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逐梦水乡
这些天,因受一些“俗事”的困扰,一直没更文,心里也无时不在自责。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畅销书大王红娘子老师发的一篇《天啦!震惊,写作培训班是骗子吗》的文章,很是感慨。尤其是她对写作者的分类更是一目了然。
她把学写作的人分为四类:
▎第一个就是天才。
这一类人根本不需要别人教,而且你也教不了他。因为他们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不管他们怎么写,别人就是喜欢看,这种人根本不需要参加任何培训,他们就是一个东西稍微看一下就懂了,一出手就能写出好东西。
这就是别人说的老天爷赏饭吃,你羡慕不来?
简书作者江昭和应该就属于这类,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第二个人是聪明人。
这一类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文字基础,然后悟性也很高,但是就差一层窗户纸没捅破。
这个时候,培训对她来说就是捅破窗户纸的那个小手指。
▎第三种人就是木人。
这类人对艺术创作不是特别敏感,但是,他们有学习的权利。
你不能说人家长得胖就没有权利去跳芭蕾舞,我是没有你们天赋好,但是,我也有学习的权利呀。
而这种人去学培训,能够让他打开一些眼界,对他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就得看他回去苦练的程度。
写作很多时候就像水泥工一样,只要把技巧和文笔打扎实了,基本上是可以拿一些小稿费的。
▎第四种就是真的不适合。
真有人天生和文字无缘。如同有的人天生不会唱歌,五音不全一样。
他不管做怎样的努力,他的东西写出来就是不受人待见。
这些人如果热爱写作或者热爱什么,最好以交友为主,阅读为主,自娱自乐为主。也可以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交到很多写作的朋友,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怎么孤单。
写作培训,对于第一种和第四种人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但对于第二种人的帮助是最大的。
第四类仿佛推翻了以前听说过的只要你有小学文化认得字,有支笔就可以写作的“谬论”。
我们姑且不谈谁对谁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人而异罢了。
今天就说:你对号入座了吗,你属哪类人呢?
我仔细琢磨了下,大言不惭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认为自己应该介于第二类与第三类之间的。
我觉得吧,自己还算有点文字基础,也还算有那么点悟性,就是需要老师点拨一下,始终没掌握技巧。
想通过培训打开眼界,然后加上自己的努力,追求一点小稿费而已。因为作家呀、出书呀,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对我来说都是好高骛远的,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要想在写作上有多成功,多有建树,还真得打一个问号。
没想走捷径来要求立即变现或有回报,就想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感悟通过文字表露在笔尖。以便七老八十岁的时候,回首往事,还可喜可贺,有那么些点点滴滴丰饶岁月,足也。
当然能够有些小稿费那也是求之不得。
曾经有老师说:“天才等于爱好加坚持。”
可我从娘肚蹦下来就不具备天才的细胞。就是百倍努力加坚持也成不了气候啊!
严歌苓年轻的时候跟王安忆有过一次对话。
王安忆说:写作是30%的天赋加70%的努力。
严歌苓却认为:是70%的天赋加30%的努力。
他们各执一词,背道而驰。
后来严歌苓经过了在美国的读书学习,自己写了三本小说之后,她开始认为写作需要50%的努力,还要20%技巧训练,另外需要30%的天赋。
充分说明天赋是要有的,努力也是要的,技巧更不能缺少。
我们不妨对号入座后,看自己是否适合写作,然后针对自己哪方面欠缺,再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老师加以点拨,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应该也能小有成就。
记得,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讲了什么是写作,作者犀利的文笔说得很透彻,很直观。
他说写作就是把自己的一些感受用合适的文字语言表达出来。即写作的三要素: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写),真实的感受。
是啊,貌似很简单,谁不会呢?
不就是把心中的想法写出来么。
可“准确”二字就是关键,你不多看书多积累,何来准确一说。
你肚子里有墨水,但不善于表达,词不达意,如何写、如何表达?
就像有人说,他能指出别人文章的不足,就是自己表达不出来。
凡事你不去想,不去琢磨,不去感悟,何来的真实感受?
是呀,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领悟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肯定就大相径庭。
正如第一类人,天才。他本身就具备写作的素质,不需要人指点,领悟力极强,稍微一看,就能洋洋洒洒写下佳作美篇。
可那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
自己要对号入座,不要盲目的认为自己喜欢写作,就大张旗鼓的见个培训班就报名。也不要对培训班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不要持偏见态度,说它是一群骗子,专门骗傻子。
更不要把写作培训当作是救命稻草,然后觉得只要交了钱进去就可以盆满钵满出来。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分清自己是哪类人,再找适合自己的老师培训,最后坚持不懈的多读多看多写,才有守得云开见月明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