步步变得有序起来,并在你的心里清晰起来,那原本混乱的张力,试图冲击你的张力便慢慢消失下去,变得平静了。
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疗愈。每一个写过的人似乎都能或多或少地体会到。因为,它就是你照亮你的潜意识并对你的潜意识进行打扫整理构建的过程啊。
我们外在的房间,每一次清扫整理完,我们都感觉无比得舒畅。我们潜意识的房间,每一次的清扫整理,给我们带来的疗愈感,更甚。因为潜意识的房间,它承载的是一个人的整个世界,现实中的房间,它只是潜意识房间中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的映射。
有的人写字,谋生工具化太强,刻意度太强。你去看那些明显经过套路化培训出来的写作者的作品,那种套路感,那种浮于表面的说教感,那种强烈的预先给你搭建起来了框架然后再往框架里塞东西的感觉,就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商品,让人十分干巴无趣,难以被打动。
好的作品,里面的人物其实是有他们自己的生命的,作者只是作为一个通道或者一个平台,把他们呈现出来。这个说法相信你听到过很多伟大的作家说过。
作品里呈现的状态,呈现的人物,他不受作家的安排,他们不是你写出来的,他们只是通过你这个通道,来到这个世界上,让大家看见。
因为写作,就是你打着手电筒去整齐潜意识的地下室,然后再把这个过程呈现出来的过程啊。过程里面有什么没什么都不受你主观控制。
就像你的孩子,他只是经过你的通道来到这个世界,你没有创造他并改造他的能力,你能做的最多的,只是帮助他来到这个世界,看见他,提供给他生长的环境和平台。你说你要去制造一个智商一百七的、身高一米八的、容貌惊为天人的孩子,你肯定是徒劳。
如果你要刻意去制造,按你意识列出的方方面面的条件去制造,你制造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比自然的东西少许多灵性的存在了。
这样的东西,生产再多,你也难以感觉被疗愈,更别说可以触动人心。
更甚至,当你一遍遍地用你理智的大脑,去制造出满足意识里各个条条框框的产品,你把你自己沦为了生产线上的工人,制造的产品越多,你越感觉累,甚至感觉生命被耗尽,产生出无限的绝望感。
这样的写作,每一次劳作,就好像在你地下室的门外再增加了一道铁门,每增加一道铁门,你离你的潜意识就更远了一步,你在回避你的潜意识,它的声音你越来越听不见,而它的混乱始终在弥漫,别说疗愈了,你会让自己越来越麻木混乱。
所以,我不认为这样的写作是写作,我更愿意认为它是一种制造,工厂流水线制造产品的制造。我不将它列为真正的写作。
在心灵上面的东西,我不推崇制造。
而对于真正的写作,我是推崇的。
也有不少人告诉过我们,你一定要去写作。但人似乎有种拧劲儿,你越告诉我,我越不去干,特别是,大多数的我们被告知要去写作,是我们上学时候的老师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种强制的要求去完成的,写作,于是被披上了一种“头悬梁,锥刺股”般的苦逼感。
很多美好的事情就是这样被外界的强制干涉给切断了。
就像我们上学时的各个课程,那些,本来是我们去探索理解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方式,它们本来是让人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快乐的。
我们看幼子三五岁,对我们周围的世界哪哪都好奇,都要忍不住去看看试试,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好奇以及每一次领悟后的那种欢乐,这是每一个人对于我们这个世界的本来的感受。
但因为应试教育的强制性,我们探索的热情被切断,从而把它们变成了应对甚至应付般的存在。
而如果我们能够把那层强制的色彩抹去,让他们本来的面貌散发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接触它看看,或许,我们就会感受出那种本来的让我们十分畅快的感受来。
毕竟,它们,本来就是我们跟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身互动的方式,我们通过它们,当然能够体会到许多的快乐。
看看幼子三五岁时他们探索的那种天然的快乐吧。
而写作,这样一种我们跟我们自身互动的方式,它让我们看见、清扫、整理、归类、命名和构建我们的自身,它归还给我们一个有序的心灵。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们实在是不要丢了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