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弟冯奇要在化机公众号上展示“化机80毕业三十年”视频并约我写几个字。
不知冯师弟欲拿来曝光的是哪一段,是纯粹的年轻回忆还是聚会本身的记录?
问师弟,没回话。
估计他的小作品醒了,该换尿不湿了。
没关系,不管哪一段,都是化机记忆。
都是化机80
我们化机80一共二个班,入学时52名同学,现在在世50人。
湖州的徐锋、宁波的孙宝华先我们而去,希望他俩看得见这段视频。
无论在哪,化机80,从来不曾少。
是从哪一年开始,我们没有了一班二班的感觉已经记不清了,反正聚会时从来都在一起,偶尔说到一班二班大家也没有说别人的感觉。
三十多年始终如此
这首先要感谢当初毕业时留在杭州的那些同学
要感谢分回宁波的几位同学
多年后才解密,1984年的那个劳燕纷飞的夏天以后,杭州的同学们开了个会,成立了“化机80同学维持会”,一致推举吴惠平任首任会长(结果首任便任了三十多年至今在任,有人几欲篡权终不得手,看他可怜会长送了个分会会长头衔给他,大家为同学谋幸福的劲头一浪高过一浪),做出了“化机80同学维持会一号决议”,主要内容是:只要同学回杭州,必接风必送行,费用由杭州同学承担。
当年的工资啊!从46元起步
……
宁波的同学更是主动承担了毕业后第一次海内外大聚会的承办工作,我第一次领略了红帮后人的大气豪爽,从此大家对聚会无比向往。
……
五台山顶也留下过化机80的身影,当年拿着分配报道证说这不是太原是太远的那位同学如今从里到外透着自豪山西四个字。
……
不想那么快,可毕业三十年还是来了
不想说感动,可感动在处处细节
从接机接站到登记房间,从简单用餐到零散的校园散步,都尽量做到有当地同学陪同
三个专业大聚会后,化机80转战莫干山
同学的企业搬迁安置中,千头万绪,我们闯进来一顿点评,那车间地板上的油漆分明刚干,我们给踩上了第一个脚印
也好,化机80的脚印
在公司会议室,钱季平(制作)郑怡文(配乐)拿出了他们精心挑选编制的视频,一下子把师生拉回了没有杂质的80年代
属于我们的化机80年代
视频结束后,有那么十几秒,静的能听见身边人的呼吸
年轻真好!
浙大真好!
化机80真好!
~~化机80全体同学(车鉴代笔,如有出入代笔人负责并致歉)